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773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包括床板,床板开设有头部调节窗口和若干身体调节窗口,头部调节窗口处设有头部调节组件,身体调节窗口处设有身体调节组件,头部调节组件包括头部升降板和用于驱动头部升降板升降的第一驱动件,身体调节组件包括身体升降板和用于驱动身体升降板升降的第二驱动件,身体升降板包括升降主板、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均与升降主板铰接,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的下方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左侧翼板或右侧翼板相对升降主板翻转的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床板上铺设有床单,床板的两侧边均设有用于收卷床单的收卷组件,收卷组件包括收卷辊和用于驱动收卷辊转动的第五驱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头部调节组件和身体调节组件配合工作,将患者的体位转换为中凹卧位,身体调节组件之间配合工作,将患者的体位转换为侧卧位或俯卧位,并利用收卷组件移动患者,实现患者体位的自动控制,大幅度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护士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


技术介绍

1、患者通常需要根据病情调整体位,例如,当患者出现休克时,需要将患者的胸部、头部上抬10°-20°,并将患者的下肢抬高20°-30°,从而使得患者的腹部和臀部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即使得患者呈现中凹卧位,有助于患者呼吸,减少下肢的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回血,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休克现象。又例如,当患者呼吸衰竭时,可以采取俯卧位机械通气,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来改善氧合和通气。又例如,当患者昏迷时,为避免患者呼吸道堵塞、误吸呕吐物而引起窒息,将患者的体位改为侧卧位。然而,目前院内的病床通常只能供患者由平躺变为坐躺,而俯卧位、侧卧位、中凹卧位等体位则是由护士帮助患者进行体位转换,若患者无意识,则会进一步加大护士转换患者体位的难度。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转换患者体位的病床,减少护士工作量以及降低护士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以解决护士为患者转换体位困难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为:一种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包括床板,所述床板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头部调节窗口和若干身体调节窗口,头部调节窗口处设有头部调节组件,身体调节窗口处设有身体调节组件;所述头部调节组件包括头部升降板和用于驱动头部升降板升降的第一驱动件,所述身体调节组件包括身体升降板和用于驱动身体升降板升降的第二驱动件,所述身体升降板包括升降主板、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均与升降主板铰接,左侧翼板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左侧翼板相对升降主板翻转的第三驱动件,右侧翼板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右侧翼板相对升降主板翻转的第四驱动件;所述床板、头部升降板、升降主板、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上均设有软床垫,软床垫的上方铺设有床单,所述床板的两侧边均设有用于收卷床单的收卷组件,收卷组件包括收卷辊和用于驱动收卷辊转动的第五驱动件。

3、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若干身体调节组件分别对应患者的背部、臀部、大腿和小腿,如此,利用头部调节组件和身体调节组件即可抬高患者的头部、大腿和小腿,使得患者由平躺转换为中凹卧位。并且,由于身体调节组件中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均可相对升降主板翻转,因此,身体调节组件中的左侧翼板或者右侧翼板翻转,即可推动患者向右或者向左转身,以便护士快速地将患者由平躺转为侧卧位;如患者需转换为俯卧位,则继续向右或者向左转身,直至患者转换为俯卧位,且在继续转身的过程中,左侧翼板或者右侧翼板支撑患者的身体以使得患者缓慢地俯卧在床板上,避免患者动作幅度过大而引起疼痛或者加剧受伤。另外,本方案中,利用收卷组件收卷床单,即可改变患者在床上的位置,使得患者居中,患者更为安全,并大幅度降低护士的工作量,降低护士工作难度。

4、可选地,所述床板的下方设有底板,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均固定安装于底板上。

5、本方案中,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安装在底板上,未落地,可以跟随病床移动。

6、可选地,所述收卷辊上开设有供床单贯穿的径向通孔。

7、本方案中,床单的端部贯穿收卷辊上的径向通孔后,缠绕在收卷辊上,确保转辊转动过程中能够收卷床单,并且在床单需要清洗时,能够将床单从收卷辊上取下。

8、可选地,所述床单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面,所述收卷辊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公面。

9、本方案中,魔术贴母面与魔术贴公面相粘连,从而使得床单的端部贴合在收卷辊上,便于护士将床单预先缠绕在收卷辊上,以便后续收卷辊转动时收卷床单。

10、可选地,所述收卷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床板的两端,收卷辊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第五驱动件固定安装于床板的底面上,第五驱动件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11、本方案中,利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传动,以便第五驱动件能够安装在床板的底面上,如此,第五驱动件与收卷辊能够平行设置,收卷组件的整体长度可减小。

12、可选地,所述第三驱动件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三驱动件工作的脚踏开关ⅰ,所述第四驱动件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第四驱动件工作的脚踏开关ⅱ,所述第五驱动件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五驱动件工作的脚踏开关ⅲ。

