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636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3
本技术涉及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撞组件,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防撞板,所述防撞板的一侧表面粘接有橡胶垫。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有防撞组件,有利于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充电桩起到防护效果,当新手倒车入库不熟练撞到充电桩时,可以对充电桩进行防护,对充电桩所受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同时充电桩所受的冲击力分散至两侧,避免当遭受冲击力过大时,充电桩直面遭受冲击,使得充电桩正面凹陷,导致充电桩内部器件受损,以便于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使用防护性,同时充电桩顶部设置防护顶,防止雨雪天时充电桩顶端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充电桩,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1、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补充的充电装置,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而现在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充电桩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加,为了更好的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性,因此需要用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2、经检索,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7048308u)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充电桩主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底座的表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套筒,套筒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充电桩主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收线装置外壳,收线装置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辊筒,辊筒的表面缠绕有电线,该技术通过伸缩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设置,达到了提高充电桩自身的防护性的目的,通过电机和辊筒的设置,达到了便于收线放线的目的。

3、上述专利中的汽车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虽然可以对充电桩起到一定的防护性,以及便于对充电线进行收放,然而在新手倒车入库过程中,如果油门没有控制好车速过快的话,直接撞击到连接板上时,所受到的冲击力虽然受到了一定的缓冲,但是汽车撞击的力是直面传递至充电桩的正面,当充电桩正面所受的冲击力过大时,会导致充电桩正面直接凹陷,甚至内部器件受损,造成充电桩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具备对充电桩起到防护的效果,同时在充电桩遭受撞击时,所受的冲击力可以分散至两侧,避免充电桩直面遭受冲击等优点,解决了汽车撞击的力是直面传递至充电桩的正面,当冲击力过大时,会导致充电桩正面直接凹陷,甚至内部器件受损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撞组件,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散热组件。

5、所述防撞组件包括防撞板,所述防撞板的一侧表面粘接有橡胶垫,所述防撞板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条,通过橡胶垫的设置可以实现减少防撞板遭受撞击时的摩擦力。

6、作为优选的,所述安装条的另一侧表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凹形滑块,通过支杆的设置,使得将防撞板遭受的冲击力由两端的支杆分散至充电桩的两侧。

7、作为优选的,所述凹形滑块的外侧表面配合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凹形滑块与滑轨的设置,使得凹形滑块在滑轨内部活动时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

8、作为优选的,所述凹形滑块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外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伸缩套,所述伸缩套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轨的内壁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的外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压缩弹簧,通过伸缩杆、伸缩套与压缩弹簧之间的配合,实现将支杆传递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同时凹形滑块两侧均设置有伸缩杆、伸缩套与压缩弹簧,使得遭受冲击时,一侧挤压一侧延伸,进行双重缓冲。

9、作为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防水框,所述防水框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一侧表面卡合连接,所述防水框的表面四周均开设有贯穿槽,通过防水框的设置,使得充电桩在遭受雨雪天时,防水框表面的叶板呈倾斜状,使得雨水不会直接进入充电桩内部。

10、作为优选的,所述贯穿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条,通过卡杆与卡条的设置,使得可以将过滤网框卡在对接框内。

11、作为优选的,所述卡杆的外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防水框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对接框,所述对接框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通过复位弹簧的设置,可以使得卡杆卡入贯穿槽内后,可以自动向外回弹收紧。

12、作为优选的,所述对接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过滤网框,所述过滤网框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通过滤网框与安装槽的设置,使得可以完成滤网框的对接安装,以及隔绝外界空气中的灰尘。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具备以下

14、有益效果:

15、1、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有防撞组件,有利于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充电桩起到防护的效果,当新手倒车入库不熟练撞到充电桩时,可以对充电桩进行防护,对充电桩所受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同时充电桩所受的冲击力分散至两侧,避免当遭受冲击力过大时,充电桩直面遭受冲击,使得充电桩正面凹陷,导致充电桩内部器件受损,以便于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使用防护性,同时充电桩顶部设置防护顶,防止雨雪天时充电桩顶端积水。

16、2、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有散热组件,有利于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增加充电桩内部的散热效果,使得当气温较高时,可以保证充电桩内部的散热通风效果,以便于延长汽车充电桩的使用寿命,避免在高温天气使用时,内部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同时充电桩的周围车辆行驶频繁,所遭受的灰尘侵袭较为严重,使得内部防尘网容易沾染灰尘,散热组件在拆装过程中不需要配合辅助拆装工具即可直接进行拆装,使得内部防尘网拆卸清理简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防撞组件(2),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散热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条(203)的另一侧表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杆(204),所述支杆(2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凹形滑块(2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滑块(205)的外侧表面配合安装有滑轨(206),所述滑轨(206)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滑块(205)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07),所述伸缩杆(207)的另一端外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伸缩套(208),所述伸缩套(208)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轨(206)的内壁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208)的外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压缩弹簧(20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防水框(301),所述防水框(301)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表面卡合连接,所述防水框(301)的表面四周均开设有贯穿槽(3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槽(30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杆(303),所述卡杆(303)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条(3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303)的外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复位弹簧(305),所述防水框(30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对接框(306),所述对接框(306)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0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框(30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过滤网框(308),所述过滤网框(308)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30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防撞组件(2),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散热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条(203)的另一侧表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杆(204),所述支杆(2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凹形滑块(2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滑块(205)的外侧表面配合安装有滑轨(206),所述滑轨(206)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滑块(205)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07),所述伸缩杆(207)的另一端外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伸缩套(208),所述伸缩套(208)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轨(206)的内壁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208)的外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压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进钱灏胡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天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