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产品产出比例的乙胺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2238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化工低碳胺生产领域,涉及乙胺制备的改进技术方案。原料为液氨、乙醇,辅助原料为氢气,工艺过程分为合成和分离两大系统,合成系统包括原料混合,过热、合成步骤,合成粗产物经冷却冷凝,气液分离,氨塔处理步骤后进入分离系统,分离系统依次包括一乙胺分离,二乙胺分离,醇塔分离,三乙胺分离步骤,醇塔分离的釜液经脱水处理,再循环回合成系统与原料混合,其特征在于将醇塔分离步骤前的分离产出成品部分再循环到合成系统与原料混合,原料混合后的氨醇比在1.0-5∶1。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控制一、二乙胺产出比例,提高三乙胺的产出率和产量,也可通过提高氨醇比,增加一、二乙胺产出率。同时充分利用了合成余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化工低碳胺生产领域,涉及乙胺制备的改进技术方案。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乙胺生产方法是乙醇临氢催化氢化氨化加压合成路线,乙胺的主反应方程式如下其中合成原料的氨醇比(摩尔浓度比) 该工艺路线技术先进、副反应少、产品质量高,但该方法分离部分采用一乙胺、二乙胺、三乙胺分离产品直接采出方式,合成原料的氨醇比最低为5∶1,使得三乙胺产出率低,产量少,遇市场产品供求情况有变化时,无法相应调整产品产出比例,并且该工艺合成部分的合成粗产物余热未充分利用,能耗较大,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将部分一乙胺、二乙胺产品循环回合成系统、保持适当的氨醇比方法,使乙胺生产可依据市场需求较好地调整产品产出比例。同时对合成粗产物的余热进一步开发利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原料为液氨、乙醇,辅助原料为氢气,工艺过程分为合成和分离两大系统,合成系统包括原料混合,过热、合成步骤,合成粗产物经冷却冷凝,气液分离,氨塔处理步骤后进入分离系统,分离系统依次包括一乙胺分离,二乙胺分离,醇塔分离,三乙胺分离步骤,醇塔分离的釜液经脱水处理,再循环回合成系统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乙胺制备方法,原料为液氨、乙醇,辅助原料为氢气,工艺过程分为合成和分离两大系统,合成系统包括原料混合,过热、合成步骤,合成粗产物经冷却冷凝,气液分离,氨塔处理步骤后进入分离系统,分离系统依次包括一乙胺分离,二乙胺分离,醇塔分离,三乙胺分离步骤,醇塔分离的釜液经脱水处理,再循环回合成系统与原料混合,其特征在于将醇塔分离步骤前的分离产出成品部分再循环到合成系统与原料混合,原料混合后的氨醇比在1-5∶1,氨醇比(摩尔浓度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乙胺制备方法,原料为液氨、乙醇,辅助原料为氢气,工艺过程分为合成和分离两大系统,合成系统包括原料混合,过热、合成步骤,合成粗产物经冷却冷凝,气液分离,氨塔处理步骤后进入分离系统,分离系统依次包括一乙胺分离,二乙胺分离,醇塔分离,三乙胺分离步骤,醇塔分离的釜液经脱水处理,再循环回合成系统与原料混合,其特征在于将醇塔分离步骤前的分离产出成品部分再循环到合成系统与原料混合,原料混合后的氨醇比在1-5∶1,氨醇比(摩尔浓度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胺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醇塔分离步骤前的分离产出成品是一乙胺和/或二乙胺再循环到合成系统与原料混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胺制备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忠王文松冯烈
申请(专利权)人:建德有机化工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