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布式屋顶光伏,具体涉及一种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及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通常用单位面积安装容量(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与屋顶面积的比值)去评价屋顶的利用率,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单位面积安装容量越大,屋顶的利用率越高,项目的投资收益也就越大。
2、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存在一种在建筑上加盖具备防水功能光伏阳光棚的情况,其采用的光伏结构一般是在棚顶檩条上安装导水槽,在导水槽上设置中托架,光伏组件通过夹具安装固定在水槽中托架上。为了便于光伏组件的安装以及项目运维期间更换受损的光伏组件,越来越多的项目将用于固定光伏组件与水槽中托架的夹具,由传统的压块替换为水槽楔形夹具。
3、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增大单位面积安装容量,提高屋顶利用率的光伏组件布置结构和布置方法,同时能够使光伏组件通过水槽中托架和水槽楔形夹具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满足光伏阳光棚必要的功能需求的同时,提供更多的屋顶面积用于安装光伏组件,通过提高屋顶单位面积安装容量的方式,实现项目投资收益的增长,同时能够使光伏组件通过水槽中托架和水槽楔形夹具固定,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及布置方法。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包括光伏组件、若干水槽楔形夹具、若干水槽中托架和导水槽,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若干横向光伏组件和若干竖向光伏组件,所述横向光伏组件与所述竖向光伏组件规格相同;
4、导水槽安装在檩条上,在导水槽上设置水槽中托架;
5、所述水槽楔形夹具和所述水槽中托架配合使用;
6、所述水槽楔形夹具压住所述横向光伏组件和/或所述竖向光伏组件的边缘,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在所述水槽中托架上。
7、优选地,所述光伏组件的尺寸满足如下条件:
8、w+w+l=h
9、其中,
10、w为光伏组件的宽度;
11、h为光伏组件的长度;
12、2w<h;
13、l为光伏组件列与列之间的安装间距。
14、优选地,所述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采用人字坡布置时,所述光伏阳光棚坡面满足如下条件:
15、
16、其中,
17、w为光伏组件的宽度;
18、h为光伏组件的长度;
19、α为光伏阳光棚的坡面倾角;
20、c为光伏阳光棚的坡面倾角为α的情况下光伏组件可悬挑的最长距离;
21、f为建筑物的宽度;
22、n为布置竖向光伏组件的排数;
23、e为光伏组件排与排之间的安装间距;
24、为光伏阳光棚的坡面倾角为α的情况下的最长坡面长度。
25、优选地,所述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采用一字坡布置时,所述光伏阳光棚坡面满足如下条件:
26、w≤g+i+f·secα-[n·h+n·e]<h
27、w为光伏组件的宽度;
28、h为光伏组件的长度;
29、α为光伏阳光棚的坡面倾角;
30、g为光伏阳光棚的坡面倾角为α的情况下后端光伏板可悬挑的最长距离;
31、i为光伏阳光棚的坡面倾角为α的情况下前端光伏板可悬挑的最长距离;
32、f为建筑物的宽度;
33、n为布置竖向光伏组件的排数;
34、e为光伏组件排与排之间的安装间距。
35、优选地,所述水槽中托架的内轮廓与导水槽相吻合,所述水槽中托架的中部镂空,所述水槽中托架的上表面的两端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水槽楔形夹具匹配,在所述水槽中托架的中部的上表面设置卡带,所述卡带用于限位所述光伏组件,在所述凹槽的下方设置三角形镂空结构。
36、优选地,所述卡带为两条,所述卡带的设计参数与光伏组件列与列之间的安装间距满足以下等式:
37、a+2·b=l;
38、a为两条卡带之间的间距;
39、b为卡带自身宽度;
40、l为光伏组件列与列之间的安装间距。
41、优选地,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布置在人字坡屋顶时,在人字坡屋顶屋脊处的安装缝处设置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盖板、胶带和结构胶,所述胶带设置在顶部的所述光伏组件交界处的安装缝底部,所述结构胶填充并溢出安装缝,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缝的顶部。
42、优选地,所述盖板宽度为35mm,材质采用铝合金,盖板顶部为弧形,盖板下部的中间部位设置多个梯形塞齿。
43、优选地,梯形塞齿的齿高为10mm、下底宽为3mm、上底宽为2mm。
44、优选地,在所述梯形塞齿的齿壁上设置若干道突纹。
4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述的任一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的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6、确定光伏阳光棚的基本参数;
47、确定光伏组件列与列之间的安装间距;
