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氢加氢,具体为内河码头制氢加氢站的氢气纯化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1、目前,为了满足内河绿电绿氢项目的开展,设计开发了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主要航线为三峡大坝-葛洲坝。线路单程为40km,往返航程约80km。初选船用氢燃料电池功率为500kw;大功率航行时,由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共同推进电机运行;小功率航行时,氢燃料电池一方面供应推进电机运行,多余电能给锂电池充电。
2、500kw氢燃料电池每小时耗氢量约33.4kg,根据船舶氢气储量、续航力和设计航速综合考虑,并考虑一定冗余,初拟每1.5天加氢一次,加氢量为240kg。考虑汛期、检修等相关因素,每年航行350天,需氢气56吨/a。
3、因为,为了实现内河氢燃料电池动力船的加氢作业,需要在建立内河码头制氢加氢站,目前采用的制氢工艺为电解水制氢,所制备的氢气中会含有一定的水和少量的氧气,无法直接用于船舶的加氢使用,因此,在加氢之前需要对氢气进行纯化。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当前存在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保护点】
1.内河码头制氢加氢站的氢气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粗氢管(1),粗氢管(1)与第一气水分离器(2)相连,第一气水分离器(2)的顶端出口连接脱氧器(6),脱氧器(6)与脱氧冷却器(7)相连,脱氧冷却器(7)的下部与第二气水分离器(8)相连,第二气水分离器(8)通过第一连通管(25)与第三气水分离器(10)和第四气水分离器(14)相连,第三气水分离器(10)与第一再生冷却器(9)相连,第一再生冷却器(9)与第一干燥器(15)相连,第一干燥器(15)与第二连通管(29)相连,第二连通管(29)的另一端与过滤器(18)相连,过滤器(18)的底端设置有产品氢出管(19);第
...【技术特征摘要】
1.内河码头制氢加氢站的氢气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粗氢管(1),粗氢管(1)与第一气水分离器(2)相连,第一气水分离器(2)的顶端出口连接脱氧器(6),脱氧器(6)与脱氧冷却器(7)相连,脱氧冷却器(7)的下部与第二气水分离器(8)相连,第二气水分离器(8)通过第一连通管(25)与第三气水分离器(10)和第四气水分离器(14)相连,第三气水分离器(10)与第一再生冷却器(9)相连,第一再生冷却器(9)与第一干燥器(15)相连,第一干燥器(15)与第二连通管(29)相连,第二连通管(29)的另一端与过滤器(18)相连,过滤器(18)的底端设置有产品氢出管(19);第四气水分离器(14)与第二再生冷却器(13)相连,第二再生冷却器(13)与第三干燥器(17)相连,第三干燥器(17)与过滤器(18)相连;第二连通管(29)与第二干燥器(16)相连,第二干燥器(16)与第三再生冷却器(11)相连,第三再生冷却器(11)与第五气水分离器(12)相连,第五气水分离器(12)与第一连通管(2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河码头制氢加氢站的氢气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2)的底端通过总排水管(32)与集水器(21)相连,集水器(21)的底端连接有排污管(22),集水器(21)的顶端连接有氢气放空管(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河码头制氢加氢站的氢气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氢管(1)与制氢站的氢气出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河码头制氢加氢站的氢气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冷却器(7)的顶端连接有循环冷却水进水管(5),脱氧冷却器(7)的底端连接有循环冷却水出水管(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河码头制氢加氢站的氢气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再生冷却器(9)、第二再生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马明,李冰,叶青平,关苏敏,关维维,汤正阳,徐波,谭鋆,崔磊,刘亚青,梁波,谌睿,谢方祥,乐零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