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了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设备。所述图像拾取透镜从物体侧到图像侧依次包括:孔径光阑;第一透镜元件,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二透镜元件,具有负折射能力和双凹形;第三透镜元件,具有正折射能力和新月形,其凹面面向物体侧;第四透镜元件,具有负折射能力。在图像拾取透镜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20<f/|f2|<0.9;νd1-νd2>25;其中f表示整体透镜系统的焦距,f2表示第二透镜元件的焦距,νd1表示第一透镜元件的阿贝数,且νd2表示第二透镜元件的阿贝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适合于 被包括在具有固态图像拾取器件的诸如数字照相机或配有相机的移动电话 的设备中的图像拾取光学系统的图像拾取透镜,以及包括图像拾取透镜的图 像拾取设备的
技术介绍
存在各种图像拾取设备,包括小尺寸且具有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 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之类的固态图像拾取器件的设备。这样 的图像拾取设备的例子包括配有相机的移动电话和数字照相机。对于这样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尺寸减少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期望要被 包括在这些设备中的图像拾取透镜尺寸小,具有短的总体长度。随着诸如配有相机的移动电话之类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尺寸减小,它们的 图像拾取器件的像素数目近来也不断增加。包括百万像素或更高类型的图像 拾取器件的设备已经成为主流。因此,期望要被包括在这样的设备中的图像 拾取透镜具有高的透镜性能,以便使得它们适合于前述具有大量像素的图像 拾取器件。为提供小的高性能图像拾取透镜,期望包括三个或更多个透镜元件。在 以下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4-4566、 No.2002画365529、 No.2002-365530、 No.2002-365531和No.2006-293324中公开了每个都包括三个或更 多个透镜元件的示例图像拾取透镜。
技术实现思路
在曰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4-4566中公开的图像拾取透镜包括三 个透镜元件,且因此有利于减少总体光学长度。然而,在该图像拾取透镜中,当考虑到要实现高分辨率并减少色像差以 便容纳图像拾取器件日益增长的像素数目时,三个透镜元件不足以用于校正 色像差(chromatic aberration)。因而,难以实现期望的性能。在曰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2-365529、 No.2002-365530和No.2002-365531 中公开的图像拾取透镜每个都包括四个透镜元件,并且其中产生的像 差(aberration)被很好地校正。但是,图像拾取透镜具有长的总体光学长度, 阻碍了尺寸减小。此外,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2-365529、 No.2002-365530和 No.2002-365531中公开的每个图像拾取透镜中,第一和第二透镜元件的折射 能力(refractive power)非常强。这增加了制造灵敏度,且因而降低了生产 率。尤其是,第二透镜元件的强折射能力使得制造整个透镜系统非常困难。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6-293324中公开的图像拾取透镜包括 四个透镜元件并具有高的像差校正度。但是,该图像拾取透镜具有长的总体 光学长度,也阻碍了尺寸减小。此外,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6-293324中公开的图像拾取透 镜的第三透镜元件具有双凸(biconvex)形状,且难以校正其中产生的像差, 导致高的制造灵敏度。另外,由于双凸第三透镜元件,边缘光线的全反射所 产生的重像(ghost)可能会入射到图像拾取器件上,从而显著恶化图像质量。有鉴于此,期望的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保持小尺寸并确保适合于具有大量像素 的图像拾取器件的良好光学性能的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设备。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像拾取透镜从物体侧到图像侧依次包括孔径 光阑;第一透镜元件,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二透镜元件,具有负折射能力和 双凹(biconcave)形;第三透镜元件,具有正折射能力和新月(meniscus) 形,其凹面面向物体侧;第四透镜元件,具有负折射能力。在图像拾取透镜 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20<f/|f2|<0.9vdl-vd2>25其中f表示整体透镜系统的焦距,f2表示第二透镜元件的焦距,vdl表示第 一透镜元件的阿贝数(Abbenumber), vd2表示第二透镜元件的阿贝数。由此,在图像拾取透镜中,第二透镜元件具有合适的折射能力,并提供 良好的像差校正度。此外,减小了图像拾取透镜的尺寸,并且确保提供适合于具有大量像素 的图像拾取器件的良好光学性能。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优选的是,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2<fl/|f2|<0.7 其中fl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的焦距。通过还满足上述条件表达式的图像拾取透镜,防止第一和第二透镜元件 的折射能力变得太强,并且在第一和第二透镜元件之间提供了折射能力的良 好平衡。此外,提供了良好的像差校正度,并减小了制造灵敏度。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优选的是,孔径光阑被放置在相对 于第 一透镜元件的物体侧表面的顶点靠近图像側的位置。通过将孔径光阑放置在相对于第一透镜元件的物体侧表面的顶点靠近 图像侧的位置,部分第 一透镜元件相对于孔径光阑向着物体侧突出。