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切换表芯的手表外壳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可切换表芯的手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53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手表外壳领域,尤其为一种可切换表芯的手表外壳,包括环状的外壳以及表带组件,该环状的外壳通过表芯连接结构安装不同的表芯,所述表带组件与外壳连接,用于将手表固定在手腕上,环状的外壳与表芯之间为可更换的配合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手表的表芯与外壳可快速拆卸进行更换,能够满足一个表芯对应安装形状、颜色不同的外壳,从而呈现不同视觉效果的手表。操作方便,使得用户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壳体和表芯进行搭配组合,从而避免购买多种不同的手表,降低购买者的经济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表外壳,具体为一种可切换表芯的手表外壳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手表做好后一般只是呈现一种固定的形状或款式,比如机械表芯安装在外壳内,只有在表芯或外壳故障后才需要拆开,从而进行维修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手表已经慢慢变成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装饰品,热衷于手表的消费者会购买或收藏。

2、而钟爱手表的消费者一般喜欢购买不同形状款式、不同颜色风格的手表,或者为了搭配整体的穿衣风格需要更换不一样颜色或者风格的手表进行搭配。这样购买多种手表对于佩戴者而言则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如何能仅仅通过较少表壳从而配备不同款式比如颜色、形状等的表芯形成不同的风格的手表,来减少消费者的购买压力是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在表壳或表芯出现故障时够较为方便的拆装和更换,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切换表芯的手表外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切换表芯的手表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表芯安装结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能够将表芯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上,实现外壳与不同表芯间的配合使用。

4、进一步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过盈配合结构,所述过盈配合结构通过受压可变形的弹性结构实现表芯与外壳间的固定。

5、进一步的,所述过盈配合结构为,在表芯的外侧面设置有凹槽结构,在外壳的内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凸起,所述凹槽结构与弹性凸起可配合实现固定功能。

6、进一步的,所述过盈配合结构为,在表芯的外侧面和外壳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可配合实现固定功能。

7、进一步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可通过按压实现拆卸。

8、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结构为,所述表芯和外壳接触的部分至少有一个槽体,在该槽体内配备有片体,并通过螺栓贯穿片体以使表芯和外壳固定。

9、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结构为,外壳的内壁至少有一个倒扣槽,所述表芯的侧面具有与倒扣槽相配合的带凸起部分的弹簧片。

10、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结构为,采用外壳或表芯的一侧具有至少一个带弹性件的凸起,表芯或外壳的一侧具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11、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结构为,还包括顶针,用于将凸起从凹槽顶出,以实现外壳与表芯之间相对分离。

12、进一步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栓接结构,所述栓接结构通过螺丝钉、插销或销钉实现表芯与外壳的固定功能。

13、进一步的,所述栓接结构为,所述表芯和外壳上开设有安装孔,通过配合螺钉或销钉以使表芯和外壳固定。

14、进一步的,所述栓接结构为,所述表芯和外壳接触的部分至少有一个槽体,在该槽体内配备有片体,并通过螺钉贯穿片体以使表芯和外壳固定。

15、进一步的,所述栓接结构为,外壳上做一个可旋转的固定件,通过旋转在外壳上的固定件来固定。

16、进一步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磁吸固定结构。

17、进一步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引导槽结构,所述引导槽结构可引导表芯按照一确定的方式滑入固定位置。

18、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结构为,采用表芯或外壳的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引导槽,所述外壳或表芯的侧面具有用于与引导槽相配合的引导块。

19、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结构为,外壳或表芯的一侧具有燕尾槽,表芯或外壳的一侧具有与燕尾槽相配合的滑块。

20、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结构为,tf卡槽式,采用表芯侧滑到外壳内并相互卡合固定。

21、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结构为,表壳需要预留一个入口,表芯可以从任意一面(通常是侧面)放进去。

22、进一步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旋转卡合结构,所述旋转卡合结构在外壳或表芯上具有凸出部,所述表芯或外壳上具有与凸出部旋转卡接的卡接部。

23、进一步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螺纹固定结构。

24、进一步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具有弹性的卡钳式结构,所述卡钳式结构能够将表芯和外壳固定在一起。

25、进一步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采用外壳为有弹性的软套,露出的面积小于表芯面积,表芯挤入软套,形成包覆固定。

26、进一步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采用外壳上具有一可转动的盖体,用于将位于外壳内的表芯盖合固定。

27、进一步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采用外壳为可张合的两部分,可张合的两部分通过锁定装置从而将表芯固定在外壳内。

28、进一步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连接在其中一个部分上的连接杆,该连接杆上通过固定旋钮与另一部分旋拧以将表芯固定在表壳内。

29、进一步的,所述可拆结构,采用表壳包括底板,在该底板的两端分别具有可转动盖合的表壳壳体。

30、进一步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卡簧结构,所述卡簧结构在外壳或表芯的侧面至少具有一个弹性丝,表芯或外壳具有与弹性丝相配合的凹槽。

31、进一步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门闩结构,所述门闩结构采用外壳和表芯的连接侧均开设槽,槽内具有一个滑块用于限制表芯的上下移动。

3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还设置有佩戴组件,所述佩戴组件与外壳连接,用于将手表固定在手腕上。

33、进一步的,所述佩戴组件与外壳之间为可拆连接。

3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环状结构。

35、进一步的,所述环状结构的外壳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酒桶形以及其它多边形。

