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B柱内饰板的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379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B柱内饰板的固定机构,属于汽车内饰板装配结构技术领域。本固定机构通过由设置在B柱上内饰板上的第一限位组件和设置在B柱下内饰板上的第二限位组件组成的设计,解决现有技术中B柱上内饰板和B柱下内饰板之间的连接松动导致两者之间产生缝隙和相互碰撞产生噪音的问题。本固定机构,用于将B柱上内饰板和B柱下内饰板固定在一起,包括设置在所述B柱上内饰板上的第一限位组件和设置在所述B柱下内饰板上的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相互扣合,在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上限制所述B柱上内饰板和所述B柱下内饰板的相互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板装配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b柱内饰板的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1、b柱是前侧窗玻璃和后侧窗玻璃之间的立柱,用来支撑车顶和前后车门,以及装配如安全带、电线等部件,当车辆受到来自侧面的撞击时,b柱也能起到对车内人员的保护作用,而由于车身侧面并没有足够的溃缩吸能区,所以对于b柱来说,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是在侧面撞击时保护驾驶员安全的重要因素。

2、为了汽车整体的美观,提升司乘人员的驾乘体验,会在位于汽车内部的b柱上安装内饰板,并且b柱上安装的内饰板配合密封条的使用还起到了防水、防尘和减震的作用。现有b柱内饰板的安装方法是将两块内饰板从上下两个方位拼装到一起,然后使用卡扣或者螺栓之类的紧固零部件将b柱上下两个内饰板紧固到一起。此种方法虽然安装时操作便捷,但是需要使用卡扣或者螺栓这一类额外的零部件,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因为卡扣或者螺栓锁紧的方式,在车辆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时,容易随着车辆的晃动而发生松动,从而产生缝隙使得b柱内饰板和密封条配合不再能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如果松动的情况严重,b柱上下两块内饰板之间还会相互碰撞发出噪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B柱内饰板的固定机构,用于将B柱上内饰板和B柱下内饰板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B柱上内饰板上的第一限位组件和设置在所述B柱下内饰板上的第二限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柱内饰板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四限位部、第五限位部和第六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B柱内饰板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是开设在所述B柱上内饰板上的第一卡槽,所述第四限位部是设置在所述B柱下内饰板上的卡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B柱内饰板的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b柱内饰板的固定机构,用于将b柱上内饰板和b柱下内饰板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b柱上内饰板上的第一限位组件和设置在所述b柱下内饰板上的第二限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柱内饰板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四限位部、第五限位部和第六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b柱内饰板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是开设在所述b柱上内饰板上的第一卡槽,所述第四限位部是设置在所述b柱下内饰板上的卡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b柱内饰板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有两个,对称地开设在所述b柱上内饰板中轴线的两侧;所述卡舌有两个,对称地设置在所述b柱下内饰板中轴线的两侧;两个所述卡舌分别扣合在两个所述卡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b柱内饰板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是开设在所述b柱上内饰板中轴线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五限位部是设置在所述b柱下内饰板中轴线左、右两侧的两个卡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b柱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满
申请(专利权)人:鑫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