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低循环疲劳失效试验用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165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7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子低循环疲劳失效试验用加热装置,它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架、转动安装在所述输送架一侧的转动轴、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输送架另一侧的调节轴、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与调节轴上的链轮、绕设在所述链轮上的链条、固定在所述链条顶部且随链条同步转动的输送板以及插装在所述输送板顶部的载板;加热组件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载板上方的延伸板、竖直贯穿所述延伸板的避让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延伸板顶部的线圈;本技术转子低循环疲劳失效试验用加热装置结构简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转子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也能确保转子受热均匀,提高了后续模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全程安全系数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转子疲劳测试,具体涉及一种转子低循环疲劳失效试验用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1、转子是电动机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负载工作。电机的转子内部由导体、磁性物质和轴组成,通过交变电流在转子内产生磁场,并与定子磁场相互作用,使转子开始旋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转子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驱动风扇、机器人、汽车引擎、水泵、电动工具等各种设备。转子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为人们提供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2、转子在正常工况环境使用下,其寿命影响因素除了高温蠕变损伤以及其它不可预测原因之外,主要因素就是低周疲劳损伤(机组在频繁启停及变负荷运行工况下,转子内外表面将经受多次交变应力的作用,经过一定数量的循环周次,将会使转子表面出现疲劳裂纹并逐渐扩展,这种交变应力引起的损伤称为低周疲劳损伤或低循环疲劳损伤)。

3、因此为提高转子的使用寿命以及保证其运行时的高效率及高可靠性,需要对转子进行疲劳失效试验,而通过常温振动疲劳试验得出的转子疲劳极限与实际工作温度下的疲劳极限的差距甚大,必须进行高温环境下的低周疲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低循环疲劳失效试验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低循环疲劳失效试验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输送架(101)一侧且用于调节调节轴(104)的调节机构(102)、固定在所述输送架(101)内侧且用于支撑链条(106)外侧底部的下支撑板(117)以及固定在所述输送架(101)内侧且用于支撑链条(106)内侧顶部的上支撑板(1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低循环疲劳失效试验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1)还包括固定在链条(106)内侧的凸耳(107)、一体设置在所述输送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低循环疲劳失效试验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低循环疲劳失效试验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输送架(101)一侧且用于调节调节轴(104)的调节机构(102)、固定在所述输送架(101)内侧且用于支撑链条(106)外侧底部的下支撑板(117)以及固定在所述输送架(101)内侧且用于支撑链条(106)内侧顶部的上支撑板(1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低循环疲劳失效试验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1)还包括固定在链条(106)内侧的凸耳(107)、一体设置在所述输送板(108)顶部的定位柱(109)、开设在所述载板(110)底部且与定位柱(109)相配合的定位槽(111)以及圆周设置在所述载板(110)顶部的限位凸起(112),所述输送板(108)固定在凸耳(107)顶部,所述转子置于限位凸起(1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子低循环疲劳失效试验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102)包括固定在输送架(101)外侧的卡板(1022)、固定在所述卡板(1022)之间的连接板(1024)、滑动连接在所述卡板(1022)内侧的滑块(1025)、固定在所述连接板(1024)内侧且与滑块(1025)相连的调节气缸(1027)以及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张永宏王升旭乔敏刚陈广飞贾立波付伟林晓亮胡文啸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试金石检测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