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47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0
本技术属于直线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包括安装座、驱动源和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载料座和连接座,连接座与驱动源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载料座固定安装在连接座上,载料座上设置有第一输油通道,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二输油通道,第一输油通道和第二输油通道连通,连接座上设置有扩充槽,扩充槽成型在第二输油通道的入口位置且用于暂存经第一输油通道输出的润滑油。采用扩充槽结构,即使载料座和连接座呈分体是结构设置,润滑油也会暂存在扩充槽内,并不会沿连接座和载料座之间的间隙外漏,进而提高输油效率,同时,提高直线模组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企业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直线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润滑直线模组


技术介绍

1、直线模组有几种叫法,线性模组、直角坐标机器人、直线滑台等,是继直线导轨、直线运动模组、滚珠丝杆直线传动机构的自动化升级单元。可以通过各个单元的组合实现负载的直线、曲线运动,使轻负载的自动化更加灵活、定位更加精准。

2、传统的直线模组一般由驱动源和移动座,所述移动座设置在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驱动源驱动移动座沿预设方向直线移动,大多数移动座上设置有输油管道,输油管道的输出端对准驱动源,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输油管道向驱动源的传动部分输入润滑油。

3、然而,传统的移动座包括载料部分和连接部分,输油管道分设为两段且分布在载料部分和连接部分,载料部分和连接部分由于呈分体式结构设置,两段输油管道的连接位置存在间隙,润滑油容易顺着间隙漏至外侧,导致润滑油输送效率下降,甚至影响直线模组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润滑直线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直线模组,其输油管道分设为两段且分布在载料部分和连接部分,载料部分和连接部分呈分体式结构设置且连接位置存在间隙,因此,润滑油容易顺着间隙漏至外侧,导致润滑油输送效率下降,甚至影响直线模组的整体结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包括安装座、驱动源和移动机构,所述安装座设置有直线安装槽;所述驱动源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所述移动机构沿所述直线安装槽的线性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载料座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载料座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载料座上设置有第一输油通道,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二输油通道,所述第一输油通道和所述第二输油通道连通,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扩充槽,所述扩充槽成型在所述第二输油通道的入口位置且用于暂存经所述第一输油通道输出的润滑油。

3、可选地,所述载料座和所述连接座沿竖直方向安装叠合,所述第一输油通道呈l形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输入口成型在载料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输出口成型在所述载料座的底部,所述扩充槽成型在所述连接座的顶端,所述第二输油通道的输入口与所述扩充槽连通,所述第二输油通道的输出口成型在所述连接座的底部,所述第二输油通道呈z形状机构设置。

4、可选地,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竖直段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水平段。

5、可选地,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竖直段输出口呈锥口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竖直段输出口内径往所述连接座的方向逐渐增加。

6、可选地,所述扩充槽的槽径大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竖直段输出口内径。

7、可选地,所述扩充槽的截面呈锥孔形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二输油通道的输入口位于所述扩充槽的中心位置,所述扩充槽背向所述载料座的端部逐渐收窄,使润滑油沿所述扩充槽的槽壁流动至所述第二输油通道内。

8、可选地,所述第一输油通道和所述第二输油通道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第一输油通道对称成型在所述载料座上,两组所述第二输油通道对称成型在所述连接座上。

9、可选地,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输入口设置安装有油嘴。

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润滑直线模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操作人员向第一输油通道输送润滑油后,润滑油经第一输送通道输入至扩充槽内,经扩充槽暂存后,再从扩充槽流动至第二输油通道,最后从第二输油通道流动至驱动源的预设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模组,其输油管道分设为两段且分布在载料部分和连接部分,载料部分和连接部分呈分体式结构设置且连接位置存在间隙,因此,润滑油容易顺着间隙漏至外侧,导致润滑油输送效率下降,甚至影响直线模组的整体结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润滑直线模组采用扩充槽结构,即使载料座和连接座呈分体是结构设置,润滑油也会暂存在扩充槽内,并不会沿连接座和载料座之间的间隙外漏,进而提高输油效率,同时,提高直线模组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企业发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座和所述连接座沿竖直方向安装叠合,所述第一输油通道呈L形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输入口成型在载料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输出口成型在所述载料座的底部,所述扩充槽成型在所述连接座的顶端,所述第二输油通道的输入口与所述扩充槽连通,所述第二输油通道的输出口成型在所述连接座的底部,所述第二输油通道呈Z形状机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竖直段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水平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竖直段输出口呈锥口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竖直段输出口内径往所述连接座的方向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充槽的槽径大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竖直段输出口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充槽的截面呈锥孔形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二输油通道的输入口位于所述扩充槽的中心位置,所述扩充槽背向所述载料座的端部逐渐收窄,使润滑油沿所述扩充槽的槽壁流动至所述第二输油通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和所述第二输油通道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第一输油通道对称成型在所述载料座上,两组所述第二输油通道对称成型在所述连接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输入口设置安装有油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座和所述连接座沿竖直方向安装叠合,所述第一输油通道呈l形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输入口成型在载料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输出口成型在所述载料座的底部,所述扩充槽成型在所述连接座的顶端,所述第二输油通道的输入口与所述扩充槽连通,所述第二输油通道的输出口成型在所述连接座的底部,所述第二输油通道呈z形状机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竖直段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水平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润滑直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竖直段输出口呈锥口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输油通道的竖直段输出口内径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超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时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