一种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818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及方法,该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筒,所述通风筒的底部设有底架,所述通风筒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管和排风管,所述通风筒内部且靠近进风管的一端设有通风扇,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设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前端设有能够转动的刮板,所述排风管的排风口内圆周设有若干能够同步转动的扇形挡风板,且相邻两个扇形挡风板之间形成出风间隙。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系统通过创新的刮板驱动机构,实现了对过滤网的自动高效清扫,有效解决了灰尘积累问题,保证了通风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同时,采用同步驱动机构,能够精确控制扇形挡风板的转动,从而灵活调节出风量,满足不同通风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设备,具体是指一种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煤矿井下的通风系统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设施之一。通风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为矿井提供新鲜空气,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保持矿井内部空气质量的良好。然而,现有的煤矿井下通风系统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2、首先,现有通风系统中的过滤网往往容易积累灰尘,影响通风效果。尽管有些系统采用了人工清理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3、其次,现有通风系统在调节出风量方面往往不够灵活。由于通风管道的结构限制,出风量的调节往往只能依靠调整通风扇的转速或开启数量来实现,这种方式不仅调节范围有限,而且调节精度不高。

4、此外,煤矿井下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通风需求也随之变化。现有通风系统往往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无法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通风参数。

5、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自动清洁过滤网、灵活调节出风量且能够适应不同通风需求的煤矿井下通风系统,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筒(1),所述通风筒(1)的底部设有底架(2),所述通风筒(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管(3)和排风管(4),所述通风筒(1)内部且靠近进风管(3)的一端设有通风扇(6),所述进风管(3)的进风口设有过滤网(7)且过滤网(7)的前端设有能够转动的刮板(8),所述排风管(4)的排风口内圆周设有若干能够同步转动的扇形挡风板(9),且相邻两个扇形挡风板(9)之间形成出风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3)内设有组件箱(10),所述组件箱(10)的两侧均通过连接柱(11)与进风管(3)内腔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筒(1),所述通风筒(1)的底部设有底架(2),所述通风筒(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管(3)和排风管(4),所述通风筒(1)内部且靠近进风管(3)的一端设有通风扇(6),所述进风管(3)的进风口设有过滤网(7)且过滤网(7)的前端设有能够转动的刮板(8),所述排风管(4)的排风口内圆周设有若干能够同步转动的扇形挡风板(9),且相邻两个扇形挡风板(9)之间形成出风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3)内设有组件箱(10),所述组件箱(10)的两侧均通过连接柱(11)与进风管(3)内腔壁连接,所述组件箱(10)内通过支杆(12)连接有安装框(13),所述安装框(13)内转动设有驱动轴(14)且驱动轴(14)的输出端与刮板(8)连接,所述驱动轴(14)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锥齿轮(15),所述安装框(13)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16),所述第一电机(16)的输出轴设有驱动轮(17),所述驱动轮(17)上弧形分布有与两个锥齿轮(15)间隙啮合的驱动齿(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箱(10)为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3)底部设有位于过滤网(7)前端的落灰口(19),所述进风管(3)下端设有与落灰口(19)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效干史曼
申请(专利权)人:翔和高科智控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