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给水,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楼层给水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内小区、商场等居住和商业化中心的供水需求越来越大。根据我国楼层供水的原则,由于市政供水通常只能提供六层以下低楼层的水压,因此,七层及以上楼层的供水需要进行二次加压供水。对于目前常见的较高楼层供水,往往还需要分阶段多次的加压供水。常规做法是一栋楼每间隔一定层数就需要设置泵组,为高层用户提供足够的水压。
2、然而,当面对一些突发情况,导致短时间内供水不足时,高楼层往往面临无水可用的情况,影响高楼层用户的日常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在短时间供水不足的情况下高楼层用水困难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楼层给水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楼层给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高楼层给水系统,包括:
4、总储水箱,位于楼顶且设置有与市政管网连通的储水管组;
5、楼层储水箱,设置有多个且分别位于多个楼层,所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楼层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层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层储水箱(2)内按照楼层内用户数量安装有多个楼层液位传感器(543),多个所述楼层液位传感器(543)由上往下间隔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楼层液位传感器(543)之间、最底部楼层液位传感器(543)与水箱底部之间、最顶部的楼层液位传感器(543)与水箱顶部之间的水量均为单一用户的用水量,所述用户进水管(4)上安装有用户电磁阀(523),所述楼层液位传感器(543)和用户电磁阀(523)均与控制器(5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层给水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楼层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层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层储水箱(2)内按照楼层内用户数量安装有多个楼层液位传感器(543),多个所述楼层液位传感器(543)由上往下间隔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楼层液位传感器(543)之间、最底部楼层液位传感器(543)与水箱底部之间、最顶部的楼层液位传感器(543)与水箱顶部之间的水量均为单一用户的用水量,所述用户进水管(4)上安装有用户电磁阀(523),所述楼层液位传感器(543)和用户电磁阀(523)均与控制器(5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层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层储水箱(2)内安装有与用户进水管(4)连通的楼层水泵(533),所述楼层储水箱(2)底部开设有供楼层水泵(533)放置的水泵槽(21),所述水泵槽(21)的槽壁顶部安装有停水液位传感器(544),所述控制器(51)与楼层水泵(533)、停水液位传感器(544)电连接,所述停水液位传感器(544)感应到水位时,所述楼层水泵(533)停止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层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储水箱(1)内的顶部和中部均设置有总液位传感器(541),所述总储水箱(1)与储水管组之间连通设置有总抽水泵(531),所述总抽水泵(531)位于中部的总液位传感器(541)下方,所述总液位传感器(541)和总抽水泵(531)均与控制器(51)连接,所述中部的总液位传感器(541)感应到水位时,所述总抽水泵(531)开始工作,所述顶部的总液位传感器(541)感应到水位时,所述总抽水泵(531)停止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层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储水箱(1)与总进水管(31)之间连通设置有进水泵(532),所述总储水箱(1)底部开设有用于放置进水泵(532)的进水槽(11),所述进水槽(11)的槽壁顶部设置有进水液位传感器(5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卓,陶健,张扬,徐海燕,张勇,邰金荣,周文熹,姜一鸣,顾平崎,黄炎,张铭琪,张玲,徐健,卞赟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给排水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