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336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LCD显示及控制PCB板和主控PCB板,所述LCD显示及控制PCB板设置在控制器壳体面板的中部,所述主控PCB板则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后罩内腔的下部,所述LCD显示及控制PCB板和主控PCB板电性连接,所述主控PCB板上集成有电压A/D转换模块、电流A/D转换模块、M453微处理器、RJ12组网通信接口、RS485通信接口、复合开关指示灯、LCD显示控制模块,所述控制器壳体面板与控制器壳体后罩之间设有防过度打开限位结构。解决了现有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在拆开进行检修时,容易因为壳体面板和壳体后罩之间的卡接结构出现拆卸时壳体面板过度打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功功率补偿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


技术介绍

1、无功补偿装置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

2、无功率补偿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核心部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的无功率补偿控制器已经较为完善,其结构可以参照申请号为“cn202222282292.5”的技术专利,从上述的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现有的无功率补偿控制器的壳体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面板部分,二是后罩部分,面板部分和后罩部分通常通过螺栓连接,且两者之间还设置了相应的卡接结构,这样在要打开面板时,就会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要分离面板和后罩就需用到一定的力量,这样就有可能会出现面板过度打开的情况,而面板上的pcb板往往是与后罩内的pcb板通过线缆连接的,过度打开面板的话就有可能对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1)、LCD显示及控制PCB板和主控PCB板,所述LCD显示及控制PCB板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面板(11)的中部,所述主控PCB板则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后罩(12)内腔的下部,所述LCD显示及控制PCB板和主控PCB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PCB板上集成有电压A/D转换模块、电流A/D转换模块、M453微处理器、RJ12组网通信接口、RS485通信接口、复合开关指示灯、LCD显示控制模块,所述控制器壳体(1)面板(11)与控制器壳体(1)后罩(12)之间设有防过度打开限位结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功功率补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1)、lcd显示及控制pcb板和主控pcb板,所述lcd显示及控制pcb板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面板(11)的中部,所述主控pcb板则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后罩(12)内腔的下部,所述lcd显示及控制pcb板和主控pcb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pcb板上集成有电压a/d转换模块、电流a/d转换模块、m453微处理器、rj12组网通信接口、rs485通信接口、复合开关指示灯、lcd显示控制模块,所述控制器壳体(1)面板(11)与控制器壳体(1)后罩(12)之间设有防过度打开限位结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过度打开限位结构(2)包括卡接杆(21)和限位滑槽(22),所述卡接杆(21)的一端为转动连接端,所述转动连接端与控制器壳体(1)面板(11)内表面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的方向垂直于控制器壳体(1)面板(11)的内表面,所述卡接杆(21)的另一端为卡接端,所述卡接端则通过弹性连接结构(3)连接有“t”型卡接块(4),所述限位滑槽(22)则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后罩(12)顶部的前端,所述限位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光明陈健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锐精科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