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743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包括:机架、夹持件、移液针和移液装置。夹持件用于放置采血管和离心管,移液件可对采血管进行固定,避免采血管上下移动。移液针具有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第一针体的一端可进气、第一针体的另一端可插入到采血管中,第二针体的一端可插入到采血管的血液样本中、第二针体的另一端可插入到离心管中。移液装置持有可更换的移液针、且可将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插入到对应的采血管或离心管中。移液装置可从第一针体的端部灌入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中,通过夹持件夹持采血管和离心管,移液装置通过移液针将采血管内的血液样本转移到离心管中,效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样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


技术介绍

1、部分血液样本需要进行预处理以便于后续检测,血液样本预处理包括离心、分装、保存等。其中离心是将血液分离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浆等组分。

2、医护工作人员通常接收到的是放置于支撑架上的大量采血管,采血管内装载血液样本。在血液样本离心前,打开采血管的盖帽,通过移液枪将采血管内的血液样本转移至离心管中,并将离心管放置于离心机中,随后给采血管上盖上盖帽并放回,效率较为低下。此外,切换不同的采血管进行血液样本转移需要更换移液枪枪头,进一步降低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从而可以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它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包括:

3、机架;

4、夹持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放置采血管和离心管;

5、移液针,h型,具有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第一针体的一端可进气、第一针体的另一端可插入到采血管中,第二针体的一端可插入到采血管的血液样本中、第二针体的另一端可插入到离心管中;以及

6、移液装置,持有可更换的所述移液针、且可将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插入到对应的采血管或离心管中;

7、所述移液装置可从所述第一针体的端部灌入气体,所述第一针体竖向设置,所述第二针体呈倒置的u型。

8、优选地,所述移液装置包括:

9、进针件,与所述机架连接,其上开设有贯穿的进针窗口以存放成列排布、且相互连接的多根所述移液针;

10、两根安装杆,端部分别所述进针件两侧外壁连接;

11、推动件,一端滑动插入到所述进针窗口内与所述移液针相抵、且推动所述移液针移动,另一端两侧外壁分别连接有安装环、且所述安装环滑动套设在同侧的所述安装杆上;

12、两根拉簧,分别套设在同侧的所述安装杆上,一端与所述安装杆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环连接;

13、两块挡板,与所述进针件背离所述推动件的一面连接,与所述进针件的侧壁形成沿竖向的通过槽、且所述移液针穿过所述进针窗口和所述通过槽后其两端与所述挡板相抵;以及

14、持针机构,用于沿竖向将所述通过槽内的所述移液针与其余所述移液针分开并夹取、并带动所述移液针插入到对应的采血管或离心管中,可从所述第一针体的端部灌入气体。

15、优选地,所述机架包括多根竖向布置的导向柱;

16、所述持针机构包括:

17、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18、驱动杆,竖向布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以及

19、取针件,其上开设有第一驱动孔和多个导向孔,具有可由上至下穿过所述通过槽的取针部;

20、所述取针件可从所述通过槽上方进入所述通过槽并将对应的所述移液针推离所述通过槽;所述导向孔与所述驱动杆螺纹连接;所述导向孔与对应的所述导向柱滑动配合。

21、优选地,所述机架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座,两个所述连接座分别与同侧的所述导向柱下端连接;

22、所述持针机构还包括:

23、承托座,位于所述进针件下方,通过开孔与所述导向柱滑动配合,中部开设有安装窗口;

24、多根第一压簧,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柱上,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座和所述承托座连接;

25、多个限位环,套接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柱上,可与所述承托座的上端面相抵;

26、第一围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窗口内;

27、第二围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窗口内,与所述第一围板相互平行;以及

28、承托块,与所述通过槽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围板和所述第二围板之间,与所述第二围板连接,可对上方的移液针进行承托。

29、优选地,所述持针机构还包括:

30、两根滑动杆,相互平行,两端分别与安装窗口内壁连接;以及

31、两根第二压簧,套设在同侧的所述滑动杆上,一端与所述安装窗口的内壁连接;

32、所述第一围板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围板的两端各自通过开设通孔与同侧的所述滑动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压簧远离所述安装窗口内壁的一端与第一围板连接;所述安装窗口内壁上还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和所述第二压簧位于所述第二围板的两侧;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围板背离所述第一围板的一面连接。

33、优选地,所述取针部下端具有可与所述移液针的所述第二针体抵靠的第一接触段以及可与所述移液针的所述第一针体端部相抵的第二接触段;

34、取针件还包括:

35、第一连接部,其上开设所述第一驱动孔和多个所述导向孔;以及

36、加气部,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取针部连接;

37、所述加气部上开设有向上敞口的加气腔;所述加气部和所述取针部上开设有加气通道;所述加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加气腔连通,所述加气通道的另一端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接触段、且可与所述第一针体的端部连通;所述加气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加气塞。

38、优选地,所述挡板背离所述进针件的一面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两个所述挡板处各设置有一对安装臂;每对所述安装臂之间转动设置有一个齿轮;所述齿轮可与同侧的所述第一齿条啮合;两个齿轮位于所述加气部两侧;所述加气塞上连接有两个过渡件;两个所述过渡件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和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与同侧的所述第一齿条相互对称、且分别位于齿轮的两侧。

39、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

40、第二连接部,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通过开孔与所述驱动杆螺纹连接;

41、采血管固定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上端开设有可容所述移液针插入的第一孔,侧面开设有可容采血管盖子砌入的固定窗;以及

42、离心管固定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环状设置。

4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4、本专利技术技术中,通过夹持件夹持采血管和离心管,移液装置通过移液针将采血管内的血液样本转移到离心管中,效率提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装置(40)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包括多根竖向布置的导向柱(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座(12),两个所述连接座(12)分别与同侧的所述导向柱(11)下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机构(70)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针部(733)下端具有可与所述移液针(30)的所述第二针体(32)抵靠的第一接触段(734)以及可与所述移液针(30)的所述第一针体(31)端部相抵的第二接触段(73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6)背离所述进针件(41)的一面上设有第一齿条(48);所述第一连接部(736)对应两个所述挡板(46)处各设置有一对安装臂(80);每对所述安装臂(80)之间转动设置有一个齿轮(81);所述齿轮(81)可与同侧的所述第一齿条(48)啮合;两个齿轮(81)位于所述加气部(737)两侧;所述加气塞(739)上连接有两个过渡件(82);两个所述过渡件(82)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齿条(83);所述第二齿条(83)和所述齿轮(81)啮合;所述第二齿条(83)与同侧的所述第一齿条(48)相互对称、且分别位于齿轮(81)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20)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装置(40)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包括多根竖向布置的导向柱(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座(12),两个所述连接座(12)分别与同侧的所述导向柱(11)下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机构(70)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血液样本前处理移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针部(733)下端具有可与所述移液针(30)的所述第二针体(32)抵靠的第一接触段(734)以及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琴蒋玲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