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为唑虫酰胺与多杀霉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对农业上的鳞翅目、缨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药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为了达到延緩抗性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药效,降低成本,扩大 防治镨,减少施药次数等目的,往往将两个药剂进行混配使用。不同农药品种 混配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 体为何种作用,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而通常情况下农民桶混只是凭主 观判断,没有科学依据,不合理的药剂混配不但不会产生优势互补,相反还可 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唑虫酰胺英文通用名称tolfe叩yrad,化学名称4-氯-3-乙基-l-曱基-N-[4-(对 -甲苯基氧基)苯基]吡唑-5-酰胺,属于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唑虫酰胺的 主要作用机制为阻止昆虫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使二磷酸腺苷(ADP)不能转化为三 磷酸腺苷(ATP),从而使其死亡。与常规药剂不存在交互抗性。多杀霉素又名多杀菌素,英文通用名称spinosad,是一种从放线菌代谢物 提取出来的生物源杀虫剂。多杀霉素杀虫谦广,对农业上的常见害虫均有效。 其作用速度快,可使害虫迅速麻痹、瘫痪、死亡。作为一种低毒、高效、低残 留的生物杀虫剂,多杀霉素对有益虫和哺乳动物安全,最适合无公害蔬菜、水 果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唑虫酰胺和多杀霉素的增效杀虫组合物,能更好地发挥有效成分的杀虫性能、为作物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保护,同时有助于延緩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发现唑虫酰胺 与多杀霉素以一定比例复配,对小菜蛾、蓟马、跳曱均有增效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唑虫酰胺和多杀霉 素,唑虫酰胺与多杀霉素的质量比例为80: 1-1: 80,较好的比例为20: 1-1: 20;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可以按目前已知的方法加工制成合适剂型的制剂,合适的剂 型包括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等,所述唑 虫酰胺和多杀霉素在制剂中的总质量含量为1%-60%,优选为2.5%-45%,其余 为农业上可接受的辅助成分。所述辅助成分包括分散剂、湿润剂、乳化剂、稳 定剂、防冻剂、溶剂、填料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 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 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的各类害虫,鳞翅目害虫如小菜蛾、缨翅目害虫如蓟马、双翅目害虫如斑潜蝇、鞘翅目害虫如跳甲、同翅目害虫如 蚜虫等。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两种药剂 复配后对小菜蛾、蓟马、跳曱有增效作用;(2)本专利技术組合物的防治谱宽,对 鳞翅目、缨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害虫均有效,能为作物提供全面的 虫害保护;(3)由于两种药剂作用机理互不相同,组合物的应用有助于延緩药 剂的抗性发展,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发现唑虫酰胺与多杀霉素组合应用对 鳞翅目、缨翅目、鞘翅目害虫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 的简单相加,这/人以下生物测定实施例可以清楚看出。4唑虫酰胺与多杀霉素复配的增效作用试验。试验测试对象为小菜蛾、西花蓟马和黄曲条跳曱,具体方法为(1) 试验药剂98%唑虫酰胺原药(日本农药抹式会社); 卯%多杀霉素原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2) 试验对象小菜蛾采自深圳玉律菜场的虫种,室内用萝卜苗饲养至第2代; 西花蓟马采自深圳玉律茱场的虫种,室内用油豆角祠养至第2代; 黄曲条跳曱采自深圳宝安区玉律菜场。(3) 试验方法小菜蛾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 验准则杀虫剂NY/T 1154.14-2008),采用浸叶法。将大小一致的甘蓝叶片在所 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10秒,取出后阴干,放入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每处 理3次重复,清水处理作为对照;挑选生长均匀一致的三龄幼虫,力Ov培养亚 中用浸过药液的叶片饲养,每个重复20头虫子。将所有培养皿放于白磁盘中, 上盖两层湿纱布覆盖保湿。并放于26-27。C恒温室进行避光培养,48小时检查死 虫数。西花蓟马试验采用浸花瓣法。取豇豆花旗瓣,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10 秒,取出后阴干,放入试管中部;用小毛笔将生长一致的西花蓟马成虫轻轻挑 入试管中。每管20头虫,每处理3次重复,清水对照;将试管管口朝下30。倾 斜放置,并放于26-27。C恒温室进行避光培养,48小时检查死虫数。跳曱试^^采用浸虫浸叶法。在试-睑地中用指形管收集活泼i)t康的跳甲(成 虫),每管20头,用双层纱布封口,遮光;^文置4小时,待用;从市场上买回的 新鲜的上海青叶片,用清水泡l-2小时,选取大小一致的展中部开叶片,晾干; 将叶片在所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10秒,取出后阴干,用曲别针悬挂于锥形瓶中 备用;将指形管换成用塑料纱布封口,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5秒钟,取出, 用吸水纸吸干多余药液,再将试虫转移至放有用相同药液处理过的青菜叶片的 锥形瓶中,用双层棉纱布封口;将三角瓶倒置在有孔的纸板上,放于26士rC、 L: D(14h: 8h)光照的恒温养虫室内祠养。设置清水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 48小时调查结果。结果以死亡率作为评价标准;以跳甲不能正常爬行作为死亡 标准。(4 )统计分析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s。及其95%置信限, 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杀虫活性。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下列公式计算5ATI=——*100 M式中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S—标准杀虫剂的LC50,单位为毫克/升(mg/l);M—混剂的LC5Q,单位为毫克/升(mg/L)。TTI=TIA*PA+TIB*PB式中6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TIA--A药剂毒力指数;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TIB——B药剂毒力指数;PB_——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TTI式中CTC——共毒系数;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当共毒系数(CTC) 2120时,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当CTCS80时,组 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 <120时,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5 )结果分析唑虫酰胺与多杀霉素复配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结杲见表1, 唑虫酰胺与多杀霉素复配对蓟马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唑虫酰胺与多杀霉素复 配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表l、唑虫酰胺与多杀霉素复配对小菜蛾的试-验结果<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唑虫酰胺多杀霉素=1: 4011.1217.0011.60146.53唑虫酰胺多杀霉素=1: 8013.5913.9110.51132.35由表l可见唑虫酰胺与多杀霉素的配比在80: 1-1: 80之间对小菜蛾表现有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唑虫酰胺和多杀霉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唑虫酰胺和多杀霉素。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唑虫酰胺和多杀 霉素的质量比例为80: 1-1: 80。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唑虫酰胺和多杀 霉素的质量比例为20: 1-1: 20。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伯健,孙华英,曹明章,朱卫锋,孔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兆丰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