48、根据光伏组件列与列之间的安装间距设计水槽中托架上的卡带参数;
49、根据光伏阳光棚的基本参数确定光伏组件竖横结合排布方案,并进行排布。
50、优选地,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进行人字坡屋顶布置时,还需要进行屋脊处安装缝的防水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1、用胶带在顶部的所述光伏组件交界处的安装缝底部进行密封处理;
52、使用结构胶将安装缝填充饱满,并溢出;
53、在结构胶尚未凝固之时,在安装缝顶部盖上盖板。
5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55、1.本专利技术创新提出了光伏组件竖横结合排布的方式,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平面布置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可以明显增大屋顶组件使用面积占比,减少屋顶未利用面积,明显提高屋顶单位面积安装容量。
56、2.本专利技术通过新设计的水槽中托架,使水槽中托架的卡带总宽加上两个竖向光伏板的长度刚好等于一个横向光伏板的宽度,从而不浪费布置横向组件的空间,没有空余留白,增大了屋顶面积的利用率。
57、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人字坡两侧交汇处的光伏板中间设置了盖板,可以有效防止出现现场施工打胶不均匀从而产生缝隙导致漏水的问题,盖板的材质采用铝合金以保证盖板自身的强度和刚度,盖板顶部为弧形便于雨水滑落,盖板下部的中间部位设置多个梯形塞齿,齿壁设置多道突纹。塞齿对安装缝中的结构胶起到挤压、填塞的作用,并使结构胶溢出安装缝,确保安装缝中的结构胶与光伏组件的金属边框及盖板紧密结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若干水槽楔形夹具、若干水槽中托架和导水槽,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若干横向光伏组件和若干竖向光伏组件,所述横向光伏组件与所述竖向光伏组件规格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的尺寸满足如下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采用人字坡布置时,所述光伏阳光棚坡面满足如下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采用一字坡布置时,所述光伏阳光棚坡面满足如下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中托架的内轮廓与导水槽相吻合,所述水槽中托架的中部镂空,所述水槽中托架的上表面的两端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水槽楔形夹具匹配,在所述水槽中托架的中部的上表面设置卡带,所述卡带用于限位所述光伏组件,在所述凹槽的下方设置三角形镂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布置在人字坡屋顶时,在人字坡屋顶屋脊处的安装缝处设置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盖板、胶带和结构胶,所述胶带设置在顶部的所述光伏组件交界处的安装缝底部,所述结构胶填充并溢出安装缝,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缝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宽度为35mm,材质采用铝合金,盖板顶部为弧形,盖板下部的中间部位设置多个梯形塞齿。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进行人字坡屋顶布置时,还需要进行屋脊处安装缝的防水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若干水槽楔形夹具、若干水槽中托架和导水槽,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若干横向光伏组件和若干竖向光伏组件,所述横向光伏组件与所述竖向光伏组件规格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的尺寸满足如下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采用人字坡布置时,所述光伏阳光棚坡面满足如下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采用一字坡布置时,所述光伏阳光棚坡面满足如下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屋顶光伏阳光棚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中托架的内轮廓与导水槽相吻合,所述水槽中托架的中部镂空,所述水槽中托架的上表面的两端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水槽楔形夹具匹配,在所述水槽中托架的中部的上表面设置卡带,所述卡带用于限位所述光伏组件,在所述凹槽的下方设置三角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海,邬明材,戴龙,黄丽琴,郑先锐,张栓柱,黄世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东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