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29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的研制和应用。该复配剂主要由戊唑醇、三唑酮和吡虫啉所组成。可制成乳油、微乳剂、可湿性粉剂等剂型。经生物测定表明,对小麦锈病和小麦白粉病明显增效,对小麦蚜虫也有良好的兼治作用。田间试验对小麦叶病的防效达90%,对小麦白粉病防效90%以上,对小麦麦长管蚜的防控不低于98%。该药兼有杀菌、杀虫作用,使用方便,节省工时,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积极扣合节能减排之国策。同时工艺简单,易于生产,可直接转变成生产力,尽快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 和小麦蚜虫的复配杀菌杀虫剂。
技术介绍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面积已达2300万公顷,仅次于水稻。小 麦生长期常见的病害有38种、虫害有37种。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位居 小麦三大病害的前两位,小麦蚜虫居虫害之首。这两病一虫的危害,可 以损失小麦50%的产量,严重时可能导致绝产。所以这两病一虫就成为 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化学药剂是主要的防治手段。三唑类(Triazoles)杀菌剂在防 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三唑酮(triadimefon)作 为三唑类最早商品化的药剂,在整个防治过程中成为主打品种,但研究表 明,由于长期使用,小麦锈病和白粉病菌对其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戊唑醇(tebuconazole)同属于三唑类的杀菌剂,用于种子处理和叶面喷 洒,对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等具有很好的防 治效果。该药是近年推向市场的新型杀菌剂,具有用量少,见效快的特点, 但是价格偏贵,防治成本较高。吡虫啉(imidacloprid)对小麦蚜虫不但具 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天敌安全,属于环境友好型药剂。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始终存在着两大问题, 一是长期、大量、单一的使 用化学药剂,使其产生了抗药性,防病治虫效果欠佳。二是在小麦较长的 生长期间,白粉病、锈病、蚜虫三者混合同期发生与危害,可是,农民往 往却只对单一的病虫害采取单独的防治方法,造成费工、费时,费力。要 解决上述问题,主要手段之一是化学药剂的复配。对于杀菌剂的复配,国内外做过一些研究,中国专利CN1918989A— 种杀菌剂组合物是将烯肟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混配,对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有一定的防效,但主要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和黄瓜白粉病的危害。专利CN101379992A—种含有烯唑醇和噻菌灵的植物杀菌 剂是将烯唑醇和噻菌灵复配用于防治假尾孢属、啄孢属、子囊菌属、担 子菌属、核腔菌属病菌。专利CN1561732A—种防治麦类病害的复配杀菌 剂是由三唑酮、福美双和苯氧菊酯构成的三元复配,用于防治麦类白粉 病和锈病,兼治小麦其他真菌性病害。专利CN101133737A20。/。丁硫-戊 唑醇可湿性粉剂及其生产方法是把杀虫剂和杀菌剂两种不同的农药混合 而成的杀虫杀菌剂,兼有杀虫、杀菌作用,功效明显提高,增产显著。上 述专利各有其独到之处,但是,综合来看,或者只注重杀菌的效果,或者 只强调杀虫的作用,很少涉及将防止药剂抗性的产生及发展与一次施药兼 治两病一虫或多种病虫害统一考虑的问题。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将戊唑醇、三唑酮和任选的吡虫啉三者复配,目的是使老药三 唑酮能够焕发青春,继续发挥作用,使戊唑醇用量降低,减少价格成本, 能够有效地防止抗性的发展,同时还能达到一次施药,病虫兼治的效果。 生产上实用和市场前景广阔。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各项1. 一种小麦杀菌复配剂,其包含戊唑醇、三唑酮和药用辅剂。本文所 述的药用辅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可以用于制备农药的各种辅剂,包 括例如溶剂、乳化剂、助剂、吸附剂、填料、表面活性剂等。2. 根据以上l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酮的重 量比率为3~9:7~1。本专利技术人意外地发现,当戊唑醇和三唑酮的重量比 率在3 ~ 9 : 7 ~ 1的区间内时,可以获得明显的增效作用(见实施例部分)。3. 根据以上2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酮的重 量比率为3 :7、 5:5、 7:3、 8 : 2或9 : 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 案中,戊唑醇和三唑酮的重量比率为5 : 5。4. 根据以上1至3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为乳油、微乳剂 或可湿性粉剂的形式。5. —种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包含以下有效成分戊唑醇、三唑酮和吡虫啉。