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监测设备,具体为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高效雨晴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1、自然灾害破坏力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为了对其进行预报预警研究,相关的监测仪器应运而生,同时结合北斗遥感技术,依托数据共享与资源整合优势,实现滑坡、泥石流、水库塘坝溃决、渍涝等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目前为止,监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2、在监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监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因为强风,野生动物的碰触等外界原因而产生震动,从而影响监测设备工作的平稳性及其使用寿命;
4、2、传统监测设备保护及稳定效率不高,抗环境干扰能力较为不足;
5、3、传统监测设备拆卸困难,出现问题不易修理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2、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高效雨晴监测设备,包括:中心支撑柱、太阳能板、监控装置、卫星天线、减振支撑器,中心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高效雨晴监测设备,包括:中心支撑柱(1)、太阳能板(2)、监控装置(3)、卫星天线(4)、减振支撑器(5);其特征在于:中心支撑柱(1)包括:缓冲部(11)、支撑部(12)、轨道一(13),所述缓冲部(11)的整体呈中空的圆柱形,且沿着其圆形平面均等的且分为六个截面为锥形的部分,六个部分的缓冲部(11)之间彼此贴合,所述支撑部(12)的底面设有轨道一(13),所述支撑部(12)通过轨道一(13)与缓冲部(11)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部(12)的上端设有太阳能板(2),所述监控装置(3)固定设置在支撑部(12)的侧方,所述卫星天线(4)通过连杆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高效雨晴监测设备,包括:中心支撑柱(1)、太阳能板(2)、监控装置(3)、卫星天线(4)、减振支撑器(5);其特征在于:中心支撑柱(1)包括:缓冲部(11)、支撑部(12)、轨道一(13),所述缓冲部(11)的整体呈中空的圆柱形,且沿着其圆形平面均等的且分为六个截面为锥形的部分,六个部分的缓冲部(11)之间彼此贴合,所述支撑部(12)的底面设有轨道一(13),所述支撑部(12)通过轨道一(13)与缓冲部(11)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部(12)的上端设有太阳能板(2),所述监控装置(3)固定设置在支撑部(12)的侧方,所述卫星天线(4)通过连杆固定设置在太阳能板(2)上方,减振支撑器(5)包括:支撑座(51)、壳体(52)、轨道二(53)、滑块(54)、弹性件(55)、轨道三(56)、固定块(5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高效雨晴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缓冲部(11)的上下两个端面均设有凸起,凸起活动设置在轨道一(13)上,所述缓冲部(11)的侧方环形等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雪芹,陈文山,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中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