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815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充电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包括:冷却组件一,所述冷却组件一包括约束管,且约束管侧壁的中部设有呈螺旋状的冷却流体通道,以使冷却液流动在冷却流体通道内壁时会对线缆和端子连接处进行散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冷却液在冷却流体通道围绕约束管流动的过程中,呈环绕式将端子与线缆的连接处包裹,从而起到对端子与线缆呈包裹式冷却的目的,配合冷却液在固定壳内流动对两个端子之间位置进行冷却,使得在充电枪壳体的内部对端子与线缆冷却的更加均匀,避免出现局部高温影响充电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充电枪,具体为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


技术介绍

1、sic(碳化硅)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高击穿电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和高温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高频、高温、大功率应用场景中具有显著优势。

2、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设备的性能需求也日益增长。其中,基于sic功率器件的充电模块作为充电设备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充电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传统的充电模块通常采用风冷散热方式,但随着充电模块功率密度的提高,风冷散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散热需求,容易造成充电模块的热失效。

3、如公开号为cn218215757u提供的一种充电枪头结构和充电枪,其中,充电枪头结构包括枪头主体、固定壳和连接端子结构,固定壳安装于枪头主体,连接端子结构安装于固定壳,连接端子结构包括第一端子组件、第二端子组件和散热组件。本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连接围成容纳腔,并在容纳腔安装散热组件,散热组件灌注有冷却液,以对容纳腔进行降温,进而达到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快速、高效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充电枪的安全性能;同时,固定壳用于安装连接端子结构,以将连接端子结构固定到枪头主体,连接端子结构在枪头主体内不易晃动,稳定性高。

4、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采用水冷的方式对两个端子之间位置进行冷却,没有呈包围式对端子冷却,容易造成局部产生高温影响充电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以解决没有呈包围式对端子冷却,容易造成局部产生高温影响充电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3、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枪壳体、充电枪头和手柄,所述充电枪壳体的内壁固定设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一端固定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中部固定设有两个线缆,且线缆的一端固定设有端子,所述端子活动贯穿固定壳并延伸至充电枪壳体的一端;

4、设置在安装板中部且用于对线缆和端子连接处采用包围式散热的冷却组件一,所述冷却组件一包括约束管,且约束管侧壁的中部设有呈螺旋状的冷却流体通道,以使冷却液流动在冷却流体通道内壁时会对线缆和端子连接处进行散热;

5、设置在固定壳中部且用于对两个端子之间位置进行散热的冷却组件二,所述固定壳为一端开口结构,所述冷却组件二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壳一端的第一密封板,以使第一密封板将固定壳中部密封,所述固定壳内壁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以使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将固定壳内部空间分为前后两部分,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中部固定嵌入有多个与第一分隔板垂直设置的导流板,以使固定壳顶部两端的冷却液可以通过多个导流板与第一分隔板之间的空隙流向固定壳底部两端,所述第一分隔板和导流板位于两个端子之间位置;

6、设置在固定壳和安装板一端的自适应调节组件,所述自适应调节组件用于根据温差调节进入固定壳内部以及进入冷却流体通道内部冷却液的流速。

7、优选的,所述充电枪头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充电枪壳体的一端,且充电枪壳体和手柄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手柄的顶部活动设有锁钩,所述固定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充电枪壳体的内壁。

8、优选的,所述固定壳相对应约束管位置的中部开设有安装腔,且约束管活动插接在安装腔的内壁,所述约束管的中部设有阶梯槽,所述安装板相对应约束管位置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内径小于约束管的最大直径,以使安装板与固定壳通过螺栓固定时可以将约束管稳定地插入安装腔的内壁并抵紧约束管。

9、优选的,所述冷却流体通道包括进液通道和螺旋通道,且约束管相对应进液通道和螺旋通道背离端的表面均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冷却流体通道的进液通道和螺旋通道相连通,以使冷却液可以从进液通道一端的连通口流入,并途经进液通道和螺旋通道,最终从螺旋通道一端连通口流出。

