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并联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外航空制造业为提高生产效率、减轻装配工人负担,部分采用串联协作机器人进行飞机舱内的装配,飞机舱内软地基承重能力弱,所装配的舱体质量重,装配空间较小,串联机器人在此场景中具有以下缺陷:
2、其一、与同等尺寸并联机器人相比,承载能力不足;
3、其二、串联机器人存在累积误差,严重影响装配精度;
4、其三、串联机器人难以实现质量轻的同时具有较好的负载能力。
5、飞机、航天器、轮船等大型装备舱内具有空间狭小的特点,而待装配的部组件质量较大,需要一个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大的装备辅助进行部组件对接装配。基于并联机构刚度高、承载能力强的特性,提出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自身质量小、便于搬运携带,承载能力大、可解决百公斤级部组件的调姿对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
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包括支撑机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架(2)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和驻停机构(3),实现支撑机架(2)的整体移动和驻停,所述支撑机架(2)上端设置有并联机构(1),所述并联机构(1)实现六自由度姿态调节,所述并联机构(1)包括位于底部的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所述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上设置有三条并联支链,所述并联支链上端与动平台(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支链包括与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相连的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的移动端与转动副相连,所述转动副与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包括支撑机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架(2)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和驻停机构(3),实现支撑机架(2)的整体移动和驻停,所述支撑机架(2)上端设置有并联机构(1),所述并联机构(1)实现六自由度姿态调节,所述并联机构(1)包括位于底部的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所述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上设置有三条并联支链,所述并联支链上端与动平台(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支链包括与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相连的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的移动端与转动副相连,所述转动副与电动缸的底部相连,电动缸的伸缩端与球铰(7)相连,所述球铰(7)与动平台(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模组包括设置在并联机器人静平台(18)上的直线模组导轨座(14),所述直线模组导轨座(14)之间设置有导向用的光轴(17)和传动用的丝杠(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负重比并联对接装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轴(17)、丝杠(16)上设置有滑动平移的直线模组滑台(13),所述直线模组滑台(13)上设置有转动副的转动副座(11)。
5.根据权利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