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生态吸附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15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生态吸附浮床,包括主架(1),主架(1)的底部设有漂浮囊(2),主架(1)上设有多个浮床单元(3),所述主架(1)底部设有机构外壳(4),机构外壳(4)内部上端设有位移电机(5),机构外壳(4)内经轴承设有传动杆(6),传动杆(6)的一端经带传动与位移电机(5)的伸出端相连接;所述机构外壳(4)内设有导向杆(7),导向杆(7)上设有移动座(8),移动座(8)内设有与传动杆(6)相配合的内螺纹套(9)。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吸排水的结构来改变浮床的重量,从而得到不同的浮力,实现床体的升降,使得浮床上的植物更好吸附水体内的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浮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生态吸附浮床


技术介绍

1、生态吸附浮床主要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不同的水体,不同季节都具有不同的水位高度,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相应的浮床高度位置,现有一种生态浮床,包括床体,还包括一端固定连接在河床底部的固定桩,所述固定桩内开设有顶部敞开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升降式浮动内管,所述空腔的内壁沿固定桩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所述升降式浮动内管套设有穿过通槽并与床体固定连接的连接件。该类生态浮床是在床体的旁侧设置固定柱和浮动内管,浮动内管经连接件与床体连接,稳定浮床位置,但该类装置需要在河床底部安装固定桩,这大大增加了安装难度,费时费力,在调试安装浮动内管与浮床时可能会受到水流的影响,同样增加了安装难度;现有的升降结构的浮床是在床体内增加齿轮齿条结构或者螺杆结构,将浮床单元设置在升降结构的移动端上,然而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生态吸附浮床,包括主架(1),主架(1)的底部设有漂浮囊(2),主架(1)上设有多个浮床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1)底部设有机构外壳(4),机构外壳(4)内部上端设有位移电机(5),机构外壳(4)内经轴承设有传动杆(6),传动杆(6)的一端经带传动与位移电机(5)的伸出端相连接;所述机构外壳(4)内设有导向杆(7),导向杆(7)上设有移动座(8),移动座(8)内设有与传动杆(6)相配合的内螺纹套(9);所述机构外壳(4)的底端设有多根直杆(10),直杆(10)的一端设有固定圆盘(11),固定圆盘(11)上均匀设有多个水管仓(12),水管仓(12)内设有活塞...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生态吸附浮床,包括主架(1),主架(1)的底部设有漂浮囊(2),主架(1)上设有多个浮床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1)底部设有机构外壳(4),机构外壳(4)内部上端设有位移电机(5),机构外壳(4)内经轴承设有传动杆(6),传动杆(6)的一端经带传动与位移电机(5)的伸出端相连接;所述机构外壳(4)内设有导向杆(7),导向杆(7)上设有移动座(8),移动座(8)内设有与传动杆(6)相配合的内螺纹套(9);所述机构外壳(4)的底端设有多根直杆(10),直杆(10)的一端设有固定圆盘(11),固定圆盘(11)上均匀设有多个水管仓(12),水管仓(12)内设有活塞杆(13),活塞杆(13)上连接有移动盘(14);所述移动座(8)的一端设有长杆(15),长杆(15)一端延伸在机构外壳(4)的外部且与移动盘(1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生态吸附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架(1)由设置在两侧的主梁(101)和主梁(101)之间的副梁(102)构成;所述浮床单元(3)设置在相邻的副梁(10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生态吸附浮床,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琳厉华笑张远景杨慧慧李嘉麟张恒玮袁超张玮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