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184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风道系统包括进风组件,进风组件包括上进风风道和下进风风道;出风组件,出风组件包括上出风风道和下出风风道;主烘干风道,设置于进风组件与出风组件之间;第一分风组件,包括第一分风壳和第一分风件,第一分风壳内形成第一分风腔,第一分风壳开设有第一主风口、第一上支风口、第一下支风口和新风入口,第二分风组件,包括第二分风壳和第二分风件,第二分风壳内形成第二分风腔,第二分风壳开设有第二主风口、第二上支风口和第二下支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单独烘干或同时烘干的后期从新风入口将外界新风引入至衣物处理筒内,降低压缩机温度,降低压缩机工况频率,提高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衣物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追求安全舒适的衣物烘干体验,目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方式日渐由电加热烘干转向热泵烘干。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共用一套热泵系统的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双筒同时烘干的后期,两个筒烘干负载量大,此时仅有一套两器模块(蒸发器和冷凝器)在应对两个筒的衣物负载烘干需求时,压缩机的工况负荷会非常大,此时需要增大两器换热面积或替换大功率的压缩机来解决上述问题,但增大两器换热面积及替换大功率压缩机又会导致整机体积增大,生产、制造以及运输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通过增大两器换热面积或替换大功率压缩机来解决双筒同时烘干时压缩机工况负荷大的问题而导致整机体积增大,成本增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风道系统,用于双筒衣物处理设备,所述风道系统包括:

2、进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上进风风道和下进风风道;

3、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上出风风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系统,用于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风腔包括第一柱形腔,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沿所述第一柱形腔的周向方向的第一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风件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柱形腔轴向方向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分风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柱形腔的轴线共轴,所述第一主风口与所述第一底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风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贴合面与所述第一底壁贴合设置,所述新风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二贴合面开设避让口

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系统,用于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风腔包括第一柱形腔,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沿所述第一柱形腔的周向方向的第一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风件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柱形腔轴向方向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分风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柱形腔的轴线共轴,所述第一主风口与所述第一底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风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贴合面与所述第一底壁贴合设置,所述新风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二贴合面开设避让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沿所述第一柱形腔周向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弧段、第二弧段、第三弧段和第四弧段,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弧段,所述第一下支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三弧段,所述第一弧段的弧长为l1,所述第二弧段的弧长为l2,所述第三弧段的弧长为l3,所述第四弧段的弧长为l4,所述第二贴合面的弧长为l0,满足: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新风入口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的进风面积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风件还具有使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且使所述新风入口开启的第六工作位,所述第一分风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杰丁金彪李敏照陈明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