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泡发生器以及应用该气泡发生器的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01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7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泡发生器以及应用该气泡发生器的净水器,包括有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起泡件,该起泡件的水流进入到壳体的内部时通过该起泡件而产生微气泡,而在壳体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过滤件,进入起泡件的水流先通过过滤件,以过滤掉进入起泡件的水中的杂质,其中,所述起泡件沿水流方向具有进水段和出水段,进水段具有一出水口,出水口的直径小于出水段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起泡件自身的进水段和出水段,并利用进水段的出水口小于出水段的直径,使得气泡发生器无需在壳体上设置吸气孔,简化了生产工艺,以防因水压变化而造成起泡效果差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出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产生微气泡的气泡发生器。


技术介绍

1、传统的使水流带气泡的气泡发生器,都是在壳体的环壁处设置有吸气孔,从分流器流过的水流达到壳体时使壳体内部形成负压,壳体内的负压使外部空气从壳体环壁处的吸气孔被吸入到壳体内,使从分流器流入的水流与从外部吸入的空气充分混合形成气泡水。

2、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含有微小气泡的水流(称为微气泡水)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而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例如,对于同样体积的水流来说,含有丰富微气泡的水流与不含有微气泡的水流相比,在冲洗或沐浴等应用中,可以提升清洁效果。但在气泡发生器中,为了保持不同水压状态下流量的稳定性,一般会通过设置流量调节结构调节不同水压时的流量。现有的流量调节结构一般都是通过水压冲击弹性件,使弹性件变形来达到流量调节的效果,其弹性件的功能单一,不具备产生微气泡的功能。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气泡发生器,其能够利用水流有效地产生微气泡,以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泡发生器,包括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泡件(2)由位于上、下游并相互贴合设置的第一起泡器(4)和第二起泡器(5)构成,所述进水段被限制在所述第一起泡器(4)上,而所述出水段被限制在所述第二起泡器(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泡器(4)包括有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的第一环状体,该第一环状体的进水段之内腔截面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分为口径逐渐收窄的收窄段(41)以及与该收窄段(41)相接的第一平直段(42),所述第一平直段(42)构成上述的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发生器,包括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泡件(2)由位于上、下游并相互贴合设置的第一起泡器(4)和第二起泡器(5)构成,所述进水段被限制在所述第一起泡器(4)上,而所述出水段被限制在所述第二起泡器(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泡器(4)包括有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的第一环状体,该第一环状体的进水段之内腔截面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分为口径逐渐收窄的收窄段(41)以及与该收窄段(41)相接的第一平直段(42),所述第一平直段(42)构成上述的出水口,所述收窄段(41)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间距与位于其下游的所述第一平直段(42)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间距之比为2:1~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窄段(41)包括有其横截面积沿气流方向线性减小,从而使其内周面呈圆锥面的第一收窄部(411)以及位于第一收窄部(411)的末端并与平直段相接的圆滑过渡部(4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起泡器(5)包括有同样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的第二环状体,该第二环状体的出水段之内腔截面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分为口径相较所述第一平直段(42)小的第二平直段(51)以及与该第二平直段(51)相接且口径变大的扩口段(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嗣博邓愿郑嘉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