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6179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涉及血液成分分离设备领域。包括支撑底板和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控制血液成分分离的回转斜盘机构和储存并收集血液的离心收集机构,离心收集机构设置在回转斜盘机构的前端。离心收集机构用于储存血液和收集血液中经分离而位于最上层的血浆成分;回转斜盘机构能够控制旋转圆盘在同一平面上转动,从而带动离心桶内的血液发生高速轴向离心旋转,形成血浆、白细胞和红细胞三层液面。如提取到的血浆含量不达标,或者需要短时间内达到更好的快速分离效果,则将旋转圆盘在旋转的同时往复轴向倾斜,以提高血液的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液成分分离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医学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成分输血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输血技术。成分输血的出现与发展是现代输血学进步的一个里程碑,成分输血明显优于全血输血。成分输血与输全血相比有以下优点:1、纯度高、疗效好;2、应用安全,副作用小;3、稳定性好,便于保存和运输;4、综合利用,节约用血。成分输血的必要前提是将血液成分分离。血液离心通常是在血标本中加入枸橼酸钠等抗凝剂,然后放入离心机,利用高转速和血液成分不同密度,达到血液分层的目的。血液离心一般可将血液分为较为明显的三层,包括血浆层、白细胞和血小板层以及红细胞层。

2、血浆层,一般位于最上层,通常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含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是血细胞生存的载体;白细胞和血小板层位于中层,主要含有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层位于最下层,主要由红细胞构成,呈暗红色、不透明的固体状。

3、离心是临床中常用的技术,将血液通过离心技术进行分层后,可制备各种血液成分的血袋,如血浆、红细胞悬液、单采血小板等,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便利条件。血浆也可用于制备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缺陷或重症感染患者的免疫力,中和免疫紊乱患者的自身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用具有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可以用于特定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在全血分离过程中,初始是通过静置的方式进行血液成分分离,分离效率较低,而现有的全血离心分离设备大都体积较大,且造价成本较高。p>

4、因此亟需设计出一种成本较低,体积较小且使用方便的血液成分分离装置。例如在专利申请cn114392844b中,公开了一种血液科用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包括底座、框体、第一支架、旋转块、转动轴和放料框,底座上顶部设有框体,框体内部中间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中部转动式设有旋转块,旋转块外侧均匀转动式设有三个转动轴,转动轴中部设有放料框。该专利技术通过夹紧机构、旋转机构和传动机构配合;旋转机构带动旋转块转动,旋转块带动转动轴、放料框、夹紧机构和装有待分离血液的容器一起旋转,如此实现血液快速离心分离的效果。

5、但是,上述专利中的血液科用血液成分分离装置,还具有以下的缺陷;

6、(1)其框体内部设置了大量且繁杂的机械零部件,这些机械零部件在工作时,势必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过多的机械零部件组合会导致整个装置体积、质量偏大,保养和维修较为繁琐,具有造价成本较高的不利因素。同时,设备在搬运时也会十分费力。不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7、(2)未设置有带动血液进行旋转的同时,产生轴向倾斜以充分对血液进行离心分层的结构,如此易导致血浆含量指数不高,血液成分分层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快速离心分离、避免血液晃动、降低分离成本和增强血液分离效果的血液科用血液成分分离装置。

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旨在降低整个装置在制造过程中的成本耗费,体积较小,结构简单,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路为:

4、(1)控制回转斜盘机构中的环形导轨与适配槽形成滑动连接状态或分离状态,并通过转轴来控制旋转圆盘旋转的角度、倾斜度以及转速,从而控制离心桶旋转的方式和速度,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对离心桶内的血液进行不同时长、不同方式的旋转。

5、(2)设置离心收集机构,利用桶盖和滑动底座均与条形滑槽滑动连接的方式,方便医护人员对离心桶内离心完成后的血液成分进行提取和收集的同时,向离心桶内输送血液;利用磁铁的磁性吸附效果,使得桶盖和滑动底座在无需滑动时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和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控制血液成分分离的回转斜盘机构和储存并收集血液的离心收集机构,离心收集机构设置在回转斜盘机构的前端。

8、进一步地,回转斜盘机构由圆盘支架、螺纹杆、旋转圆盘和驱动轴组成;驱动轴贯穿支撑架,驱动轴后端设置啮合导轨,前端开设连接口;旋转圆盘底面设置有圆弧形的连接板,连接板与连接口转动连接;螺纹杆后端设置啮合圆盘,啮合圆盘与啮合导轨啮合;圆盘支架对称设置在驱动轴的两端。

9、特别地,旋转圆盘底面开设圆环型的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第一滑动槽位于第二滑动槽的内侧,且二者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10、为了保证血液离心的效果能够符合标准,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中对称设置滑动弹珠,滑动弹珠与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且滑动弹珠底部设置辅助弹簧,辅助弹簧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11、为了使医护人员方便提取经过成分分离后位于最上层的血浆,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离心收集机构由离心桶、桶盖、滑动导轨环和针管抽取组件组成;离心桶与旋转圆盘同心设置,且二者为可拆卸连接;离心桶顶端套设离心支架,离心支架顶端固定连接滑动导轨环;滑动导轨环内侧设置有桶盖和针管抽取组件,且滑动导轨环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条形滑槽;桶盖和针管抽取组件均与条形滑槽滑动连接,且桶盖和针管抽取组件固定连接。

12、特别地,离心支架为带有缺口的不完全封闭圆环型结构。

13、特别地,针管抽取组件包括滑动底座、针管支架、第一针管、第二针管和齿轮轴;滑动底座为圆心处开孔的圆柱形结构,且滑动底座上垂直设置有针管支架;针管支架中部设置有转动齿轮轴,针管支架顶端设置有第一针管,第一针管下端套接第二针管,第一针管、第二针管和滑动底座的圆心同轴,第二针管外周套设有齿条杆,齿条杆与转动齿轮轴垂直且相互啮合。

14、优选地,针管支架为“冂”字型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回转斜盘机构能够控制旋转圆盘先在同一平面上转动,从而带动离心桶内的血液发生高速地轴向离心旋转,形成血浆、白细胞和红细胞三层液面,如提取到的血浆含量不达标,则将旋转圆盘在旋转的同时往复轴向倾斜,以提高血液分离的效果。

17、(2)离心收集机构中的桶盖和滑动底座均与条形滑槽滑动连接的方式,方便医护人员对离心桶内离心完成后的血液成分进行提取和收集的同时,还方便向离心桶内输送血液。在提取后,如果检测发现血浆含量不达标,桶盖和滑动底座的移动也十分方便。且依靠磁铁的磁力,使得桶盖、滑动底座和离心桶之间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当离心桶高速旋转时也不会松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和支撑架(101),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01)上设置有控制血液成分分离的回转斜盘机构和储存并收集血液的离心收集机构,离心收集机构设置在回转斜盘机构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和支撑架(101),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01)上设置有控制血液成分分离的回转斜盘机构和储存并收集血液的离心收集机构,离心收集机构设置在回转斜盘机构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式可调型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萌萌谢银银高山金诗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