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315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安装各吊杆索夹,并使索夹设计中心线位于铅直面内。从距两主塔纵桥向一定距离起首先各安装一段加劲梁,并对称向跨中方向逐段安装相应加劲梁;每安装一段或几段加劲梁即测量未安装加劲梁梁段吊杆索夹处主缆绕轴方位角,直至跨中合拢;测量两主塔附近未安装梁段的对应吊杆处主缆绕轴的方位角;比较上述各阶段方位角变化量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未安装梁段的对应吊杆处主缆绕轴的方位角变化量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常为有限元模型或者线性或非线性曲线模型);确定紧邻的未安装梁段吊杆索夹横向偏角的调整量并进行对应调整,然后安装紧邻梁段;重复前述三个步骤直至加劲梁架设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


技术介绍

1、为了提高大跨度悬索桥的抗风性能,采用空间主缆形式的地锚式悬索桥近年来开始涌现。已有的空间主缆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均采用先将两主缆推(拉)移到接近或者达到成桥横桥向位置,再架设加劲梁的方法[1][3],这必然增加两主缆推开或者拉近的临时设施和工序,从而增加费用和工期。对于成桥状态缆索系统横桥向倾角较大的桥梁,因沿纵桥向布置临时推(拉)移设施往往多个,在主缆被临时推(拉)移过程中,由于各临时推(拉)设施作用于主缆的力难以完全通过主缆截面中心而引起扭矩,且各扭矩可能反向,进而造成主缆的较大扭转,且沿主缆轴线各处扭转角不同,甚至反向,对后续施工造成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空间主缆地锚式悬索桥主缆无临时推(拉)移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

2、一种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00,安装各吊杆、索夹,使索夹设计中心线与吊杆中心线重合,并使索夹设计中心线位于铅直面内,从而索夹的横向预偏角为成桥对应吊杆的横向倾角;

4、s200,首先从距两主塔纵桥向预设距离起各安装一段加劲梁,并对称向跨中方向逐段安装相应加劲梁,直至加劲梁跨中合拢,每安装一段或若干段加劲梁,测试吊杆索夹处的主缆绕轴的方位角;

5、s300,测量已安装加劲梁的梁段在朝向跨中方向上紧邻的未安装加劲梁梁段对应吊杆处主缆绕轴的方位角,对应吊杆处主缆绕轴的方位角即为索夹的横向偏角,然后将索夹的横向偏角的测量值与索夹的横向偏角的理论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已安装加劲梁的梁段在朝向跨中方向上紧邻的未安装加劲梁的梁段索夹横向偏角的调整量,对已安装加劲梁的梁段在朝向跨中方向上紧邻的未安装梁段的索夹的横向偏角进行对应调整,然后再安装未安装的紧邻梁段;

6、s400,重复步骤s300,直至加劲梁跨中合拢;

7、s500,从距两主塔纵桥向预设距离起,分别向两主塔方向逐段安装相应加劲梁,直至加劲梁架设完成,每安装一段或若干段加劲梁,测试吊杆索夹处的主缆绕轴的方位角。

8、优选地,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9、s600,测量两主塔附近未安装梁段的对应吊杆处主缆绕轴的方位角;比较上述各阶段方位角变化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未安装梁段的对应吊杆处主缆绕轴的方位角变化值预测模型进行修正;确定紧邻的未安装梁段吊杆索夹横向偏角的调整量并进行对应调整,然后安装未安装的紧邻加劲梁梁段;

10、s700,重复步骤s600,直至加劲梁架设完成。

11、优选地,设该成桥状态索夹上的两点ef位于吊杆线形在其上端点的切线上,则其他状态时索夹的ef连线与成桥状态索夹的ef连线夹角称为索夹在该状态的横向偏角,索夹横向预偏角是指安装和调整时使索夹达到的横向偏角。

12、优选地,吊杆横向倾角指成桥状态吊杆在垂直于桥轴线的铅直面的投影中,吊杆线形在其上端点的切线与铅直线的夹角。

13、优选地,设紧缆后的空缆某截面的顶底连线ab与某状态主缆截面ab线的夹角称为该状态主缆绕轴的该截面方位角,主缆绕轴的该截面方位角即指主缆绕轴方位角。

14、优选地,步骤s200中,所述预设距离不小于主缆直径的60倍,且非临近主塔的吊杆梁段。

15、优选地,索夹的横向偏角的理论值通过修正有限元模型或者修正的线性或非线性曲线模型模拟分析计算得到。

16、优选地,步骤s300中,索夹横向偏角的调整量通过修正有限元模型或者修正的线性或非线性曲线模型模拟分析计算得到。

17、优选地,加劲梁为钢箱梁、钢桁梁或钢混组合梁。

1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

19、本专利技术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中,不需要将主缆先行推(拉)开再安装加劲梁,省去了将主缆先行推(拉)开的工序和所需的装备或设施,节省了造价和工期;同时避免了主缆被临时推(拉)开引起的附加扭转,且通过安装加劲梁段过程主缆绕轴方位角变化量的实测修正预测模型,以确定索夹横向偏角的调整量,减小了成桥状态吊杆索夹横向倾角与设计横向倾角的偏差,主缆、索夹、吊杆受力均更为有利;同时避免了距两塔纵桥向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吊杆和第一根吊杆索夹处主缆绕轴方位角变化量在加劲梁前期安装阶段预测值(计算值)与实际发生值偏差大带来首先安装塔侧梁段,则这些梁段索夹预偏角偏差大,主缆、索夹、吊杆受力不利的问题;同时避免了首先安装靠近跨中区域梁段相应吊杆安装状态与成桥状态空间位置差距过大,难以或者不能满足构造要求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该成桥状态索夹上的两点EF位于吊杆线形在其上端点的切线上,则其他状态时索夹的EF连线与成桥状态索夹的EF连线夹角称为索夹在该状态的横向偏角,索夹横向预偏角是指安装和调整时使索夹达到的横向偏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吊杆横向倾角指成桥状态吊杆在垂直于桥轴线的铅直面的投影中,吊杆线形在其上端点的切线与铅直线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紧缆后的空缆某截面的顶底连线AB与某状态主缆截面AB线的夹角称为该状态主缆绕轴的该截面方位角,主缆绕轴的该截面方位角即指主缆绕轴方位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中,所述预设距离不小于主缆直径的60倍,且距两主塔纵桥向预设距离处为非临近主塔的吊杆梁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索夹的横向偏角的理论值通过修正有限元模型或者修正的线性或非线性曲线模型模拟分析计算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0中,索夹横向偏角的调整量通过修正有限元模型或者修正的线性或非线性曲线模型模拟分析计算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劲梁为钢箱梁或钢桁梁或钢-混组合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该成桥状态索夹上的两点ef位于吊杆线形在其上端点的切线上,则其他状态时索夹的ef连线与成桥状态索夹的ef连线夹角称为索夹在该状态的横向偏角,索夹横向预偏角是指安装和调整时使索夹达到的横向偏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吊杆横向倾角指成桥状态吊杆在垂直于桥轴线的铅直面的投影中,吊杆线形在其上端点的切线与铅直线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式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紧缆后的空缆某截面的顶底连线ab与某状态主缆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习汪湖柯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