10、优选的,所述固定壳相对应第二分隔板位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分隔板,且第三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垂直设置,以使固定壳顶部两端冷却液流通时会经过第三分隔板的导向增加液体流动在固定壳内部的路径。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壳相对应安装板位置底部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嵌入有与固定壳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管,且固定壳相对应安装板位置底部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嵌入有与固定壳内部相连通的第一出液管,以使冷却液通过第一进液管进入固定壳的内部并通过第一出液管排出。

12、优选的,所述固定壳的一端还设有用于将第一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冷却流体通道分别与自适应调节组件相连通的连通组件,所述连通组件包括第一双通管、第二双通管和连通管,所述第一双通管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出液管远离固定壳位置的一端,所述第二双通管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进液管远离固定壳位置的一端,所述连通管固定连接在约束管相对应冷却流体通道任意一个连通口位置的表面,以使冷却流体通道的内部与连通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双通管和第二双通管远离固定壳位置的一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管,以使第二进液管通过第一双通管和第二双通管分别与第一出液管和第一进液管的内部相连通。

13、优选的,所述自适应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腔和第二密封板,其中任意一对所述第二进液管和连通管固定嵌入在调节腔的一端,且另一对第二进液管和连通管固定连接在第二密封板的一端,所述调节腔和第二密封板远离固定壳位置一端均分别固定嵌入有第三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位于所述调节腔一端第二出液管和位于第二密封板一端第三出液管远离固定壳位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双通管,且位于所述调节腔一端第三出液管和位于第二密封板一端第二出液管远离固定壳位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双通管,所述第三双通管和第四双通管远离固定壳位置的一端固定嵌入有循环管,与所述第三双通管相连通的循环管用于注入冷却液,与第四双通管相连通的循环管用于排出冷却液。

