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溢流式两相厌氧发酵装置及应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166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溢流式两相厌氧发酵装置及应用方法。装置包括密封箱体,密封箱体内部左右两侧设有水解酸化池和甲烷生产池,水解酸化池和甲烷生产池之间设有溢流槽,水解酸化池和甲烷生产池内底部均设有污泥床,两个污泥床内均设有电极,水解酸化池内的电极连接外接电源的阳极,甲烷生产池内的电极连接外接电源的阴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污泥接种;S2、污泥培养驯化;S3、废水处理;S4、废物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集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微生物培养驯化和发酵性能测试于一身,通过溢流的方式对废水进行连续深度处理,不仅能够实现水解酸化和产甲烷过程的动态平衡,而且极大提高了废水处理能力及资源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具体是涉及一种溢流式两相厌氧发酵装置及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有机废水污染越来越严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完全厌氧发酵过程可分为水解、酸化和甲烷化三个阶段,而水解酸化和产甲烷之间的不平衡会导致酸积累严重,使厌氧发酵失败。因此,将水解酸化和产甲烷这两个过程在两个独立装置中分别进行的两相发酵方式被广泛运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其不仅为水解酸化菌和产甲烷菌分别提供各自最佳的生长繁殖条件,使其在各自装置中得到最高的反应速率,并且缓解了高有机负荷对产甲烷过程的影响,有效提高了有机废水处理效果。

2、现阶段两相厌氧发酵工艺是将水解酸化和产甲烷装置简单串联进行物料传递,独立的两相装置阻碍了水解酸化菌和产甲烷菌间的电子及质子流交换,削弱了水解酸化菌和产甲烷菌间的互营关系,使两相发酵周期长、废水处理不够彻底。目前主要通过将水解酸化池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气)泵入甲烷生产池进行再利用来提高两相厌氧发酵资源化效率,但这仍存在两相间传质效率低的问题。

3、因此,在保证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效率前提下,提高两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溢流式两相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箱体(1),所述密封箱体(1)内部左右两侧设有水解酸化池(2)和甲烷生产池(3),所述水解酸化池(2)和甲烷生产池(3)之间设有溢流槽(4),所述水解酸化池(2)底部设有进水管(21),水解酸化池(2)和甲烷生产池(3)内上部均设有三相分离器(5),水解酸化池(2)和甲烷生产池(3)内底部均设有污泥床(6),两个所述污泥床(6)内均设有电极(7),水解酸化池(2)内的所述电极(7)连接外接电源(8)的阳极,甲烷生产池(3)内的所述电极(7)连接外接电源(8)的阴极,甲烷生产池(3)侧壁上部设有排水管(31)。

2.根据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溢流式两相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箱体(1),所述密封箱体(1)内部左右两侧设有水解酸化池(2)和甲烷生产池(3),所述水解酸化池(2)和甲烷生产池(3)之间设有溢流槽(4),所述水解酸化池(2)底部设有进水管(21),水解酸化池(2)和甲烷生产池(3)内上部均设有三相分离器(5),水解酸化池(2)和甲烷生产池(3)内底部均设有污泥床(6),两个所述污泥床(6)内均设有电极(7),水解酸化池(2)内的所述电极(7)连接外接电源(8)的阳极,甲烷生产池(3)内的所述电极(7)连接外接电源(8)的阴极,甲烷生产池(3)侧壁上部设有排水管(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溢流式两相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4)为l型设置,溢流槽(4)顶部低于所述水解酸化池(2)顶部边缘且溢流槽(4)底部延伸至所述甲烷生产池(3)底部,水解酸化池(2)底部设有与所述进水管(21)连通的第一多孔隔板(22),甲烷生产池(3)底部设有与溢流槽(4)连通的第二多孔隔板(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溢流式两相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7)为铂网电极,所述外接电源(8)连接外接电阻(8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溢流式两相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2)和甲烷生产池(3)形状大小相同,且水解酸化池(2)底部距所述溢流槽(4)顶部的高度与甲烷生产池(3)底部距所述排水管(31)的高度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铭孙庆玉陆星丞张炜铭潘丙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