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AgInZnS量子点协同激基复合物的变压调色QLED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基于AgInZnS量子点协同激基复合物的变压调色QLED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1319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AgInZnS量子点协同激基复合物的变压调色QLED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在量子点层中添加有机分子,形成量子点—界面激基复合物的复合结构,进而通过调节电压来调控激基复合物和量子点之间的能量转移,成功制备了变压调色的电致发光器件。调控后的QLED器件可以实现红光到黄光,以及绿光到蓝光的EL光谱调节,进而实现了基于单层量子点的白光QLED器件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半导体量子点领域,涉及一种基于aginzns量子点协同激基复合物的变压调色qled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受限于重金属元素毒性的制约,目前主流的基于镉基和铅基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器件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寻找性能优异且元素组成环保的替代材料意义重大。四元合金aginzns量子点具有组成元素环保无害、可溶液法制备、光谱可调、非化学计量比容忍高等优点,是镉基和铅基qled器件的理想替代材料。aginzns量子点具有由缺陷主导的供体—受体对(dap)发光机制,其宽的光致发光(pl)光谱为与有机激基复合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提供了基础。

2、激基复合物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可溶液工艺制备并且可以实现三线态激子反向隙间窜越(risc)过程,理论上可以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iqe)。po-t2t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子受体材料,可以和mcp等电子供体形成激基复合物,而本身高的电子迁移率也使其可以作为qled器件中的电子传输层。

3、随着单色qled器件的性能已经逐渐逼近极限,针对具有多功能的发光器件的研发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现有的变压调色qled器件多采用复杂的叠层结构,例如文献(sanchez et al.sci.adv.2016;2:e1501104),叠层器件加工方法繁琐,并且多层旋涂制备工艺容易对发光层造成破坏;现有的单层量子点变压调色器件普遍光谱覆盖不足,例如文献(yang et al.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12,101(23):233110.),仅实现白光发射,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ginzns量子点协同激基复合物的变压调色qled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变压调色qled器件可以在不改变量子点材料及器件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电压可控的电致发光(el)峰位调节,可以大大节约生产成本,降低显示器件制备过程中像素点加工的繁琐性,具有极高的生产和应用价值。基于单层量子点的电压调色方法也可以实现单一材料的多色及白光发光,这对于照明应用而言也意义重大。

2、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3、基于aginzns量子点协同激基复合物的变压调色qled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将醋酸铟、醋酸银、锌源和硫脲混合,溶解在油胺、油酸和有机配体中,在氮气环境中加热至充分溶解,然后升温至220~250℃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aginzns量子点原液,离心提纯,沉淀分散在分散溶剂中,得到纯化的aginzns量子点溶液,所述的分散溶剂为正己烷、正辛烷或甲苯,所述的锌源选自二水合醋酸锌或溴化锌,所述的有机配体选自正十二硫醇、1-辛硫醇或叔十二烷基硫醇;

5、(2)在纯化的aginzns量子点溶液中添加有机分子作为激基复合物的电子供体,所述的有机分子选自1,3-二咔唑-9-基苯(mcp)、聚乙烯基咔唑(pvk)、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4,4'-双(9h-咔唑-9-基)-2,2'-二甲基联苯(cdbp)和n、n'-二苯基-n,n'-二-[4-(n,n-二苯基氨基)苯基]联苯胺(npnpb)中的两种,两种有机分子等摩尔添加;

6、(3)用添加有机分子的aginzns量子点构筑ito/pedot:pss/pvk/aginzns qds/po-t2t/lif/al结构的qled器件。

7、步骤(1)中,醋酸铟、醋酸银、锌源、硫脲、油胺、油酸和有机配体的摩尔比为1:0.2~16:8~16:4~16:5~15:1~20:0.05~1,溶解温度为50~90℃。

8、优选地,步骤(1)中,醋酸铟和醋酸银的摩尔比为1:0.5~8,锌源为二水合醋酸锌,有机配体为正十二硫醇、1-辛硫醇或叔十二烷基硫醇,构建绿色发光的aginzns量子点。

9、优选地,步骤(1)中,醋酸铟和醋酸银的摩尔比为1:4~12,锌源为溴化锌,有机配体为正十二硫醇、1-辛硫醇或叔十二烷基硫醇,构建红色发光的aginzns量子点。

10、优选地,步骤(1)中,反应时间为10~20min。

11、优选地,步骤(1)中,提纯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甲酯、异丙醇、正丁醇、乙醇或丙酮,离心速度为6000~12000转/分钟;aginzns量子点原液与提纯溶剂的体积比为1:1~1:3。

12、优选地,步骤(2)中,aginzns量子点与有机分子的摩尔比为1:0.1~1.2。

13、优选地,步骤(3)中,pedot:pss、pvk和aginzns量子点层通过旋涂法构筑;po-t2t、lif和al层通过热蒸发方法构筑,厚度分别为30~50nm、1~3nm和80~120nm。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5、(1)本专利技术中制备的变压调色的qled器件可以在不改变量子点材料和器件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电压可控的电致发光(el)峰位调节,避免了复杂叠层结构,简化了制备工艺,并且光谱覆盖范围广,电压依赖调节性好,可以实现红、绿、蓝以及纯白光波段的覆盖。

16、(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量子点层中添加有机分子,形成量子点—界面激基复合物的复合结构,调控了激基复合物和量子点之间有效的能量转移,实现了变压调色的qled器件。调控后的qled器件可以实现红光(640nm)到黄光(570nm),以及绿光(521nm)到蓝光(479nm)的发光波长调节,进而实现了基于单层量子点的白光qled(色坐标0.336,0.339)。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AgInZnS量子点协同激基复合物的变压调色QLED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醋酸铟、醋酸银、锌源、硫脲、油胺、油酸和有机配体的摩尔比为1:0.2~16:8~16:4~16:5~15:1~20:0.05~1,溶解温度为5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醋酸铟和醋酸银的摩尔比为1:0.5~8,锌源为二水合醋酸,有机配体为正十二硫醇、1-辛硫醇或叔十二烷基硫醇,构建绿色发光的AgInZnS量子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醋酸铟和醋酸银的摩尔比为1:4~12,锌源为溴化锌,有机配体为正十二硫醇、1-辛硫醇或叔十二烷基硫醇,构建红色发光的AgInZnS量子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反应时间为10~2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提纯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甲酯、异丙醇、正丁醇、乙醇或丙酮,离心速度为6000~12000转/分钟;AgInZnS量子点原液与提纯溶剂的体积比为1:1~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AgInZnS量子点与有机分子的摩尔比为1:0.1~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PEDOT:PSS、PVK和AgInZnS量子点层通过旋涂法构筑;PO-T2T、LiF和Al层通过热蒸发方法构筑,厚度分别为30~50nm、1~3nm和80~120n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变压调色QLED器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aginzns量子点协同激基复合物的变压调色qled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醋酸铟、醋酸银、锌源、硫脲、油胺、油酸和有机配体的摩尔比为1:0.2~16:8~16:4~16:5~15:1~20:0.05~1,溶解温度为5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醋酸铟和醋酸银的摩尔比为1:0.5~8,锌源为二水合醋酸,有机配体为正十二硫醇、1-辛硫醇或叔十二烷基硫醇,构建绿色发光的aginzns量子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醋酸铟和醋酸银的摩尔比为1:4~12,锌源为溴化锌,有机配体为正十二硫醇、1-辛硫醇或叔十二烷基硫醇,构建红色发光的aginzns量子点。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天鋆曾海波单青松吴修婷蔡小跃黄孟瑾相恒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