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816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上述方法包括:获取X个待测试电池中每一个电池在Y类变温参数下所生成X*Y组测试数据,确定每组测试数据对应的满放损失和/或满充损失,将满放损失和/或满充损失作为目标值与其所对应的第一关键特征进行拼接生成训练数据集,基于训练数据集拟合模型的参数得到非线性预测模型;根据目标电池的第二关键特征和非线性预测模型对目标电池在当前荷电状态和当前变温条件下对应的目标满放损失和/或目标满充损失进行预测;利用目标满放损失对发生温度变化后的目标电池的首次可放电容量进行修正和/或利用目标满充损失对发生温度变化后的目标电池的首次可充电容量进行修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电池迁移到低温后的电池容量,相对常温的电池容量将会存在一定的容量损失,具体的,存在两种阶段表现,第一阶段是首次充放阶段:由于变温的影响,电池内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此时的充电容量损失lfc(loss-of-full-charge,满充损失,简称lfc)和放电容量损失lfd (loss-of-full-discharge,满放损失,简称lfd)并不相等。因此,此时的可充电soc≠1-soc(state of charge,电池荷电状态,简称soc)。第二阶段:经过低温下的几次充放循环后,电池内部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充放电容量损失逐渐一致(lfc=lfd=(高温下可用容量-低温下可用容量))。即电池的实际可用容量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电池迁移到低温后的可用容量会存在较大的折损,这会导致低温下未修正的电池荷电状态,无法准确的指示电池的可用容量。反之,由低温到高温时则会出现可用容量变多的情况。因此,许多针对温度变化的soc修正方法被提出。

2、但是,大部分变温soc修正方法都聚焦于第二阶段,而忽略了第一阶段的修正。且第二阶段是需要在记录满充或满放的容量的基础上来实现soc的修正。因此,相关技术无法快速确定存在单体差异性的电池在不同变温状态以及不同起始容量下对应的第一阶段的lfc、lfd,使得对单体差异性的电池在变温后首次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准确率低。

3、针对相关技术中,无法快速确定存在单体差异性的电池在不同变温状态以及不同起始容量下对应的第一阶段的lfc、lfd,以使得电池在变温后首次可充放电容量无法得到正确修正的技术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快速确定存在单体差异性的电池在不同变温状态以及不同起始容量下对应的第一阶段的lfc、lfd,以使得电池在变温后首次可充放电容量无法得到正确修正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包括:获取x个待测试电池中每一个电池在y类变温参数下的测试信息所生成x*y组测试数据,测试数据包括待测试电池的第一关键特征,第一关键特征包括起始环境温度、迁移环境温度和电池参数信息,电池参数信息包括荷电状态信息,x、y为正整数;确定x*y组测试数据中每组测试数据对应的满放损失和/或满充损失,并分别将满放损失和/或满充损失作为目标值,与其所对应的第一关键特征进行拼接,以生成训练数据集,基于训练数据集拟合模型的参数,得到非线性预测模型;根据目标电池的第二关键特征和非线性预测模型,对目标电池在当前荷电状态和当前变温条件下对应的目标满放损失和/或目标满充损失进行预测;利用目标满放损失对发生温度变化后的目标电池的首次可放电容量进行修正,和/或,利用目标满充损失对发生温度变化后的目标电池的首次可充电容量进行修正。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x个待测试电池中每一个电池在y类变温参数下的测试信息所生成x*y组测试数据,所述测试数据包括待测试电池的第一关键特征,所述第一关键特征包括起始环境温度、迁移环境温度和电池参数信息,所述电池参数信息包括荷电状态信息,x、y为正整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x*y组测试数据中每组测试数据对应的满放损失和/或满充损失,并分别将满放损失和/或满充损失作为目标值,与其所对应的第一关键特征进行拼接,以生成训练数据集,基于所述训练数据集拟合模型的参数,得到非线性预测模型;预测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电池的第二关键特征和所述非线性预测模型,对所述目标电池在当前荷电状态和当前变温条件下对应的目标满放损失和/或目标满充损失进行预测;修正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满放损失对发生温度变化后的所述目标电池的首次可放电容量进行修正,和/或,利用所述目标满充损失对发生温度变化后的所述目标电池的首次可充电容量进行修正。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

6、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x个待测试电池中每一个电池在y类变温参数下的测试信息所生成x*y组测试数据;并确定x*y组测试数据中每组测试数据对应的满放损失和/或满充损失,并分别将满放损失和/或满充损失作为目标值,与其所对应的第一关键特征进行拼接,以生成训练数据集,基于训练数据集拟合模型的参数,得到非线性预测模型;进而在非线性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目标电池的第二关键特征和非线性预测模型,对目标电池在当前荷电状态和当前变温条件下对应的目标满放损失和/或目标满充损失进行预测,并利用目标满放损失对发生温度变化后的目标电池的首次可放电容量进行修正,和/或,利用目标满充损失对发生温度变化后的目标电池的首次可充电容量进行修正,使得在变温情况下对准确实现对目标电池的可放电容量以及可充电容量的进行离线修正,采用上述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快速确定存在单体差异性的电池在不同变温状态以及不同起始容量下对应的第一阶段的lfc、lfd,以使得电池在变温后首次可充放电容量无法得到正确修正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关键特征包括所述目标电池的目标起始环境温度,及所述目标电池在所述目标起始环境温度下所对应的目标可放电容量或目标可充电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预测模型中包括M个子预测模型,M为正整数,根据目标电池的第二关键特征和所述非线性预测模型,对所述目标电池在当前荷电状态和当前变温条件下对应的目标满放损失和/或目标满充损失进行预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电池的第二关键特征和所述非线性预测模型,对所述目标电池在当前荷电状态和当前变温条件下对应的目标满放损失进行预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对所述A*B个第一类子预测模型对目标电池在当前荷电状态和当前变温条件下对应的目标满放损失进行预测,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参数信息包括初始荷电状态、初始电压、迁移荷电状态、迁移电压和电池温度,所述获取X个待测试电池中每一个电池在Y类变温参数下的测试信息生成X*Y组测试数据,包括:

7.一种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8.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关键特征包括所述目标电池的目标起始环境温度,及所述目标电池在所述目标起始环境温度下所对应的目标可放电容量或目标可充电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预测模型中包括m个子预测模型,m为正整数,根据目标电池的第二关键特征和所述非线性预测模型,对所述目标电池在当前荷电状态和当前变温条件下对应的目标满放损失和/或目标满充损失进行预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电池的第二关键特征和所述非线性预测模型,对所述目标电池在当前荷电状态和当前变温条件下对应的目标满放损失进行预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充放电容量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对所述a*b个第一类子预测模型对目标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文聪沈向东沈成宇侯敏曹楷曹辉
申请(专利权)人: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