36、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可以安装的表芯可以是机械表芯、智能表芯、石英表芯或其它任意原理的表芯。

37、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可以安装的表芯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以及其它多边形。

3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塑料、金属以及橡胶。

3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预留有可自定义的按键,用于触动表芯上的功能性按钮。

4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侧是直径为18~60毫米的圆形,所述外壳的厚度为3~15毫米,所述过盈配合结构在外壳内侧或表芯外侧或同时在外壳内侧和表芯外侧设置有2~4个弹性凸点。

4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侧是直径为18~60毫米的圆形,所述外壳的厚度为3~15毫米,所述卡扣结构通过弹性件实现拆卸。

4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侧是圆角矩形,所述圆角矩形的长和宽为16~60毫米,所述圆角矩形的r角的半径为1~10毫米,所述外壳的厚度为3~15毫米,所述过盈配合结构在外壳内侧或表芯外侧或同时在外壳内侧和表芯外侧设置有2~4个弹性凸点。

4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侧是圆角矩形,所述圆角矩形的长和宽为16~60毫米,所述圆角矩形的r角的半径为1~10毫米,所述外壳的厚度为3~15毫米,所述卡扣结构通过弹性件实现拆卸。

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45、实现手表的外壳与表芯可快速拆卸进行更换,能够满足一个外壳对应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切换表芯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表芯安装结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能够将表芯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上,实现外壳与不同表芯间的配合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过盈配合结构,所述过盈配合结构通过受压可变形的弹性结构实现表芯与外壳间的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可通过按压实现拆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栓接结构,所述栓接结构通过螺丝钉、插销或销钉实现表芯与外壳的固定功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磁吸固定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引导槽结构,所述引导槽结构可引导表芯按照确定的方式滑入固定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旋转卡合结构,所述旋转卡合结构在外壳或表芯上具有凸出部,所述表芯或外壳上具有与凸出部旋转卡接的卡接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螺纹固定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具有弹性的卡钳式结构,所述卡钳式结构能够将表芯和外壳固定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采用外壳为有弹性的软套,露出的面积小于表芯面积,表芯挤入软套,形成包覆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采用外壳上具有可转动的盖体,用于将位于外壳内的表芯盖合固定。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采用外壳为可张合的两部分,可张合的两部分通过锁定装置从而将表芯固定在外壳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卡簧结构,所述卡簧结构在外壳或表芯的侧面至少具有一个弹性丝,表芯或外壳具有与弹性丝相配合的凹槽。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门闩结构,所述门闩结构采用外壳和表芯的连接侧均开设槽,槽内具有一个滑块用于限制表芯的上下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设置有佩戴组件,所述佩戴组件与外壳连接,用于将手表固定在手腕上。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组件与外壳之间为可拆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环状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结构的外壳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酒桶形以及其它多边形。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可以安装的表芯可以是机械表芯、智能表芯、石英表芯或其它任意原理的表芯。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可以安装的表芯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以及其它多边形。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塑料、金属以及橡胶。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预留有可自定义的按键,用于触动表芯上的功能性按钮。

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是直径为18~60毫米的圆形,所述外壳的厚度为3~15毫米,所述过盈配合结构在外壳内侧或表芯外侧或同时在外壳内侧和表芯外侧设置有2~4个弹性凸点。

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是直径为18~60毫米的圆形,所述外壳的厚度为3~15毫米,所述卡扣结构通过弹性件实现拆卸。

25.如权利2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是圆角矩形,所述圆角矩形的长和宽为16~60毫米,所述圆角矩形的R角的半径为1~10毫米,所述外壳的厚度为3~15毫米,所述过盈配合结构在外壳内侧或表芯外侧或同时在外壳内侧和表芯外侧设置有2~4个弹性凸点。

26.如权利3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是圆角矩形,所述圆角矩形的长和宽为16~60毫米,所述圆角矩形的R角的半径为1~10毫米,所述外壳的厚度为3~15毫米,所述卡扣结构通过弹性件实现拆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表芯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表芯安装结构,所述表芯安装结构能够将表芯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上,实现外壳与不同表芯间的配合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过盈配合结构,所述过盈配合结构通过受压可变形的弹性结构实现表芯与外壳间的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可通过按压实现拆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栓接结构,所述栓接结构通过螺丝钉、插销或销钉实现表芯与外壳的固定功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磁吸固定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引导槽结构,所述引导槽结构可引导表芯按照确定的方式滑入固定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旋转卡合结构,所述旋转卡合结构在外壳或表芯上具有凸出部,所述表芯或外壳上具有与凸出部旋转卡接的卡接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螺纹固定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具有弹性的卡钳式结构,所述卡钳式结构能够将表芯和外壳固定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采用外壳为有弹性的软套,露出的面积小于表芯面积,表芯挤入软套,形成包覆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采用外壳上具有可转动的盖体,用于将位于外壳内的表芯盖合固定。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采用外壳为可张合的两部分,可张合的两部分通过锁定装置从而将表芯固定在外壳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卡簧结构,所述卡簧结构在外壳或表芯的侧面至少具有一个弹性丝,表芯或外壳具有与弹性丝相配合的凹槽。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安装结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民江欣李翔宇刘军胡崇铸吴天纯刘仁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玺佳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