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591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包括支撑机架,所述支撑机架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和驻停机构,实现支撑机架的整体移动和驻停,所述支撑机架上端设置有并联机构,所述并联机构实现六自由度姿态调节,所述并联机构包括位于底部的并联机器人静平台,所述并联机器人静平台上设置有三条并联支链,所述并联支链上端与动平台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轻便灵活、结构紧凑、电动驱动、具有高负载/自重比、可实现舱体搬运、姿态调节、孔位精确对准等功能的并联装配机器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应用于狭小空间、地基承载能力弱的装配场景,以解放工人劳动力、大大缩减装配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并联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外航空制造业为提高生产效率、减轻装配工人负担,部分采用串联协作机器人进行飞机舱内的装配,飞机舱内软地基承重能力弱,所装配的舱体质量重,装配空间较小,串联机器人在此场景中具有以下缺陷:

2、其一、与同等尺寸并联机器人相比,承载能力不足;

3、其二、串联机器人存在累积误差,严重影响装配精度;

4、其三、串联机器人难以实现质量轻的同时具有较好的负载能力。

5、飞机、航天器、轮船等大型装备舱内具有空间狭小的特点,而待装配的部组件质量较大,需要一个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大的装备辅助进行部组件对接装配。基于并联机构刚度高、承载能力强的特性,提出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自身质量小、便于搬运携带,承载能力大、可解决百公斤级部组件的调姿对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包括支撑机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架(2)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和驻停机构(3),实现支撑机架(2)的整体移动和驻停,所述支撑机架(2)上端设置有并联机构(1),所述并联机构(1)实现六自由度姿态调节,所述并联机构(1)包括位于底部的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所述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上设置有三条并联支链,所述并联支链上端与动平台(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支链包括与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相连的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的移动端与转动副相连,所述转动副与电动缸的底部相连,电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包括支撑机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架(2)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和驻停机构(3),实现支撑机架(2)的整体移动和驻停,所述支撑机架(2)上端设置有并联机构(1),所述并联机构(1)实现六自由度姿态调节,所述并联机构(1)包括位于底部的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所述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上设置有三条并联支链,所述并联支链上端与动平台(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支链包括与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相连的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的移动端与转动副相连,所述转动副与电动缸的底部相连,电动缸的伸缩端与球铰(7)相连,所述球铰(7)与动平台(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模组包括设置在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上的直线模组导轨座(14),所述直线模组导轨座(14)之间设置有导向用的光轴(17)和传动用的丝杠(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轴(17)、丝杠(16)上设置有滑动平移的直线模组滑台(13),所述直线模组滑台(13)上设置有转动副的转动副座(11)。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陈凯旋连宾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