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00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该组合物有效成份包含甲氧虫酰肼和一种有机磷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与有机磷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100∶1-1∶100。该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的优点是具有增效作用,速效快,持效长,能够降低用药量,节省人工,还有助于延缓抗性发展。可用于防治植物上的害虫,尤其适合防治鳞翅目害虫,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棉铃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为 一种含有曱氧虫酰肼的农药 组合物,应用于防治植物上的害虫。
技术介绍
在杀虫剂农药中,有机磷农药是重要的一类。该类杀虫剂由于应用范围广、药效较好、作用方式多样等特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是主要的农药品种类 别之一。有机磷的长期大量使用,带来耐药性、人畜中毒、农产品农药残留超 标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但由于其广语性和价格低的优点,目前有机磷农 药仍然在我国农药使用量中占第一位。逐步替代或部份替代有机磷农药是我国 的农药品种结构调整的一部份。我国政府已停止生产和销售曱胺磷、久效磷、 对硫磷、曱基对石危磷、磷胺5个高毒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能防治多样害虫,其中多种有机磷品种可用于防治第一大类害 虫鳞翅目害虫。如水稻上的稻纵巻叶螟、二化螟;苹果上的巻叶蛾;棉花上 的棉钤虫;蔬菜上的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等。由于有机磷农药作用机理相同, 各品种间的交互抗性明显。近几年来,有机磷对鳞翅目的害虫防治越来越差, 不得不加大用药量,寻找替代药剂或者寻找合理的复配剂。采用高效、安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与有机磷复配,是对付害虫抗药性 增强的常用有效方法。复配后,是增效、相加还是拮抗,无法预测。而且,只 有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才能兼备各种作用特点的同 时,降低了有机磷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产生抗性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点是对植物害虫活性较高, 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本身不易产生抗性。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組合 物在防治植物害虫上的应用,尤其在防治鳞翅目害虫上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采用甲氧虫酰肼与有机磷类杀虫剂进行复配,涉及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包括毒死蜱(chlo卬yrifos )、辛碌u磷(phoxin)、三哇磷(triazophos)、丙溴磷 (profenophos)、 p奎石J^粦(quinalphos)、 二口秦磷(diazinon)、 马拉疏磷(malathion)、敌 敌畏(dichlorvos)、敌百虫(trichlorfon),它们虽然在结构、活性水平和作用特点上 存在差异,但都有基本相同的作用机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农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甲氧虫酰肼和一种 有机磷类杀虫剂,曱氧虫酰肼与有机磷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100: 1-1: 100;所 述有机磷类杀虫剂包括毒死蜱、辛硫磷、三唑磷、丙溴磷、喹硫磷、二嗪磷、 马拉硫磷、敌敌畏和敌百虫等。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在实际应用中加工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剂型制剂,优选 剂型为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性粒剂、乳油、可湿性粉剂、微胶嚢 悬浮剂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曱氧虫酰肼与有机磷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优选为20: l曙l: 20。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可用于防治植物上的害虫,同时具有活性较高,药效迅速, 降低用药量,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防治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豆 荚螟、稻纵巻叶螟、二化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 果(l)组合物中的两种有效成分有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降4氐有^IA,用药量;(2)不同有效成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与单剂相比,明显提高了速效 性和持效性;(3)可以减少田间用药量,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减少 对有益生物的危害;(4)组合物中两者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互不相同,而且有 明显增效作用,可以延緩害虫对药剂抗性的增强。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 例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f义仅用于 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 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 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室内毒力测试实施例1-3实施例1:甲氧虫酰肼和毒死蜱毒力试验甲氧虫酰肼和毒死蜱复配试验,试验采用棉铃虫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 棉铃虫(//e//cove/^a ww/gera Ww6er): 试-验原药曱氧虫酰肼来自美国陶 氏益农公司,毒死蜱原药来自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 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虫虫种采自湖北仙桃,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至第三代三 龄幼虫供试验。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4-2006》。将大小一至的甘蓝叶片 在系列浓度下的药液中浸药5秒,取出晾干后放进行培一保湿,每亚再接入 虫子10头,每处理5个皿,空白浸清水。每个处理设置6-7个浓度梯度。将处 理过的培^m放入25°C , 12H/12H光照培养箱内培养,72小时后检查死虫数, 计算死亡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以此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联合作用方式采用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通过毒力指数计算混剂联合毒力的方法即共毒系数(CTC)法。共毒系数的计算/〉式如下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o/供试药剂LC5o) xlOO 理论毒力指数(TTI) = A药剂ATIx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x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xlOO 当CTCS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2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l不同处理对棉铃虫测定结果处理LC50 (mg/L)ATITTI共毒系数CTC甲氧虫酰肼2.56100.00毒死蜱102.552.50甲氧虫酰肼100+毒死蜱11.89135.4599.03136.77甲氧虫酰肼40+毒死蜱l1.92133.3397.62136.58甲氧虫酰肼20+毒死蜱11.23208.1395.36218.26甲氧虫酰肼10+毒死蜱1135189.6391.14208.07甲氧虫酰肼1+毒死蜱11.89135.4551.25264.30甲氧虫酰肼1+毒死蜱1010.2524.9811.36219.85甲氧虫酰肼l+毒死蜱2015.6516.367.14229,12甲氧虫酰肼l+毒死蜱4035.237.274.87149.07甲氧虫酰肼1+毒死蜱10055.364.623.46133.58从表1中看出,甲氧虫酰肼与毒死蜱复配,质量比为100: 1-1: IOO时,对棉铃虫的CTC均大于120,有增效作用。又以曱氧虫酰肼与毒死蜱质量比为20: 1-1: 20时CTC明显较高,说明在这配比下增效更为明显。实施例2:曱氧虫酰肼和辛硫磷毒力试验曱氧虫酰肼和辛硫磷复配增效试验,试验采用蔬菜上的甜菜夜蛾为测试对 象。具体方法为甜菜夜蛾(丄ap/^gmo ex/gw Z/wZww):试验原药曱氧虫酰肼来自美国陶氏益 农公司,辛硫磷原药来自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 要的试验药剂。试虫虫种采自深圳宝安西乡。采用人工饲料飼养三代,三龄幼 虫供试-验。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4亍业标准NY/T1154.14-2008》 和《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它的有效成份为甲氧虫酰肼和一种有机磷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与有机磷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100∶1-1∶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它的有效成份为甲氧虫酰肼和一种有机磷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与有机磷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100∶1-1∶10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磷类杀虫剂为 毒死蜱、辛硫磷、三唑磷、丙溴磷、喹硫磷、二溱磷、马拉硫磷、敌敌畏、敌 百虫。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曱氧虫酰肼与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卫锋罗才宏孙华英曹明章文伯健孔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兆丰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