由此,与孔径光阑被放置在相对于第 一透镜元件的物体侧表面的顶点靠 近物体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入射到第 一透镜元件上的光量增加。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优选的是,第一透镜元件的两个表 面、第二透镜元件的两个表面、第三透镜元件的两个表面以及第四透镜元件 的两个表面都是非球面的。通过两个表面都是非球面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透镜元件,在各个 透镜元件中产生的像差被很好地校正。此外,改善了光学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 一种图像拾取设备包括图像拾取透镜;以 及图像拾取器件,被配置为将由所述图像拾取透镜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 信号。图像拾取透镜从物体侧到图像侧依次包括孔径光阑;第一透镜元件, 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二透镜元件,具有负折射能力和双凹形;第三透镜元件, 具有正折射能力和新月形,其凹面面向物体侧;以及第四透镜元件,具有负 折射能力。在图像拾取设备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20<f/|f2|<0.9vdl-vd2>25其中f表示整体透镜系统的焦距,f2表示第二透镜元件的焦距,vdl表示第 一透镜元件的阿贝数,且vd2表示第二透镜元件的阿贝数。由此,在图像拾取设备中,图像拾取透镜的第二透镜元件具有合适的折 射能力,并提供良好的像差校正度。此外,减少了图像拾取设备的尺寸,并且确保提供适合于具有大量像素的图像拾取器件的良好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图1与图2至图23 —起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 设备的一般实施例,具体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 镜的配置;图2包括示出通过向第一示例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而提供的数值示例中的球形像差、像散(astigmatism )和失真(distortion )的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的配置;图4包括示出通过向第二示例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而提供的数值示例中的球形像差、像散和失真的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的配置;图6包括示出通过向第三示例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而提供的it值示例中的球形像差、像散和失真的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的配置;图8包括示出通过向第四示例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而提供的数值示例中的球形像差、像散和失真的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示例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的配置;图10包括示出通过向第五示例实施例应用特定值而提供的数值示例中的球形像差、像散和失真的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示例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拾取透镜,从物体侧到图像侧依次包括: 孔径光阑; 第一透镜元件,具有正折射能力; 第二透镜元件,具有负折射能力和双凹形; 第三透镜元件,具有正折射能力和新月形,其凹面面向物体侧;和 第四透镜元件,具有负 折射能力, 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20<f/|f2|<0.9 vd1-vd2>25 其中f表示整体透镜系统的焦距,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元件的焦距,vd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的阿贝数,且vd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元 件的阿贝数。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8-22 214599/081.一种图像拾取透镜,从物体侧到图像侧依次包括孔径光阑;第一透镜元件,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二透镜元件,具有负折射能力和双凹形;第三透镜元件,具有正折射能力和新月形,其凹面面向物体侧;和第四透镜元件,具有负折射能力,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20<f/|f2|<0.9vd1-vd2>25其中f表示整体透镜系统的焦距,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元件的焦距,vd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的阿贝数,且vd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元件的阿贝数。2. 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拾取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2<fl/|f2|<0.7其中fl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的焦距。3. 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拾取透镜,其中,所述孔径光阑被放置在相 对于所述第 一透镜元件的物体侧表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野英晓,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