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把持装置以及使用了该把持装置的组件的组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1206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对层叠多个部件而构成的组件节省空间且高效率地进行组装的工件把持装置。把持装置(30)具备:基部(31);圆筒状的引导部(42),其设置在该基部(31)沿规定方向延伸且在前端具有第一挡块(421);圆筒状的筒夹(43),其设置在该引导部(42)的同轴上;棒状的轴部(44),其插通在引导部(42)以及筒夹(43)且在前端具有第二挡块(441);驱动器(41),其通过使引导部(42)和轴部(44)相对移动,而使挡块(421、441)彼此接近或分离;卡止部(50),其设置在基部(31)可沿规定方向进退且前端可与工件卡止,第一挡块(421)以及第二挡块(441)的外径在筒夹(43)侧小于筒夹(43)的内径,在筒夹(43)的相反侧大于筒夹(43)的内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而言,涉及对形成有孔的工件进行把持的工件把持装置以及使用了该工件把持装置的组件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机动二轮车的前轮部分的组件由一对前叉、轴杆、车轮、制动鼓盖、车轴等部件构成。这些部件中,在前叉、轴杆、车轮以及制动鼓盖上形成有贯通孔。该前轮部分的组件通过人工组装。艮P,将一对前叉平行地配置且通过轴杆固定,并且将制动鼓盖安装在车轮上。将安装有该制动鼓盖的车轮配置在前叉之间,在与前叉的贯通孔同轴上配置车轮以及制动鼓盖的贯通孔。其后,在这些贯通孔中插通并紧固车轴。由此,车轮以及制动鼓盖以车轴为旋转轴,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前叉。然而,在所述组装方法中,需要在车轮以及叉上插通车轴的设备以及对车轮和叉进行定位的设备。由此,除设备成本变高之外,还需要宽阔的空间。然而,近年来,为了减少制造成本,要求使用机器人来组装所述前轮部分的组件。因此,着眼于在叉、车轮、制动鼓盖等部件上形成有贯通孔这一点,提出了通过输送装置保持各部件的贯通孔部分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艮P,专利文献l所示的输送装置具备插入在工件的孔中的中心塞,在该中心塞上外装可膨胀的橡胶管。根据该输送装置,通过在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件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部,其支承在机器人手臂上; 圆筒状的引导部,其设置在该基部并沿规定方向延伸且在前端具有第一挡块; 圆筒状的筒夹,其设置在该引导部的同轴上; 棒状的轴部,其插通在所述引导部以及所 述筒夹且在前端具有第二挡块; 驱动部,其通过使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轴部相对移动,而使所述挡块彼此接近或分离; 卡止部,其设置在所述基部并能够沿所述规定方向进退且前端能够与工件卡止, 所述第一挡块以及第二挡块的外径在所述筒夹侧小 于所述筒夹的内径,在所述筒夹的相反侧大于所述筒夹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9-2 2008-2245101.一种工件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基部,其支承在机器人手臂上;圆筒状的引导部,其设置在该基部并沿规定方向延伸且在前端具有第一挡块;圆筒状的筒夹,其设置在该引导部的同轴上;棒状的轴部,其插通在所述引导部以及所述筒夹且在前端具有第二挡块;驱动部,其通过使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轴部相对移动,而使所述挡块彼此接近或分离;卡止部,其设置在所述基部并能够沿所述规定方向进退且前端能够与工件卡止,所述第一挡块以及第二挡块的外径在所述筒夹侧小于所述筒夹的内径,在所述筒夹的相反侧大于所述筒夹的内径。2. —种组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分别具有贯通孔的n个部件以所述各贯通孔位于同轴上的方式层 叠,并且确定第p个部件的相位和第q个部件的相位,其中,n是2以上 的自然数,p是l或l附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北洋一合田善一畑中浩二船户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