13、本方案中,通过脚踏开关ⅰ、脚踏开关ⅱ和脚踏开关ⅲ控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工作,以便护士可以通过双手辅助患者转换体位。

14、可选地,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万向滚珠。

15、本方案中,第三驱动件推动左侧翼板相对升降主板翻转、第四驱动件推动右侧翼板相对升降主板翻转的过程中,万向滚珠与左侧翼板的底面以及右侧翼板的底面相抵,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力。

16、可选地,所述升降主板、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上的软床垫上设有充气球囊,充气球囊连通有充气软管和抽气软管,充气软管远离充气球囊的一端连接有充气泵,抽气软管远离充气球囊的一端连接有抽气泵。

17、本方案中,利用充气泵对充气球囊进行充气,充气球囊体积膨胀,从而在患者处于中凹卧位时对患者的小腿进行柔性支撑;在患者平躺时,充气球囊的体积不断变化,对患者的后背、臀部、大腿和小腿进行按摩,预防患者出现压疮。

18、可选地,所述床板的一端设有床头板,床板的另一端设有床尾板,床尾板上设有安装凹槽,且床尾板上水平滑动连接有用于覆盖安装凹槽的水平滑板;所述第一驱动件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一驱动件工作的按压开关ⅰ,所述第二驱动件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二驱动件工作的按压开关ⅱ,按压开关ⅰ和按压开关ⅱ固定安装在安装凹槽内。

19、本方案中,通过按压开关ⅰ和按压开关ⅱ控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工作,操作方便,且按压开关ⅰ和按压开关ⅱ由水平滑板覆盖,不会误触。

20、可选地,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便于人员辨识按压开关ⅰ和按压开关ⅱ的标签。

21、本方案中,护士等人员可通过标签明确知晓按压开关ⅰ、按压开关ⅱ与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的对应关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包括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头部调节窗口和若干身体调节窗口,头部调节窗口处设有头部调节组件,身体调节窗口处设有身体调节组件;所述头部调节组件包括头部升降板和用于驱动头部升降板升降的第一驱动件,所述身体调节组件包括身体升降板和用于驱动身体升降板升降的第二驱动件,所述身体升降板包括升降主板、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均与升降主板铰接,左侧翼板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左侧翼板相对升降主板翻转的第三驱动件,右侧翼板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右侧翼板相对升降主板翻转的第四驱动件;所述床板、头部升降板、升降主板、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上均设有软床垫,软床垫的上方铺设有床单,所述床板的两侧边均设有用于收卷床单的收卷组件,收卷组件包括收卷辊和用于驱动收卷辊转动的第五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的下方设有底板,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均固定安装于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辊上开设有供床单贯穿的径向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单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面,所述收卷辊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公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床板的两端,收卷辊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第五驱动件固定安装于床板的底面上,第五驱动件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件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三驱动件工作的脚踏开关Ⅰ,所述第四驱动件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第四驱动件工作的脚踏开关Ⅱ,所述第五驱动件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五驱动件工作的脚踏开关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其特征在于: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万向滚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主板、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上的软床垫上设有充气球囊,充气球囊连通有充气软管和抽气软管,充气软管远离充气球囊的一端连接有充气泵,抽气软管远离充气球囊的一端连接有抽气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的一端设有床头板,床板的另一端设有床尾板,床尾板上设有安装凹槽,且床尾板上水平滑动连接有用于覆盖安装凹槽的水平滑板;所述第一驱动件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一驱动件工作的按压开关Ⅰ,所述第二驱动件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二驱动件工作的按压开关Ⅱ,按压开关Ⅰ和按压开关Ⅱ固定安装在安装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便于人员辨识按压开关Ⅰ和按压开关Ⅱ的标签。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包括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头部调节窗口和若干身体调节窗口,头部调节窗口处设有头部调节组件,身体调节窗口处设有身体调节组件;所述头部调节组件包括头部升降板和用于驱动头部升降板升降的第一驱动件,所述身体调节组件包括身体升降板和用于驱动身体升降板升降的第二驱动件,所述身体升降板包括升降主板、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均与升降主板铰接,左侧翼板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左侧翼板相对升降主板翻转的第三驱动件,右侧翼板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右侧翼板相对升降主板翻转的第四驱动件;所述床板、头部升降板、升降主板、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上均设有软床垫,软床垫的上方铺设有床单,所述床板的两侧边均设有用于收卷床单的收卷组件,收卷组件包括收卷辊和用于驱动收卷辊转动的第五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的下方设有底板,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均固定安装于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辊上开设有供床单贯穿的径向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单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面,所述收卷辊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公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体位控制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床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春梅曾冬梅王玉姝邵艳霞黄睿张芳利王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