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桁架连廊的液压提升结构。
技术介绍
1、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规定,地上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物为超高层建筑;在进行具有多栋塔楼的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为方便塔楼之间联系,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的美观性,通常会采用连廊结构将相邻的两栋塔楼连接,连廊的主体结构因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和广阔的视野而可以用作观光走廊,另一方面,连廊还可以使建筑外观上更具特色,并能营造出一种更加和谐的建筑氛围。
2、连廊施工通常具有以下形式:其一是将散装的钢构件吊装至高空处现场拼装,其二是将钢构件拼装成整体结构的连廊后,将连廊整体提升。对于跨度大、吊装高度较高的重型钢连廊结构(连廊跨度不小于40m,重量不小于800t,提升高度不小于70m),在高空处现场拼装会涉及到支架搭设过程,不仅整体工期长,耗材多,而且在高空现场拼装连廊具有极大的安全风险。整体提升连廊结构时,风荷载会随提升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影响连廊提升的稳定性;而且,提升器固定的稳定性、提升器钢绞线的放置情况均会影响钢连廊吊装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钢桁架连廊的液压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骨柱(1)、横梁(2)、第一牛腿(3)、提升器(4)、钢绞线(5)和导向架(6);其中,所述钢骨柱(1)预埋入核心筒内,沿核心筒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横梁(2)的第一端与钢骨柱(1)垂直连接,所述横梁(2)的第二端悬挑出核心筒;所述第一牛腿(3)设置在横梁(2)上,所述第一牛腿(3)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提升器(4),所述导向架(6)设置在横梁(2)或第一牛腿(3)上;所述钢绞线(5)的第一端穿过提升器(4),连接在钢桁架连廊的下弦杆(8)上,所述钢绞线(5)的第二端绕过导向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桁架连廊的液压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骨柱(1)、横梁(2)、第一牛腿(3)、提升器(4)、钢绞线(5)和导向架(6);其中,所述钢骨柱(1)预埋入核心筒内,沿核心筒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横梁(2)的第一端与钢骨柱(1)垂直连接,所述横梁(2)的第二端悬挑出核心筒;所述第一牛腿(3)设置在横梁(2)上,所述第一牛腿(3)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提升器(4),所述导向架(6)设置在横梁(2)或第一牛腿(3)上;所述钢绞线(5)的第一端穿过提升器(4),连接在钢桁架连廊的下弦杆(8)上,所述钢绞线(5)的第二端绕过导向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桁架连廊的液压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柱(1)整体形状为t形,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支撑部预埋入核心筒内,其底部与第二钢骨柱顶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横梁(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横梁(2)与钢骨柱(1)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撑(7),所述第一斜撑(7)的第一端与横梁(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斜撑(7)的第二端与第二钢骨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钢桁架连廊的液压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柱(1)的支撑部和连接部均为箱型结构,所述钢骨柱(1)前后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钢骨梁(11);所述横梁(2)为箱型结构,所述横梁(2)的前后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斜撑(12),所述第二斜撑(12)的第一端与横梁(2)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斜撑(12)的第二端与钢骨梁(11)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斜撑(12)、横梁(2)和钢骨梁(11)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桁架连廊的液压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第一牛腿(3),每个第一牛腿(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提升器;所述下弦杆(8)为箱型结构,所述下弦杆(8)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第二牛腿(9),所述第二牛腿(9)靠近下弦杆(8)端部设置,所述第二牛腿(9)与第一牛腿(3)高度方向上处于同一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桁架连廊的液压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牛腿(3)包括第一顶板(300),所述第一顶板(300)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加劲板(301),两个所述第一加劲板(301)分别靠近第一顶板(300)的两边设置,所述第一顶板(300)上设置有贯穿第一顶板(300)的通孔,所述第一顶板(300)上还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连通通孔,所述钢绞线通过卡槽卡入到通孔内;两个所述第一加劲板(301)相互远离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加劲板(302),两个所述第一加劲板(301)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加劲板(302),所述第二加劲板(302)与第一加劲板(301)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加劲板(302)的顶部与第一顶板(30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钢桁架连廊的液压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牛腿(9)包括第一底板(900),所述第一底板(900)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远兵,胡怡龙,黄钰钦,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