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楔形顶管中继间结构型式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670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顶管机中继间技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楔形顶管中继间结构型式及使用方法,包括旋发装置、后管片与前管片,所述旋发装置位于后管片内部,所述后管片与前管片配合使用,所述旋发装置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前端设有顶旋组件,所述顶旋组件前端连接有旋板,所述旋板前端面外侧固定安装有弧形压板,所述弧形压板设有四组且分布在旋板前端四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螺栓连接将卡盘安装到前管片内,同时利用电动伸缩杆与卡孔的配合将旋发装置安装到后管片内,当需要推动顶管运动时,通过顶旋组件与弧形旋槽的配合,使得前管片进行二段位移,以解决现有的中继间结构拆卸复杂且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顶管机中继间技术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楔形顶管中继间结构型式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顶管机是一种使用顶管法的隧道挖掘设备,中继间是顶管机的重要设备,当顶管机在遇到顶推力不足或者顶推力超过管节应力时需要启用中继间,当顶管机施工结束后,往往需要将中继间油缸进行拆除,并将壳体留在隧道内做永久结构,现有的中继间结构复杂不利于拆卸;

2、中继间结构在推动顶管时,通常只借助油缸的推力来推动顶管运动,随着顶管的前进,由于顶管前端土壤的堆积,中继间结构所遭受的阻力逐渐增大,从而对油缸所施加的负荷逐渐增大,大大减少了油缸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的中继间结构在推动顶管时,只能完成对前管片的推动,不能带动后管片前进,连动效果不佳;

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楔形顶管中继间结构型式及使用方法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楔形顶管中继间结构型式及使用方法,通过螺栓连接将卡盘安装到前管片内,同时利用电动伸缩杆与卡孔的配合将旋发装置安装到后管片内,当需要推动顶管运动时,通过顶旋组件与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楔形顶管中继间结构型式,包括旋发装置(100)、后管片(200)与前管片(300),所述旋发装置(100)位于后管片(200)内部,所述后管片(200)与前管片(300)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发装置(100)包括外筒体(140),所述外筒体(140)前端设有顶旋组件(110),所述顶旋组件(110)前端连接有旋板(150),所述旋板(150)前端面外侧固定安装有弧形压板(151),所述弧形压板(151)设有四组且分布在旋板(150)前端四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楔形顶管中继间结构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斜面(114)与左斜面(115)分别与对应的三角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楔形顶管中继间结构型式,包括旋发装置(100)、后管片(200)与前管片(300),所述旋发装置(100)位于后管片(200)内部,所述后管片(200)与前管片(300)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发装置(100)包括外筒体(140),所述外筒体(140)前端设有顶旋组件(110),所述顶旋组件(110)前端连接有旋板(150),所述旋板(150)前端面外侧固定安装有弧形压板(151),所述弧形压板(151)设有四组且分布在旋板(150)前端四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楔形顶管中继间结构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斜面(114)与左斜面(115)分别与对应的三角滑块(116)顶部两斜面重合,相邻的两组所述三角滑块(116)末端壁固定安装有同一块连板(117),所述基套筒(111)末端顶面固定安装有气缸(130),所述气缸(130)设有多组且均匀分布在基套筒(111)上,多组所述气缸(130)顶部输出端均与连板(117)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楔形顶管中继间结构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40)内壁连接有行星轮机构(141),所述行星轮机构(141)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十字插轴(142),所述十字插轴(142)与十字插槽(119)卡接且十字插轴(142)与顶轴(118)滑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志浩刘玉波袁江斌王圣涛朱力左冬生闻凡焦怀军李浩李宏奎葛安星李永贵刘翔宇高照胡哲刘伟梁志超郭淞李婧周长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