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299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的研制和应用。该复配剂主要由戊唑醇、三唑酮和吡虫啉所组成。可制成乳油、微乳剂、可湿性粉剂等剂型。经生物测定表明,对小麦锈病和小麦白粉病明显增效,对小麦蚜虫也有良好的兼治作用。田间试验对小麦叶病的防效达90%,对小麦白粉病防效90%以上,对小麦麦长管蚜的防控不低于98%。该药兼有杀菌、杀虫作用,使用方便,节省工时,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积极扣合节能减排之国策。同时工艺简单,易于生产,可直接转变成生产力,尽快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 和小麦蚜虫的复配杀菌杀虫剂。
技术介绍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面积已达2300万公顷,仅次于水稻。小 麦生长期常见的病害有38种、虫害有37种。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位居 小麦三大病害的前两位,小麦蚜虫居虫害之首。这两病一虫的危害,可 以损失小麦50%的产量,严重时可能导致绝产。所以这两病一虫就成为 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化学药剂是主要的防治手段。三唑类(Triazoles)杀菌剂在防 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三唑酮(triadimefon)作 为三唑类最早商品化的药剂,在整个防治过程中成为主打品种,但研究表 明,由于长期使用,小麦锈病和白粉病菌对其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戊唑醇(tebuconazole)同属于三唑类的杀菌剂,用于种子处理和叶面喷 洒,对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等具有很好的防 治效果。该药是近年推向市场的新型杀菌剂,具有用量少,见效快的特点, 但是价格偏贵,防治成本较高。吡虫啉(imidacloprid)对小麦蚜虫不但具 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麦杀菌复配剂,其包含戊唑醇、三唑酮和药用辅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杀菌复配剂,其包含戊唑醇、三唑酮和药用辅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酮 的重量比率为3 9:7 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酮 的重量比率为3:7、 5:5、 7:3、 8 : 2或9 :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为乳油、微 乳剂或可湿性粉剂的形式。5. —种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包含以下有效成分戊唑醇、三唑 酮和吡虫啉。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戊唑醇、三唑 酮和吡虫啉的重量比为1.0 50 : 1.0~50 : 1.0~10。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 三唑酮的重量比率为3 ~ 9 : 7 ~ 1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 三唑酮的重量比率为3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斌曹煜曹雅忠尹娇王玉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