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618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包括无线电力发送单元与无线电力接收模块,所述无线电力发送单元由散热组件、漏电报警模块、壳体、数据存储/处理、通信模块、能量检测模块、启动储能模块、电磁电场能量转换器、自励电源模块、能量无线传送器与无线传送动态调整器组成。该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通过过滤网板一、壳体、网孔板、第一散热结构、传动结构一、过滤网板二、传动结构二、横轴、第二散热结构、驱动电机、安装轴与散热扇叶的配合使用,使得无线电力发送单元具备抽风散热的功能,加速了壳体内部空气的流通,进而加快了壳体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的更换交替,有利于加速壳体内部热量的排出。壳体内部热量的排出。壳体内部热量的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传输领域,具体是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用电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用电设备供电传输的安全性也有一定的担心, 现有技术中均采用有线传输技术,但是有线传输长时间之后线路老化,接头松动,碰触之间 容易产生火花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耗费大量的线材资源,同时人工安装也非常的繁琐。非接 触电力传输技术是一项方兴未艾的新技术。其作用机理涉及将交变电磁场从线圈传输到线 圈,并在接收线圈中感应出交流电,并供给诸如电池、照明、机车、便携式用电设备。该技术 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从电力线在没有电流流过状态下,从电力电缆中取得电能,同时提高 效率,不使用物理接口,非一对一非接触电力传输,而是要一条电缆线在没有多个物理接口 时,可以采用多个非接触式电力传输装置,并采用无线能量传输,保证传输效率的同时,解 决现有技术中电力传输过程的一对一与非系统的局限性、降低危险系数,节约资源的问题, 在爆炸环境中安装,使用,维修等操作的危险性高,采用非接触型电力传输,可以有效解决 此类安全问题。
[0003]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根据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0793435.0,提出的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进行一对多的进行电力传输,但是其在设计时未涉及无线电力发送单元散热效果的提及,由于无线电力发送单元可进行一对多的进行电力传输,其内部内部较高,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散热,否则易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包括无线电力发送单元与无线电力接收模块,所述无线电力发送单元由散热组件、漏电报警模块、壳体、数据存储/处理、通信模块、能量检测模块、启动储能模块、电磁电场能量转换器、自励电源模块、能量无线传送器与无线传送动态调整器组成,所述壳体内部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网孔板,所述壳体的顶部镶嵌安装有过滤网板一,所述壳体两侧的下部均镶嵌安装有过滤网板二,所述网孔板的底部呈等距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二散热结构,所述壳体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横轴,所述横轴与第二散热结构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二。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过滤网板二的相对面均转动安装有第一散热结构,且第一散热结构与第二散热结构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与横轴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一。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结构一由两个轮盘与皮带组成,且两
个轮盘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轮盘与皮带相适配。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转动安装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外壁套接有散热扇叶。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网孔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漏电传感器二,所述壳体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漏电传感器一,所述壳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警报器。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结构二由两个相适配的锥齿轮相适配,且两个锥齿轮相啮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实用通过过滤网板一、壳体、网孔板、第一散热结构、传动结构一、过滤网板二、传动结构二、横轴、第二散热结构、驱动电机、安装轴与散热扇叶的配合使用,使得无线电力发送单元具备抽风散热的功能,加速了壳体内部空气的流通,进而加快了壳体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的更换交替,有利于加速壳体内部热量的排出,同时,通过传动结构一的传动作用下,使得第一散热结构随横轴进行旋转,进而进一步的加速了壳体内部热量的排出,对壳体内部的散热效果佳,使壳体内部的温度处于适宜的状态,有利于延长无线电力发送单元的使用寿命,且多个散热结构采用一个驱动端带动,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使用成本。
[0014]2、本实用通过警报器、漏电传感器一与漏电传感器二的配合使用,当漏电传感器二或漏电传感器一检测到有电流时,则表明无线电力发送单元存在漏电的状况,通过警报器进行警报预警,从而使得无线电力发送单元具备漏电检测的效果,对漏电进行及时的预警,有利于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中壳体的剖视图;
[0017]图3为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中第二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无线电力发送单元1、散热组件2、无线电力接收模块3、漏电报警模块4、过滤网板一5、警报器6、壳体7、漏电传感器一8、漏电传感器二9、网孔板10、第一散热结构11、传动结构一12、过滤网板二13、传动结构二14、横轴15、第二散热结构16、驱动电机17、安装轴18、散热扇叶19。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包括无线电力发送单元1与无线电力接收模块3,无线电力接收模块3由外壳、电能存储控制模块、无线能量接收器、驱动模块、电源控制模块与蓄电模块组成,无线电力发送单元1由散热组件2、漏
电报警模块4、壳体7、数据存储/处理、通信模块、能量检测模块、启动储能模块、电磁电场能量转换器、自励电源模块、能量无线传送器与无线传送动态调整器组成,壳体7内部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网孔板10,壳体7的顶部镶嵌安装有过滤网板一5,壳体7两侧的下部均镶嵌安装有过滤网板二13,网孔板10的底部呈等距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二散热结构16,壳体7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横轴15,横轴15与第二散热结构16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二14,散热组件2由过滤网板一5、第一散热结构11、传动结构一12、过滤网板二13、传动结构二14、横轴15、第二散热结构16、驱动电机17、安装轴18与散热扇叶19组成,漏电报警模块4由警报器6、漏电传感器一8与漏电传感器二9组成,两个过滤网板二13的相对面均转动安装有第一散热结构11,且第一散热结构11与第二散热结构16的结构一致,第一散热结构11与横轴15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一12,传动结构一12由两个轮盘与皮带组成,且两个轮盘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轮盘与皮带相适配,第二散热结构16包括轴承,轴承转动安装有安装轴18,安装轴18的外壁套接有散热扇叶19,网孔板10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漏电传感器二9,壳体7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漏电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包括无线电力发送单元(1)与无线电力接收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力发送单元(1)由散热组件(2)、漏电报警模块(4)、壳体(7)、数据存储/处理、通信模块、能量检测模块、启动储能模块、电磁电场能量转换器、自励电源模块、能量无线传送器与无线传送动态调整器组成,所述壳体(7)内部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网孔板(10),所述壳体(7)的顶部镶嵌安装有过滤网板一(5),所述壳体(7)两侧的下部均镶嵌安装有过滤网板二(13),所述网孔板(10)的底部呈等距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二散热结构(16),所述壳体(7)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7),所述驱动电机(17)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横轴(15),所述横轴(15)与第二散热结构(16)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二(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过滤网板二(13)的相对面均转动安装有第一散热结构(11),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月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锐精科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