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注射模制法制造的用于接续牵伸系统之后设置的压实区域的压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332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压实装置(2),用于连接于环锭纺纱机的牵伸系统的压实区域(1),该压实装置以注射模制法制造,使得源于注射模制模型部件的分型面的注射毛边位于压实装置(2)的操作时不与经压实通道(3)传输的纱条接触的区域中。为此,与现有技术已知的压实装置相比,该压实装置(2)的压实通道(3)的出口侧设计成变短的。具体地,在纵截面上的出口侧,设计为基本凹形的外表面(5)终止于压实通道(3)的以圆角(8)并入压实装置(2)的外表面(5)中的出口(7)处。源于注射模制模具部件的分型面的注射毛边位于圆角(8)的背离压实通道的端部区域(9)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以注射模制法制造 的压实装置,用于接续牵伸粗纱用的牵伸系统之后设置的压实区域。
技术介绍
从WO 03/095723 Al中已知,将压实区域接续纺纱机的牵伸系统之 后设置,其中粗纱在牵伸系统中被牵伸到所期望的细度。在压实区域中, 借助于几何-机械地作用的压实装置将来自牵伸系统的纱条压实。为此, 压实装置包括压实通道,所述压实通道沿纱条的传输方向、至少在侧向 上渐缩。压实装置设置在输出压纱辊与输送压纱辊之间,并支撑在牵伸 系统的下锡林(low cylinder)上,该下锡林在操作时旋转,并且还常 常形成为输出压纱辊和输送压纱辊的配对件。压实装置的面对两个压纱辊和下锡林的外表面就其轮廓而言与压 纱辊和下锡林的曲率相适合,使得当压实装置无间隙地安置在下锡林上 时,压实装置与压纱辊之间只存在很小的间距。其结果是压实装置的平 行于压实通道的纵截面大致呈具有凹入行进的侧边的双曲线三角形。压 实通道呈大致类似隧道的形状,并至少在侧向上渐缩.压实通道的高度 也沿压实通道的纵伸降低许多倍。在压实通道出口,压实通道的限定壁 以尖缘的方式并入压实装置的外表面。压实装置由例如陶瓷材料或塑料构成,并通常以注射模制法制造。 而且,可以用改良的金属注射模制法制造钢质压实装置。根据压实通道 的轮廓和形状,必然需要多部件注射模制工具。不可避免在模具部件的 分型面处产生尖锐的注射毛边或毛刺。在从现有技术获知的压实装置 中,在压实通道的弯曲面处以及向压实装置外壁过渡的过渡部位,肯定 在注射模制法中产生注射毛边,而且这些毛边横向于压实通道的纵伸行 进。如果压实通道的出口是粗糙的,则压实装置对从牵伸系统引出的纱 条的压实会受到不利影响。为此,当注射模制时,必需仔细地清除压实 通道出口处的产生于注射模制工具的模具部件的分型面处的注射毛边。 该工序耗时、昂贵且并不一定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会有损通过 这种压实装置纺成的纱线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的以注射模制法制造的压实装 置的这些缺点。要提供一种用于设置在环锭纺纱机的牵伸系统之后的压 实区域的压实装置,该压实装置不会不利地损害用它纺成的纱线的质 量。而且,该压实装置应该能够以较筒单且较便宜的方式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压实装置实现了这些 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结构以及有利的和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 的主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实装置以注射模制法制造,使得源于注射模制模型部件的分型面的注射毛边位于压实装置的操作时不与经压实通道(3) 传输的纱条接触的区域中。为此,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压实装置相比, 该压实装置在压实通道的出口侧设计成缩短的形式。具体地,在纵截面 上的出口侧,设计为基本凹形的外表面终止于压实通道的以圆角并入压 实装置外表面中的出口处。源于注射模制模具部件的分型面的注射毛边 位于圆角的背离压实通道的端部区域上。压实装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缩短的构造形式以及压实通道以圓角方式 的外伸允许注射模制模具部件的分型面设置成使得当操作时那些不可 避免的注射毛边位于经压实通道传输的纱条的传输路线以外。在正常操 作中,纱条绝不会进入注射毛边的区域中,因而也不会受到其不利的影 响。为此,可以筒单应付而不需要清除注射毛边的额外工序。通过这种 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并且能够更便宜地制造压实装置。注射模制模 具部件的数量不受压实装置的创造性设计的影响。压实装置因缩短的结 构形式而完全不再伸入位于压实区域出口处的输送压纱辊与下锡林之 间的楔状间隙。然而,从压实通道的出口至所述罗拉对的钳口线之间的 距离小于例如短纤维的长度,因此纱条在其上未受引导的该短线路不会5对制成的纱线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部件之间设有圆角的出口是完全一 致的。不会产生因顺序的加工步骤而造成的能够对可达到的纱线质量产 生不利影响的不规则。