该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还可以包括各种药用辅剂,包括例 如溶剂、乳化剂、助剂、吸附剂、填料、表面活性剂等。6. 根据以上5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戊唑醇、三唑酮和吡虫啉的重量比为1.0 50 : 1.0 ~ 50 : 1.0~10。7. 根据以上5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 酮的重量比率为3~9:7~1。8. 根据以上7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 酮的重量比率为3 : 7、 5 : 5、 7 : 3、 8 : 2或9 : l。9. 根据以上5至8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为乳油、 微乳剂或可湿性粉剂的形式。10. 根据以上9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所述乳油、微乳 剂或可湿性粉剂所含有的组分及配比如下(按重量比)乳油戊唑醇1 15% 三唑酮1~30% 吡虫啉1~10°/。 乳化剂5~10% 溶剂补至100%。微乳剂戊唑醇三唑酮吡虫啉有机溶剂助剂水1~15%1~30%1~腦8~12%3~5%补至100%可湿性粉剂戊唑醇 1~15% 三唑酮 1~30°/0吡虫啉 1~10%助剂 3 10% 吸附剂、填料 补至100%。11. 以上1-4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在防治小麦锈病和小麦白 粉病中的应用。12. 以上5-10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在防治小麦锈病、 小麦白粉病和小麦蚜虫中的应用。专利技术详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安全、有效、低成本的复配杀菌杀虫 剂,不但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要求,而且还能有效防止病虫抗性的 发展。对此,我们针对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和小麦蚜虫做了室内生物测定, 活体实验,田间防治试验;用多种药剂复配,研制成即增效又防止抗性还 能病虫兼治的复配杀菌杀虫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杀菌杀虫复配剂(制剂),其主要有 下述成分组成戊唑醇,三唑酮和吡虫啉。常规生产工艺制成农药为乳 油(EC)、微乳剂(ME)、可湿性粉剂(WP)。按配制IOOO克重的戊唑醇.三唑酮.吡虫啉的各种剂型的混剂,其制剂 含量的优选范围是(按重量计)戊唑醇1 15%、三唑酮1~30%、吡虫啉 1~10%、助剂、溶剂和填料等10~80%,前提条件是满足各组分的百分比 之和为100%。根据应用不同,可制成不同的含量和配方的多种剂型。各剂型所含组分及配比如下3%~30°/。乳油戊唑醇1~15% 三唑酮1~30°/0 吡虫啉1~10% 乳化剂5~40% 溶剂 35~85%3%~30°/。微乳剂戊唑醇1~15% 三唑酮1~30% 吡虫啉1~10% 有机溶剂8~12% 助剂3~5°/。 水补至100%3%~30%可湿性粉剂戊唑醇1~15% 三唑酮1~30% 吡虫啉1~10°/。 助剂 3~10% 吸附剂、填料35-85%本专利技术具有与以往复配药剂不同的作用,不但增强了杀菌作用,提高 了防效,而且有效地延缓了抗性的发展;同时三种药剂合用,兼治蚜虫, 达到一次施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目的。其次,复配剂使用量显著降低, 减少了环境污染。再次,该复配剂材料易得,成本降低,工艺简单,制作 方便,易于生产,适于推广。经生物测定表明,本专利技术的复配药剂对小麦锈病和小麦白粉病明显增 效,对小麦蚜虫也有良好的兼治作用。田间试验对小麦叶病的防效达90%, 对小麦白粉病防效90%以上,对小麦麦长管蚜的防控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麦杀菌复配剂,其包含戊唑醇、三唑酮和药用辅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杀菌复配剂,其包含戊唑醇、三唑酮和药用辅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酮 的重量比率为3 9:7 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酮 的重量比率为3:7、 5:5、 7:3、 8 : 2或9 :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为乳油、微 乳剂或可湿性粉剂的形式。5. —种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包含以下有效成分戊唑醇、三唑 酮和吡虫啉。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戊唑醇、三唑 酮和吡虫啉的重量比为1.0 50 : 1.0~50 : 1.0~10。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 三唑酮的重量比率为3 ~ 9 : 7 ~ 1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 三唑酮的重量比率为3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斌曹煜曹雅忠尹娇王玉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