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及头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526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经颅磁刺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及头颅固定装置,设计机械坐标系结构,记录好每个患者治疗时的坐标,当患者下次治疗时,根据上次记录的坐标可以快速准确的调整到对应的位置,实现上下及360°坐标定位,使同一个患者能快速定位到对应的位置。并建立儿童与成人调节自适应功能,垂直调节组件通过牵引组件与头部固定器相连,使头部固定器随着垂直调节组件的升降动作进行上下和前后的调整,使成人和儿童在治疗时背靠和头部固定器更适配对应的位置,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经颅磁刺激,尤其涉及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及头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磁刺激器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将电容器中储存的能量在短时间内释放刺激线圈中,形成脉冲电流,进而在其附近空间中形成脉冲磁场和和感应电场。当刺激线圈刺激人体时,人体神经组织中产生感应电流,并使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根据刺激部位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刺激大脑皮层初级运动区,皮层兴奋可传导至四肢肌肉,在肌电图仪可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利用诱发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可以评价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可刺激大脑皮层的其他区域对抑郁症、偏头痛等疾病进行治疗。

2、经颅磁刺激的靶点定位是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一般采用手动定位,刺激时手持刺激线圈,根据人手指的响应改变线圈位置寻找靶点,最终确定位置后固定线圈。也可以使用机械臂夹持刺激线圈,代替手持刺激线圈能够节省人力,如图1所示,通过调节机械臂寻找靶点,确定刺激线圈的最终位置,然后对机械臂进行固定。而这种机械臂存在的弊端:其定位方式与手持式相同,更多依托于医护人员的经验,这种定位方式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容易定位不准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及头颅固定装置,包括座椅,其特征在于,座椅的椅背上设置有垂直调节组件,垂直调节组件顶部设置有水平支撑臂,水平支撑臂端部通过垂直微调组件与弧形调节座连接,弧形调节座底部通过活动组件与磁线圈夹持座活动连接,磁线圈夹持座底部连接磁线圈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及头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座、垂直调节座以及螺杆,螺杆的螺身贯穿垂直调节座,且其底部通过轴承与固定座转动连接,垂直调节座底部还设置有记录杆,记录杆底部贯穿固定座的延伸翼,且在螺杆顶部设置有手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及头颅固定装置,包括座椅,其特征在于,座椅的椅背上设置有垂直调节组件,垂直调节组件顶部设置有水平支撑臂,水平支撑臂端部通过垂直微调组件与弧形调节座连接,弧形调节座底部通过活动组件与磁线圈夹持座活动连接,磁线圈夹持座底部连接磁线圈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及头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座、垂直调节座以及螺杆,螺杆的螺身贯穿垂直调节座,且其底部通过轴承与固定座转动连接,垂直调节座底部还设置有记录杆,记录杆底部贯穿固定座的延伸翼,且在螺杆顶部设置有手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及头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平支撑臂与垂直调节座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包括水平支撑杆和斜支撑杆,水平支撑杆连接在水平支撑臂的侧壁与垂直调节座侧壁之间,斜支撑杆连接在水平支撑臂底壁与垂直调节座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及头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部固定器,头部固定器的头枕壁背面通过牵引组件与垂直调节座活动连接,牵引组件包括t型安装板、牵引杆和连接杆,t型安装板的水平部与头部固定器的背面连接,t型安装板的垂直部贯穿椅背上的活动孔且与牵引杆底部铰接,牵引杆顶部与垂直调节组件铰接,连接杆位于椅背的背面且与t型安装板的垂直部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及头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椅背的背面还设置有限位座,限位座通过通孔套在连接杆上,并在连接杆上设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位于限位座与连接杆的手柄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青刘洪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心理咨询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