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茶叶栽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813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技术涉及茶叶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栽种装置,包括种植箱、底托,其中底托可滑动的安装在种植箱底部;种植箱为扁平长方体,种植箱上设有若干圆柱形通孔一,在底托的对应位置也设有相同数量的通孔二,在底托运动方向上,相邻通孔一的间距大于通孔一的最大直径。本技术设置了种植箱和底托,在育苗时可直接代替现有的育苗盆进行育苗,而在移栽种植时,无需逐颗移栽,直接将种植箱和底托同时运输即可,运输到指定位置后,在地面挖出与种植箱相同大小的坑,将种植箱放入坑中,并移动底托,使得茶苗直接落入坑中,此时将种植箱和底托向上拿出,即实现了无损移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叶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栽种装置


技术介绍

1、茶叶栽种过程中,需要在茶苗长成后进行移栽,移栽通常是逐颗移栽,使得移栽过程中对根系的损伤较大,特别是在运输途中,单只的茶苗在路途中挤压,大大影响了成活率。

2、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单个育苗盆,配合塑料和绳索捆绑,减少运输途中的损伤,但此方式的移栽效率过低,且成本较高,另外从育苗盆中移栽到土地的过程中,需要将茶苗从育苗盆中拿出,此过程还是会对根系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茶苗移栽成活率较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证成本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减少茶苗移栽过程收到的损伤。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茶叶栽种装置,包括种植箱、底托,其中底托可滑动的安装在种植箱底部;

4、种植箱为扁平长方体,种植箱上设有若干圆柱形通孔一,在底托的对应位置也设有相同数量的通孔二,在底托运动方向上,相邻通孔一的间距大于通孔一的最大直径。

5、本技术设置了种植箱和底托,在育苗时可直接代替现有的育苗盆进行育苗,而在移栽种植时,无需逐颗移栽,直接将种植箱和底托同时运输即可,运输到指定位置后,在地面挖出与种植箱相同大小的坑,将种植箱放入坑中,并移动底托,使得茶苗直接落入坑中,此时将种植箱和底托向上拿出,即实现了无损移栽。

6、优选的,种植箱上的通孔一的立体的形状可替换为圆台,底托上的通孔二直径与种植箱的圆台通孔一的下底直径相同。</p>

7、本技术中种植箱上的通孔一的形状可替换为为圆台,此形状使得在打开底托后,减少茶苗的根系和土块粘黏在种植箱中,无法下落的问题。

8、优选的,底托在其运动方向的长度大于种植箱的长度,使得底托延伸出种植箱,延伸出的距离大于等于种植箱上通孔一的最大直径,在底托的延伸端的端面上还设有挡板。

9、本技术中在底托上设有挡板,当移动底托时,可用挡板抵住土坑边缘,方便底托与种植箱的相对运动。

10、优选的,种植箱还包括与通孔一数量相同的顶出件,顶出件包括圆台顶件、圆柱顶件,其中圆台顶件的形状为无上底和下底的空心圆台,圆柱顶件为无上底和下底的空心圆柱,圆柱顶件的一端安装固定在圆台顶件的小半径一端,其中圆台顶件的上底最大半径、下底最大半径、高,均小于等于种植箱上通孔一的圆台的上底最大半径、下底最大半径、高,圆柱顶件的最大半径小于等于种植箱通孔一的圆台上底的最小半径,在使用时,圆台顶件位于种植箱的通孔一内,圆柱顶件位于种植箱的通孔一外。

11、本技术还包括了顶出件,其通过在种植箱的通孔一内设置顶出件,在移栽过程中,解决了土壤粘黏在种植箱通孔一中的问题,当遇到粘黏在圆台顶件内时,只需要利用惯性,敲击圆柱顶件,即可抖落出土壤。

12、优选的,顶出件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与圆柱顶件最大半径相同的圆柱形通孔三,圆柱形通孔三的数量与种植箱上的通孔一的数量和位置相同,在圆柱形通孔三上设有安装部,与圆柱顶件安装固定。

13、本技术的顶出件还设置了安装板,由于在批量移栽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顶出件,这减少了效率,因此通过设置安装板,将同一种植箱上的顶出件连接在一起,通过敲击安装板,即可同时将所有种植箱内的通孔一内的茶苗和土壤落入地面。

14、优选的,底托与种植箱通过滑动套板安装固定,滑动套板安装固定在种植箱底部,在滑动套板的任意一侧面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长宽大于等于底托插入面的长和宽,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底托的最大插入长度,在滑动套板上设有与种植箱上通孔一位置相同的通孔四,滑动套板的通孔四的直径与种植箱的通孔一的最大直径相同。

