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温下自愈合的高性能聚氨酯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403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常温下自愈合的高性能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其所述制备方法为:先将多元醇脱水,再与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合,得到预聚体;将预聚体与异氟尔酮二胺聚合,在低温环境下构建超分子多重氢键聚氨酯;将上述所得聚氨酯作为改性剂与基质沥青在熔融状态下进行剪切混合,固化后得到改性沥青。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聚氨酯中存在多重动态可逆氢键,使其具有自愈合特性,有助于相应的改性沥青在常温下实现裂纹自愈合;此外,多重氢键还可赋予聚氨酯较高的强度,从而提高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抗车辙及形变回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工程材料制备,具体涉及一种常温下自愈合的高性能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沥青路面在长期服役过程中,会在外界环境变化和交通荷载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裂缝,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疲劳开裂和车辙是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也是沥青路面面层松散、坑洞以及基层损坏的主要诱因。

2、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路面开裂采用掺入微胶囊、纤维加筋、改性沥青、引入长寿命路面结构和通过加入金属纤维等材料以电磁感应、微波加热方式等被动型愈合方法来增强沥青路面抗裂性,但这些方法仅能抑制或延缓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且存在着耐久性较差、修复后的路面结构不稳定、修复成本较高、施工要求较高、不适用于高流量和高速公路等缺点。相较于这些被动型愈合方法,添加本征型自愈合材料可仅依靠自身结构进行自我修复,具有自愈速度快、效率高、过程可重复等特点。

3、聚氨酯(pu)中同时存在由低聚物多元醇构成的软段和由异氰酸酯构成的硬段,用于沥青改性中可灵活调控材料的高低温性能平衡,从而实现沥青路面的本征型自愈合。pu原位聚合过程中的分子结构设计灵活,且在聚合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常温下自愈合的高性能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多元醇为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端羟基丁二烯或端羟基丁二烯-丙烯腈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于真空条件下,将多元醇加热至100~120℃脱水4~8h,再冷却至60℃以下加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充分搅拌后升温至80℃下反应4小时,得到预聚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两种二异氰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常温下自愈合的高性能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多元醇为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端羟基丁二烯或端羟基丁二烯-丙烯腈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于真空条件下,将多元醇加热至100~120℃脱水4~8h,再冷却至60℃以下加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充分搅拌后升温至80℃下反应4小时,得到预聚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两种二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根与所述多元醇中的羟基的摩尔比为1: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天周诗韵吴硕刘书赤王乃可张琬婷李又兵杨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