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锥压扁防松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79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倒锥压扁防松螺母,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包括:螺杆主体,所述螺杆主体的上端部分为六角螺柱型结构,螺杆主体的下端部分外端面开设有螺纹,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主体为六角螺柱型结构,第一螺母的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状的第一螺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第一螺母外端面均匀安装有摩擦条,工人通过扳手转动第一螺母的时候,摩擦条可以降低扳手对第一螺母的磨损程度,第二螺母在完全拧入螺杆主体内部时,第二螺母被撑开,形成一股逐步加大的力,第二螺母可以紧紧的抱紧在螺杆主体上。解决了螺母在震动情况下容易产生松动的现象,以及工人通过扳手反复拧动螺母的时候,容易对螺母的外端面造呈磨损,降低了螺母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紧固件,特别涉及倒锥压扁防松螺母


技术介绍

1、螺母与螺杆是机械加工行业中常见的紧固件,但是在振动条件下,普通螺母回发生松动的现象,导致紧固效果降低,因此需要对螺母进行改进,来提高螺母的抗震性能。

2、参考cn202110758386.2的专利,其提供一种防松螺母,包括:螺母本体、限位销轴和圆球体;螺母本体形成有螺纹孔,并形成有正交设置的轴向通孔和径向通孔,轴向通孔用于安装限位销轴,径向通孔与螺纹孔连通,用于安装圆球体;径向通孔的直径大于圆球体的直径,圆球体的直径大于限位销轴的最大直径,并大于径向通孔的内侧到螺纹孔中的螺纹沟底的距离;轴向通孔的直径与限位销轴的最大直径相同;在将限位销轴压入到轴向通孔中的第一位置时,实现螺杆和螺母本体之间的缩紧;在将限位销轴压入到轴向通孔的第二位置时,解除对螺杆的挤压。本专利技术不但能够锁定螺母,避免螺母松动,还可根据需要方便拆除。

3、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并结合目前螺母的使用情况,发现目前的螺母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螺母在震动情况下容易产生松动的情况,虽然通过穿销、附加止转锁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倒锥压扁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主体(1),所述螺杆主体(1)的上端部分为六角螺柱型结构,螺杆主体(1)的下端部分外端面开设有螺纹,螺杆主题(1)的外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卡槽(101);第一螺母(2),所述第一螺母(2)的主体为六角螺柱型结构,第一螺母(2)的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状的第一螺纹孔(202);第二螺母(3),所述第二螺母(3)固定安装在第一螺母(2)的外端面,第二螺母(3)的表面开设有贯穿状的第二螺纹孔(301);固定管(4),所述固定管(4)固定安装在第一螺母(2)的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条(5),所述固定条(5)主体为长条状结构,固定条(5)卡接在螺杆主体(1)外...

【技术特征摘要】

1.倒锥压扁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主体(1),所述螺杆主体(1)的上端部分为六角螺柱型结构,螺杆主体(1)的下端部分外端面开设有螺纹,螺杆主题(1)的外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卡槽(101);第一螺母(2),所述第一螺母(2)的主体为六角螺柱型结构,第一螺母(2)的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状的第一螺纹孔(202);第二螺母(3),所述第二螺母(3)固定安装在第一螺母(2)的外端面,第二螺母(3)的表面开设有贯穿状的第二螺纹孔(301);固定管(4),所述固定管(4)固定安装在第一螺母(2)的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条(5),所述固定条(5)主体为长条状结构,固定条(5)卡接在螺杆主体(1)外端面的卡槽(101)中,固定条(5)的外端面上方位置开设有装置槽(501),装置槽(501)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t型结构的轨道槽(502);卡块(6),所述卡块(6)的外端面呈倾斜状结构,卡块(6)的内端一侧呈水平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倒锥压扁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2)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摩擦条(201),第一螺母(2)的六个外端面分别安装有四个摩擦条(201),摩擦条(201)外端面为弧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倒锥压扁防松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妍祎
申请(专利权)人:一开控股青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