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考古学,尤其涉及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1、环境考古学作为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和交叉学科,成为揭示古代人地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与研究领域,经过不断发展已逐渐完善,现形成以人类生态学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理科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自然科学与考古学的交叉研究,重点探讨古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古人类及其文化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环境背景及动因,为解决考古学中的关键问题提供重要参考。含有文物的文化层和自然堆积地层,是环境考古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揭示古代人类的生存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古代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古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重要环境考古学研究内涵的基础。由于文化层和自然堆积地层中各自记录的信息存在差异,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及所揭示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因此,确定所研究的地层是否是自然堆积地层,还是存在人类扰动的地层(包括文化层),就成为开展后续研究的关键。
2、在考古田野调查中,文化层是判定遗址最重要的要件,其特指遗址中人为活动所形成、包含古人活动留下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当堆积层中存在肉眼可识别的宏观遗迹和遗物时,堆积层是否为自然堆积地层或人类扰动的地层就较为容易判别。但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堆积层并没有明显遗迹或遗物,或者存在早期文化层被后期各种地质作用所破坏,形成早期含有遗物的沉积物,再被搬运至其他地方发生自然堆积的情况,如河流改道或洪水作用对遗址文化层的侵蚀、搬运、再沉积过程,从而造成考古田野调查中难以直接判别堆积层的属性,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考古遗址中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本专利技术基于堆积层的薄片显微特征研究,提供能经济、直观区分自然堆积地层和人为扰动地层的识别依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确定所研究的地层,并在所研究的地层中,选取合适的位置,采集定向薄片磨制样品;
4、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采集的薄片磨制样品,制作样品的定向薄片;
5、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得到的样品定向薄片,对定向薄片中的样品进行微形态观察;
6、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观察的微形态,进行综合分析,判别研究地层是自然沉积地层还是人为扰动地层。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采集定向薄片磨制样品具体步骤为:
8、a1:由考古探方揭露所研究地层的剖面,并在该剖面中,选择开挖出的新鲜面;
9、a2:针对所要研究的地层,采用削土刀沿垂直于层面走向的方向采集完整定向样品;
10、a3:用保鲜膜将完整样品包裹,并贴上样品标签,记录样品编号和样品采集时的上下位置,再装入样品袋中。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对于胶结程度较差,难以用削土刀采集完整样品的地层,采用环刀垂直于剖面出露面的方向采集研究地层的定向样品。
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采用合成树脂或天然树脂浸透并固结样品,并按照样品采集时的上下位置进行定向样品的切片。
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定向切片后,切片粘于载玻片之上,并采用金刚砂细磨至标准厚度,最后盖上盖玻片。
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利用带摄像头的偏光显微镜对薄片进行观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判断。
1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微形态观察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样品中成分和结构的均匀程度,第二部分为显微人类遗存的有无,第三部分为显微遗存的结构特征。
1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合成树脂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所述天然树脂包括加拿大树胶、松香二甲苯溶液中的一种。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基于地层样品的薄片显微特征研究,可以较为经济、有效、直观的判别所研究的地层是自然沉积层,还是人为扰动地层,并且对于人为扰动地层还可以进一步判别古人对地层扰动的强度和深度,能广泛推广使用在考古学、沉积学、第四纪地质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采集定向薄片磨制样品具体步骤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对于胶结程度较差,难以用削土刀采集完整样品的地层,采用环刀垂直于剖面出露面的方向采集研究地层的定向样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采用合成树脂或天然树脂浸透并固结样品,并按照样品采集时的上下位置进行定向样品的切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定向切片后,切片粘于载玻片之上,并采用金刚砂细磨至标准厚度,最后盖上盖玻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利用带摄像头的偏光显微镜对薄片进行观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判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合成树脂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所述天然树脂包括加拿大树胶、松香二甲苯溶液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采集定向薄片磨制样品具体步骤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对于胶结程度较差,难以用削土刀采集完整样品的地层,采用环刀垂直于剖面出露面的方向采集研究地层的定向样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采用合成树脂或天然树脂浸透并固结样品,并按照样品采集时的上下位置进行定向样品的切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古遗址中人为扰动地层的显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芳,武谦,郭宇明,孙鑫,杨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