对于以注射模制法制造压实装置的方法而言,已经表明如果位于向凹形外表面过渡的过渡部位的圓角的曲率半径是O.l毫米至0.8毫米, 就是有用的。优选地,该曲率半径等于或小于0.6亳米。由此,确保了 良好的脱模性能,而且不会在出口处将压实通道沿竖直方向过度加宽,压实通道以压实装置三侧的壁界定。处于组装好的状态的下界由下 锡林的外表面形成。因此,出口在三侧上并入压实装置的外表面.例如 这些侧的圆角可具有不同于压实装置的顶部向外表面过渡的过渡部位 的曲率半径。然而,为了制造上的原因,已经发现如果位于向凹形外表 面过渡的过渡部位的圆角在压实通道出口的整个路线的范围上具有相 同的曲率半径是有用的。如果压实通道至少沿侧向渐缩,则已经能够通过压实装置达到非常 好的效果。通过压实通道的高度从进口到设有圓角的出口以基本连续的 方式降低的方式,能够实现对经压实通道传输的纱条进行更为均一的压 实。当压实通道从横截面较大的进口到出口大致具有纵向均分的留声 机喇叭形的内轮廓时,导致压实通道具有特别一致的引导特性和压实特 性。因此,喇,,八口对应于进口。压实装置必须实现各种功能。其不能以很大的阻力对抗经压实通道 传输的纤维。另一方面,应当注意使压实装置坐置在下锡林上,其中下 锡林由钢构成并当操作时进行旋转。相反地,压实装置固定在相对于下 锡林静止的固定位置处,并通过弹力或磁力压靠下锡林的表面。当操作 时,由于滑动摩擦,因此压实装置的表面不会损坏或磨损。另一方面, 压实装置也不会以不可接受的方式磨损下锡林的接触面。为此,认为由 陶瓷材料、陶瓷-塑料混合物、塑料、钢以及不可磁化的钢等构成的能 够通过注射模制制造进行加工的材料群组为用于制造所述压实装置的 材料。附图说明从下面参照示意图对所述压实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并非真正成比例的部分截取的附图中 图1是环锭纺纱机的具有接续其后设置的压实区域的牵伸系统的示意图2示出了带有现有技术的压实装置的压实区域;图3示出了带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实装置的压实区域;以及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压实装置放大比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环锭纺纱机的牵伸系统10,带有压实装置2的 压实区域1接续该牵伸系统之后设置。压实区域1防止以附图标记R指 示的成为纱线的粗纱F的旋转连续地进入牵伸系统10。关于牵伸系统 10,其为具有后牵伸区域11和主牵伸区域12的称为三锡林牵伸系统的 例子。后牵伸区域11从进给罗拉对13—直延伸到中罗拉对14。由中罗 拉对14引导主牵伸区域12的皮團15。主牵伸区域12从中罗拉对14 一直延伸到支撑在下锡林18上的输出压纱辊16。输出压纱辊16与下锡 林18之间的接触区域限定出输出钳口线A。在输出压纱辊16之后,输送压纱辊17同样地支撑在下锡林18上。 输送压纱辊17与下锡林18之间的接触区域限定出输送钳口线L。输出 压纱辊16与输送压纱辊17之间的区域,具体地,输出钳口线A与输送 钳口线L之间的区域形成压实区域1。具有压实通道23的压实装置20 设置在压实区域l中。压实装置20因其构造形式而以几何的、机械的 方式作用进而使引导穿过压实通道23的经过牵伸且加宽的纱条F紧密。 压实装置20优选无间隙地支撑在下锡林18上。由此压实装置20的与 下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注射模制法制造的压实装置(2;20),用于接续牵伸粗纱用的牵伸系统(10)之后设置的压实区域(1),所述压实装置(2;20)具有压实通道(3;23),所述压实通道(3;23)设置在所述压实装置(2;20)的下侧,在所述压实装置(2;20)的彼此对置的基本形成为凹形的外表面(4,5;24;25)之间延伸,并至少在侧向上从进口(6;26)到出口(7;27)渐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实通道(3)在其出口(7)处以圆角(8)外伸到所述压实装置(2)的外表面(5)中,在所述 压实装置(2)的纵截面中,所述外表面(5)终止于所述出口(7)处,并且 源于注射模制模具部件的分型面的注射毛边位于所述圆角(8)的背离所述压实通道(3)的端部区域(9)处。

【技术特征摘要】
CH 2008-9-1 01402/081.一种以注射模制法制造的压实装置(2;20),用于接续牵伸粗纱用的牵伸系统(10)之后设置的压实区域(1),所述压实装置(2;20)具有压实通道(3;23),所述压实通道(3;23)设置在所述压实装置(2;20)的下侧,在所述压实装置(2;20)的彼此对置的基本形成为凹形的外表面(4,5;24;25)之间延伸,并至少在侧向上从进口(6;26)到出口(7;27)渐缩,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通道(3)在其出口(7)处以圆角(8)外伸到所述压实装置(2)的外表面(5)中,在所述压实装置(2)的纵截面中,所述外表面(5)终止于所述出口(7)处,并且源于注射模制模具部件的分型面的注射毛边位于所述圆角(8)的背离所述压实通道(3)的端部区域(9)处。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向所述凹形外 表面(5)过渡的过渡部位处的所述圆角(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汉斯施塔勒克
申请(专利权)人:罗托卡夫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