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体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车体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381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6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体及车辆,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该车体包括第一纵梁结构、第二纵梁结构以及门槛梁。其中,第二纵梁结构包括纵梁连接段与踏步组合件,纵梁连接段与踏步组合件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纵梁结构的一端与第一纵梁结构相连,第二纵梁结构的另一端与门槛梁相连。第二纵梁结构用于在车体遭受碰撞时传递碰撞力至门槛梁上。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体。这样,本申请能够通过将第一纵梁结构采用高强钢材料并用于碰撞压溃吸能,第二纵梁结构采用热成型材料并将纵梁连接段与踏步组合件一体化设置,使得碰撞力直接传递至门槛梁区域,有效提升力的传递效率,减少碰撞压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车体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较为迅猛,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依然是核心发展的产业。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汽车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主机厂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电安全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在乘员保护及电安全方面正碰是碰撞过程中速度最高受力最大的一种工况,更好的车身结构设计可有效改善碰撞工况下车身的变形,提高乘员的人身安全。

2、其中,汽车中的内部结构往往包括纵梁,纵梁是汽车中最重要的承载部件。纵梁的主要作用是起到支撑与固定的作用,可以充分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同时起到支撑整车结构的作用。

3、然而,现阶段的大多数汽车在遭遇碰撞后,纵梁后部传力区域存在较大折弯变形,碰撞能量无法很好的被吸收,从而造成前汽车纵梁本体后段折弯变形量大,在车身遭遇碰撞时,无法有效传递至门槛结构上。现有的解决手段通常是通过纵梁及纵梁链接件与门槛结构进行连接,通过堆叠加强板以满足性能要求。在增加成本的同时也不符合轻量化设计思路,力的传递路径通过连接板进行传递,造成路径单一、传递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车体及车辆,通过将第一纵梁结构采用高强钢材料并用于碰撞压溃吸能,第二纵梁结构采用热成型材料并将纵梁连接段与踏步组合件一体化设置,使得碰撞力直接传递至门槛梁区域,有效提升力的传递效率,减少碰撞压溃。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体,包括:

4、第一纵梁结构;

5、第二纵梁结构,第二纵梁结构包括纵梁连接段与踏步组合件,纵梁连接段与踏步组合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6、门槛梁,第二纵梁结构的一端与第一纵梁结构相连,第二纵梁结构的另一端与门槛梁相连;

7、第二纵梁结构用于在车体遭受碰撞时传递碰撞力至门槛梁上。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板与纵梁外板;

10、纵梁内板与纵梁外板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相连。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纵梁内板与纵梁外板在车体的高度方向上相连。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纵梁结构为y型结构;

13、纵梁内板与纵梁外板形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用于增强第一纵梁结构的碰撞强度。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纵梁结构还包括:纵梁加强板;

15、纵梁加强板与纵梁连接段相连。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纵梁结构为u型结构;

17、纵梁加强板与纵梁连接段形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用于增强第二纵梁结构的碰撞强度。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体还包括:横梁连接板;

19、横梁连接板位于纵梁加强板朝向纵梁连接段的一侧,且横梁连接板与纵梁连接段相连。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体还包括:电池包安装梁;

21、电池包安装梁位于纵梁连接段之下,且电池包安装梁与门槛梁相连。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纵梁结构采用高强钢材料制备而成,第二纵梁结构采用热成型材料制备而成。

23、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体。

24、本申请提供一种车体及车辆,该车体包括第一纵梁结构、第二纵梁结构以及门槛梁。其中,第二纵梁结构包括纵梁连接段与踏步组合件,纵梁连接段与踏步组合件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纵梁结构的一端与第一纵梁结构相连,第二纵梁结构的另一端与门槛梁相连。第二纵梁结构用于在车体遭受碰撞时传递碰撞力至门槛梁上。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体。这样,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将第一纵梁结构采用高强钢材料并用于碰撞压溃吸能,第二纵梁结构采用热成型材料并将纵梁连接段与踏步组合件一体化设置,使得碰撞力直接传递至门槛梁区域,有效提升力的传递效率,减少碰撞压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板与纵梁外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板与所述纵梁外板在所述车体的高度方向上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结构为Y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结构还包括:纵梁加强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结构为U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横梁连接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电池包安装梁;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结构采用高强钢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第二纵梁结构采用热成型材料制备而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板与纵梁外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板与所述纵梁外板在所述车体的高度方向上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结构为y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结构还包括:纵梁加强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龙郑希泉金风云郑震柴国民谈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