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支柱类电气设备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864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支柱类电气设备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包括叠层橡胶隔震结构、竖向减振结构、限位结构、连接装置,竖向减振结构位于叠层橡胶隔震结构上,半封闭的限位结构罩在竖向减振结构外围,竖向减振结构侧面从半封闭的限位结构侧面的缺口伸出,限位结构底面位于叠层橡胶隔震结构上,连接装置连接限位结构、竖向减振结构及叠层橡胶隔震结构,竖向减振结构内侧设有多个弹性元件,竖向减振结构上部能够在限位结构内沿着连接装置上下移动;减隔震支座位于支柱类电气设备设置与钢筋混凝土的基础或钢支架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叠层橡胶结构与竖向减振结构共同作用延长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耗散传递到上部电气设备的能量,实现减隔震支座的减隔震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设备振动控制,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地震烈度区支柱类电气设备的三维减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1、支柱类电气设备例如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是换流站中的重要电气设备,多采用具备良好绝缘特性的瓷质材料制作支撑结构,但瓷质材料属于脆性材料,安全储能空间小,地震作用下,支柱类电气设备的高重心特性使支柱根部应力超过破坏应力,导致支柱开裂与设备倾覆。

2、我国地震多发,地震是电力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荷载之一。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结构设计师多通过加大支柱截面尺寸来提高设备安全性能,但此举又使得结构造价急剧提高。因此,亟需设计适合支柱类电气设备的减隔震装置,耗散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降低震中上部结构的响应与支柱的最大应力,且兼顾经济性与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地震烈度区支柱类电气设备三维减隔震支座,以降低地震中减隔震支座上部结构的响应,进而降低减隔震支座上部支柱类电气设备倾覆的风险。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支柱类电气设备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包括叠层橡胶隔震结构(1),其特征在于:竖向减振结构(2)位于叠层橡胶隔震结构(1)上,半封闭的限位结构(3)罩在竖向减振结构(2)的外围,竖向减振结构(2)侧面从半封闭的限位结构(3)侧面的缺口处伸出,限位结构(3)的底面位于叠层橡胶隔震结构(1)上表面,连接装置(4)竖直设置,连接装置(4)的顶端位于限位结构(3)的顶面上;连接装置(4)的底端依次穿过限位结构(3)的顶面、竖向减振结构(2)直至叠层橡胶隔震结构(1);连接装置(4)连接限位结构(3)、竖向减振结构(2)及叠层橡胶隔震结构(1),竖向减振结构(2)的内侧设有多个弹性元件,竖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支柱类电气设备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包括叠层橡胶隔震结构(1),其特征在于:竖向减振结构(2)位于叠层橡胶隔震结构(1)上,半封闭的限位结构(3)罩在竖向减振结构(2)的外围,竖向减振结构(2)侧面从半封闭的限位结构(3)侧面的缺口处伸出,限位结构(3)的底面位于叠层橡胶隔震结构(1)上表面,连接装置(4)竖直设置,连接装置(4)的顶端位于限位结构(3)的顶面上;连接装置(4)的底端依次穿过限位结构(3)的顶面、竖向减振结构(2)直至叠层橡胶隔震结构(1);连接装置(4)连接限位结构(3)、竖向减振结构(2)及叠层橡胶隔震结构(1),竖向减振结构(2)的内侧设有多个弹性元件,竖向减振结构(2)的上部能够在限位结构(3)内沿着连接装置(4)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柱类电气设备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橡胶结构(1)包括支座下连接板(1.1),叠层橡胶结构下连接板(1.2)位于支座下连接板(1.1)上表面的中部,叠层橡胶结构下连接板(1.2)面积小于支座下连接板(1.1)的面积,支座下连接板(1.1)上叠层橡胶结构下连接板(1.2)未覆盖的部位设置多个第一螺栓孔(1.11),多个第一螺栓孔(1.11)在支座下连接板(1.1)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叠层橡胶(1.3)位于叠层橡胶结构下连接板(1.2)的上表面上,叠层橡胶结构上连接板(1.4)位于叠层橡胶(1.3)的上表面上,叠层橡胶结构上连接板(1.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螺栓孔(1.41);竖向减振结构(2)放置在叠层橡胶结构上连接板(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柱类电气设备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减振结构(2)包括竖向减振结构下连接板(2.1),竖向减振结构上连接板(2.4)位于竖向减振结构下连接板(2.1)的上方;竖向减振结构下连接板(2.1)、竖向减振结构上连接板(2.4)之间设置多个传力杆,每个传力杆包括上传力连杆(2.8)及下传力连杆(2.2);上传力连杆(2.8)的上端与竖向减振结构上连接板(2.4)铰接连接,上传力连杆(2.8)的下端与下传力连杆(2.2)的上端铰接连接;下传力连杆(2.2)的下端与竖向减振结构下连接板(2.1)铰接连接;下传力连杆(2.2)与上传力连杆(2.8)之间呈一定角度,所述角度在45°至13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柱类电气设备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传力杆中每两个传力杆相对设置,每两个相对设置的传力杆之间连接一个弹性元件,所述的弹性元件为高性能弹簧(2.3),两个高性能弹簧(2.3)在空间上相互垂直,其中一个高性能弹簧(2.3)位于另外一个高性能弹簧的上方;每个传力杆的中部是铰接轴(2.9);上传力连杆(2.8)的下端及下传力连杆(2.2)的上端均穿过一个铰接轴(2.9),实现上传力连杆(2.8)的下端与铰接轴(2.9)的铰接连接及下传力连杆(2.2)的上端与铰接轴(2.9)的铰接连接;高性能弹簧(2.3)一端套在一个铰接轴(2.9)的中部,高性能弹簧(2.3)的另一端套在相对设置的另外一个铰接轴(2.9)的中部;相对设置的两个铰接轴(2.9)所处的高度相同,相邻的两个铰接轴(2.9)中,其中一个铰接轴(2.9)所处的高度高于另外一个铰接轴(2.9)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柱类电气设备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减振结构下连接板(2.1)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寅张凯姜文严勇翟伟刘炎杜荣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