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及墙体技术_技高网

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及墙体技术

技术编号:4133122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及墙体。其中,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包括提供上预制墙体和下预制墙体,上预制墙体的下端端部内设有多个上下延伸的套筒,多个套筒沿垂直于上下方向间隔开布置,下预制墙体的上端连接有多个上下延伸的第一连接筋,多个第一连接筋沿垂直于上下方向间隔开布置;将上预制墙体置于下预制墙体上方且多个第一连接筋一一对应地插设于多个套筒;使上预制墙体的下端面和下预制墙体的上端面之间间隔开形成连通腔并在连通腔中布置振动件,多个套筒均与连通腔连通;向连通腔灌注灌浆料并控制振动件振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升套筒内灌浆料的饱满程度,有利于保证灌浆料对套筒内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的握裹及传力连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墙体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及墙体


技术介绍

1、在装配式建筑结构领域内,目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饱满度的判断是通过灌浆料注入管持续的灌浆料注入,基于灌浆套筒的出浆口稳定浆液流出作为灌浆饱满的判断标准。

2、但实际施工中,有浆液稳定流出的灌浆套筒在一段时间后,有时会出现灌浆套筒内灌浆料的大幅或部分回落,灌浆套筒内灌浆料饱满程度不足,无法实现对灌浆套筒连接用钢筋的握裹及传力连接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可以提升套筒内灌浆料的饱满程度,有利于保证灌浆料对套筒内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的握裹及传力连接的效果。

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包括:

3、提供上预制墙体和下预制墙体,所述上预制墙体的下端端部内设有多个上下延伸的套筒,多个所述套筒沿垂直于上下方向间隔开布置,所述下预制墙体的上端连接有多个上下延伸的第一连接筋,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筋沿垂直于上下方向间隔开布置;

4、将所述上预制墙体置于所述下预制墙体上方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筋一一对应地插设于多个所述套筒;

5、使所述上预制墙体的下端面和所述下预制墙体的上端面之间间隔开形成连通腔并在所述连通腔中布置振动件,多个所述套筒均与所述连通腔连通;

6、向所述连通腔灌注灌浆料并控制所述振动件振动。

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通过在连通腔内布置振动件,并在向连通腔灌注灌浆料的状态下控制振动件振动,振动件会对流动的灌浆料施加激振,以使夹杂在灌浆料内及残存在连通腔和套筒内的气体可以经由连通腔上端端部的出浆口排出,减少灌浆完成后的静置过程中,由于套筒内的灌浆料与连通腔存在压力差,连通腔内残存的气体在套筒内的灌浆料的流动压力作用下被逐渐排出,进而造成套筒内灌浆料液面回落或大幅回落的情况的发生,从而可以达到提升套筒内灌浆料的饱满程度的目的,保证灌浆料对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的握裹及传力连接的效果。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向所述连通腔灌注灌浆料并控制所述振动件振动,包括:

9、向所述连通腔灌注灌浆料至多个所述套筒上部的出浆口均有灌浆料稳定排出;

10、停止灌注灌浆料并使所述振动件继续振动至设定时长;

11、再次向所述连通腔灌注灌浆料,至多个所述套筒上部的出浆口均有灌浆料稳定排出。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向所述连通腔灌注灌浆料至多个所述套筒上部的出浆口均有灌浆料稳定排出,包括:

13、向所述连通腔灌注灌浆料的过程中,封堵有灌浆料稳定排出的所述出浆口;

14、直至所有所述套筒中的最后一个所述套筒的出浆口有浆液稳定排出。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使所述上预制墙体的下端面和所述下预制墙体的上端面之间间隔开形成连通腔,包括:使所述上预制墙体的下端面和所述下预制墙体的上端面之间间隔开形成一个或多个周向边沿密封的连通腔。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使所述上预制墙体的下端面和所述下预制墙体的上端面之间间隔开形成周向边沿密封的连通腔,包括:

17、在所述下预制墙体的上端面在厚度方向上的一端端部布置弹性封堵压条;

18、使所述上预制墙体向下移动至支撑于所述弹性封堵压条,在所述下预制墙体的上端面和所述上预制墙体的下端面之间限定出的空间的周向边沿未设置所述弹性封堵压条的部分填充座浆料,以形成周向边沿密封的连通腔。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使所述上预制墙体的下端面和所述下预制墙体的上端面之间间隔开形成周向边沿密封的连通腔,包括:

20、在所述下预制墙体的上端面和所述上预制墙体的下端面之间限定出的空间的周向边沿填充座浆料,以形成周向边沿密封的连通腔。

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座浆料固化达到设定强度后,向所述连通腔灌注灌浆料。

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填充座浆料时,布置穿设于所述座浆料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振动件连接且另一端伸出至所述连通腔外;在所述座浆料固化达到设定强度后,将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连通腔外部振动源连接。

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填充座浆料时,布置穿设于所述座浆料的管体和穿设于所述管体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振动件连接且另一端伸出至所述连通腔外,所述管体的内周壁与所述连接件的周向侧壁间隔开。

24、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墙体。

2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墙体,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预制墙体,任意相邻的所述预制墙体之间采用如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墙体连接施工方法连接。

2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墙体,由于采用如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墙体连接施工方法连接而成,因此多个预制墙体之间的连接效果更好,墙体的整体性更好,结构强度更高。

2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连通腔(60)灌注灌浆料(120)并控制所述振动件(50)振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连通腔(60)灌注灌浆料(120)至多个所述套筒(30)上部的出浆口(301)均有灌浆料(120)稳定排出,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上预制墙体(10)的下端面和所述下预制墙体(20)的上端面之间间隔开形成连通腔(60),包括:使所述上预制墙体(10)的下端面和所述下预制墙体(20)的上端面之间间隔开形成一个或多个周向边沿密封的连通腔(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上预制墙体(10)的下端面和所述下预制墙体(20)的上端面之间间隔开形成周向边沿密封的连通腔(6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上预制墙体(10)的下端面和所述下预制墙体(20)的上端面之间间隔开形成周向边沿密封的连通腔(60),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浆料(602)固化达到设定强度后,向所述连通腔(60)灌注灌浆料(120)。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填充座浆料(602)时,布置穿设于所述座浆料(602)的管体和穿设于所述管体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振动件(50)连接且另一端伸出至所述连通腔(60)外,所述管体的内周壁与所述连接件的周向侧壁间隔开。

10.一种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预制墙体,任意相邻的所述预制墙体之间采用如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墙体连接施工方法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连通腔(60)灌注灌浆料(120)并控制所述振动件(50)振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连通腔(60)灌注灌浆料(120)至多个所述套筒(30)上部的出浆口(301)均有灌浆料(120)稳定排出,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上预制墙体(10)的下端面和所述下预制墙体(20)的上端面之间间隔开形成连通腔(60),包括:使所述上预制墙体(10)的下端面和所述下预制墙体(20)的上端面之间间隔开形成一个或多个周向边沿密封的连通腔(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上预制墙体(10)的下端面和所述下预制墙体(20)的上端面之间间隔开形成周向边沿密封的连通腔(60),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峰徐建伟万金国苏宇坤马培培刘熙余方程王重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