15、本技术底托与种植箱通过滑动套板安装固定,滑动套板的使用使得底托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土壤的干扰,减少了因底托与种植箱的通孔一定位不齐,从而导致茶苗无法落地的问题。

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7、1、本技术设置了种植箱和底托,在育苗时可直接代替现有的育苗盆进行育苗,而在移栽种植时,无需逐颗移栽,直接将种植箱和底托同时运输即可,运输到指定位置后,在地面挖出与种植箱相同大小的坑,将种植箱放入坑中,并移动底托,使得茶苗直接落入坑中,此时将种植箱和底托向上拿出,即实现了无损移栽。

18、2、本技术中种植箱上的通孔一的形状可替换为为圆台,此形状使得在打开底托后,减少茶苗的根系和土块粘黏在种植箱中,无法下落的问题。

19、3、本技术中在底托上设有挡板,当移动底托时,可用挡板抵住土坑边缘,方便底托与种植箱的相对运动。

20、4、本技术还包括了顶出件,其通过在种植箱的通孔一内设置顶出件,在移栽过程中,解决了土壤粘黏在种植箱通孔一中的问题,当遇到粘黏在圆台顶件内时,只需要利用惯性,敲击圆柱顶件,即可抖落出土壤。

21、5、本技术底托与种植箱通过滑动套板安装固定,滑动套板的使用使得底托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土壤的干扰,减少了因底托与种植箱的通孔一定位不齐,从而导致茶苗无法落地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箱(1)、底托(2),其中底托(2)可滑动的安装在种植箱(1)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种植箱(1)上的通孔一(31)的立体的形状为圆台,底托(2)上的通孔二(32)直径与种植箱(1)的圆台通孔一(31)的下底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托(2)在其运动方向的长度大于种植箱(1)的长度,使得底托(2)延伸出种植箱(1),延伸出的距离大于等于种植箱(1)上通孔一(31)的最大直径,在底托(2)的延伸端的端面上还设有挡板(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叶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种植箱(1)还包括与通孔一(31)数量相同的顶出件(4),顶出件(4)包括圆台顶件(41)、圆柱顶件(42),其中圆台顶件(41)的形状为无上底和下底的空心圆台,圆柱顶件(42)为无上底和下底的空心圆柱,圆柱顶件(42)的一端安装固定在圆台顶件(41)的小半径一端,其中圆台顶件(41)的上底最大半径、下底最大半径、高,均小于等于种植箱(1)上通孔一(31)的圆台的上底最大半径、下底最大半径、高,圆柱顶件(42)的最大半径小于等于种植箱(1)通孔一(31)的圆台上底的最小半径,在使用时,圆台顶件(41)位于种植箱(1)的通孔一(31)内,圆柱顶件(42)位于种植箱(1)的通孔一(31)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叶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出件(4)还包括安装板(43),安装板(43)上设有与圆柱顶件(42)最大半径相同的圆柱形通孔三,圆柱形通孔三的数量与种植箱(1)上的通孔一(31)的数量和位置相同,在圆柱形通孔三上设有安装部,与圆柱顶件(42)安装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托(2)与种植箱(1)通过滑动套板安装固定,滑动套板安装固定在种植箱(1)底部,在滑动套板的任意一侧面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长宽大于等于底托(2)插入面的长和宽,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底托(2)的最大插入长度,在滑动套板上设有与种植箱(1)上通孔一(31)位置相同的通孔四,滑动套板的通孔四的直径与种植箱(1)的通孔一(31)的最大直径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箱(1)、底托(2),其中底托(2)可滑动的安装在种植箱(1)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种植箱(1)上的通孔一(31)的立体的形状为圆台,底托(2)上的通孔二(32)直径与种植箱(1)的圆台通孔一(31)的下底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托(2)在其运动方向的长度大于种植箱(1)的长度,使得底托(2)延伸出种植箱(1),延伸出的距离大于等于种植箱(1)上通孔一(31)的最大直径,在底托(2)的延伸端的端面上还设有挡板(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叶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种植箱(1)还包括与通孔一(31)数量相同的顶出件(4),顶出件(4)包括圆台顶件(41)、圆柱顶件(42),其中圆台顶件(41)的形状为无上底和下底的空心圆台,圆柱顶件(42)为无上底和下底的空心圆柱,圆柱顶件(42)的一端安装固定在圆台顶件(41)的小半径一端,其中圆台顶件(41)的上底最大半径、下底最大半径、高,均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晓杨玉明罗涛严正娟程帅王辛龙许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