14、优选的,所述调节腔和第二密封板上下设置,所述调节腔和第二密封板的内壁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侧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囊,且气囊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调节腔中连接管的内部分别与调节腔两端的第二进液管和第三出液管的内部相连通,且第二密封板中连接管的内部分别与第二密封板两端的连通管和第二出液管的内部相连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冷却液在冷却流体通道围绕约束管流动的过程中,呈环绕式将端子与线缆的连接处包裹,从而起到对端子与线缆呈包裹式冷却的目的,配合冷却液在固定壳内流动对两个端子之间位置进行冷却,使得在充电枪壳体的内部对端子与线缆冷却的更加均匀,避免出现局部高温影响充电效果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同时还通过当出现两个端子之间温度升高的情况时,此时在第二密封板的内部,从第一进液管经过第二双通管和第二进液管进入第二密封板中的冷却液温度会升高,即温度升高会通过第二密封板中导热板向气囊传递,并使得气囊膨胀并压缩第二密封板中连接管内部空间,即在冷却液恒压下,第二密封板内部连接管因气囊膨胀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头(10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充电枪壳体(101)的一端,且充电枪壳体(101)和手柄(103)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手柄(103)的顶部活动设有锁钩(104),所述固定壳(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充电枪壳体(101)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2)相对应约束管(601)位置的中部开设有安装腔(10),且约束管(601)活动插接在安装腔(10)的内壁,所述约束管(601)的中部设有阶梯槽,所述安装板(3)相对应约束管(601)位置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内径小于约束管(601)的最大直径,以使安装板(3)与固定壳(2)通过螺栓固定时可以将约束管(601)稳定地插入安装腔(10)的内壁并抵紧约束管(6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体通道(602)包括进液通道和螺旋通道,且约束管(601)相对应进液通道和螺旋通道背离端的表面均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冷却流体通道(602)的进液通道和螺旋通道相连通,以使冷却液可以从进液通道一端的连通口流入,并途经进液通道和螺旋通道,最终从螺旋通道一端连通口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2)相对应第二分隔板(704)位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分隔板(705),且第三分隔板(705)与第二分隔板(704)垂直设置,以使固定壳(2)顶部两端冷却液流通时会经过第三分隔板(705)的导向增加液体流动在固定壳(2)内部的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2)相对应安装板(3)位置底部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嵌入有与固定壳(2)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管(706),且固定壳(2)相对应安装板(3)位置底部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嵌入有与固定壳(2)内部相连通的第一出液管(707),以使冷却液通过第一进液管(706)进入固定壳(2)的内部并通过第一出液管(707)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2)的一端还设有用于将第一出液管(707)、第一进液管(706)和冷却流体通道(602)分别与自适应调节组件相连通的连通组件,所述连通组件包括第一双通管(801)、第二双通管(802)和连通管(804),所述第一双通管(801)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出液管(707)远离固定壳(2)位置的一端,所述第二双通管(802)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进液管(706)远离固定壳(2)位置的一端,所述连通管(804)固定连接在约束管(601)相对应冷却流体通道(602)任意一个连通口位置的表面,以使冷却流体通道(602)的内部与连通管(80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双通管(801)和第二双通管(802)远离固定壳(2)位置的一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管(803),以使第二进液管(803)通过第一双通管(801)和第二双通管(802)分别与第一出液管(707)和第一进液管(706)的内部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腔(901)和第二密封板(902),其中任意一对所述第二进液管(803)和连通管(804)固定嵌入在调节腔(901)的一端,且另一对第二进液管(803)和连通管(804)固定连接在第二密封板(902)的一端,所述调节腔(901)和第二密封板(902)远离固定壳(2)位置一端均分别固定嵌入有第三出液管(906)和第二出液管(907),位于所述调节腔(901)一端第二出液管(907)和位于第二密封板(902)一端第三出液管(906)远离固定壳(2)位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双通管(909),且位于所述调节腔(901)一端第三出液管(906)和位于第二密封板(902)一端第二出液管(907)远离固定壳(2)位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双通管(908),所述第三双通管(908)和第四双通管(909)远离固定壳(2)位置的一端固定嵌入有循环管(910),与所述第三双通管(908)相连通的循环管(910)用于注入冷却液,与第四双通管(909)相连通的循环管(910)用于排出冷却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腔(901)和第二密封板(902)上下设置,所述调节腔(901)和第二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头(10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充电枪壳体(101)的一端,且充电枪壳体(101)和手柄(103)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手柄(103)的顶部活动设有锁钩(104),所述固定壳(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充电枪壳体(101)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2)相对应约束管(601)位置的中部开设有安装腔(10),且约束管(601)活动插接在安装腔(10)的内壁,所述约束管(601)的中部设有阶梯槽,所述安装板(3)相对应约束管(601)位置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内径小于约束管(601)的最大直径,以使安装板(3)与固定壳(2)通过螺栓固定时可以将约束管(601)稳定地插入安装腔(10)的内壁并抵紧约束管(6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体通道(602)包括进液通道和螺旋通道,且约束管(601)相对应进液通道和螺旋通道背离端的表面均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冷却流体通道(602)的进液通道和螺旋通道相连通,以使冷却液可以从进液通道一端的连通口流入,并途经进液通道和螺旋通道,最终从螺旋通道一端连通口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2)相对应第二分隔板(704)位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分隔板(705),且第三分隔板(705)与第二分隔板(704)垂直设置,以使固定壳(2)顶部两端冷却液流通时会经过第三分隔板(705)的导向增加液体流动在固定壳(2)内部的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2)相对应安装板(3)位置底部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嵌入有与固定壳(2)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管(706),且固定壳(2)相对应安装板(3)位置底部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嵌入有与固定壳(2)内部相连通的第一出液管(707),以使冷却液通过第一进液管(706)进入固定壳(2)的内部并通过第一出液管(707)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液冷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2)的一端还设有用于将第一出液管(707)、第一进液管(706)和冷却流体通道(602)分别与自适应调节组件相连通的连通组件,所述连通组件包括第一双通管(801)、第二双通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洪卫丁晓明宁帅沈红旭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