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吹风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756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吹风,属于电吹风技术领域。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体组件,所述外壳体组件上形成容置腔和安装腔,所述外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内壳体组件,所述内壳体组件内形成气流通道;内压紧件,所述内压紧件的部分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内壳体组件抵接并将所述内壳体组件限位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机芯组件,所述机芯组件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通过外壳体组件形成风筒部分和手柄部分,内壳体组件上的气流通道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连通,内壳体组件与机芯组件进行整体装配,内压紧件将内壳体组件限位在外壳体组件上,电吹风内部结构布置紧凑合理,电吹风的安装结构更简便的同时确保了电吹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吹风,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吹风。


技术介绍

1、电吹风是常用的电器,一般包括风筒和手柄,风筒内设有加热组件和控制模块。现有的常常会存在风筒与手柄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如果采用较多的螺钉紧固件进行固定,或者使用大量的化学复合材料胶水等紧固材料,会存在安装工序多、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吹风的风筒和手柄之间安装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吹风。

2、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体组件,所述外壳体组件上形成容置腔和安装腔,所述容置腔和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外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内壳体组件,所述内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组件上,所述内壳体组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内壳体组件内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内压紧件,所述内压紧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组件上且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内压紧件的部分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内壳体组件抵接并将所述内壳体组件限位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机芯组件,所述机芯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组件上,所述机芯组件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吹风,通过外壳体组件形成风筒部分和手柄部分,外壳体组件的风筒部分形成容置腔以容纳内壳体组件,外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与容置腔连通,使电吹风的风筒部分具有进风和出风的功能。内壳体组件安装于容置腔内,内壳体组件上的气流通道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连通,在内壳体组件的气流通道内安装机芯组件,机芯组件能够将外界气流导入到气流通道内并对气流加热,设置内壳体组件与机芯组件进行整体的装配,使电吹风内部结构布置更加紧凑合理,同时可将电吹风整体体积小型化,便于收纳或携带。在外壳体组件的手柄部分内安装内压紧件,内压紧件的部分可延伸至容置腔内与内壳体组件抵接,内压紧件将内壳体组件限位在外壳体组件上,使电吹风的安装结构更简便的同时确保了电吹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组件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和后盖,所述前壳体的部分和后壳体装配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前壳体上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后盖上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后盖的部分穿过所述后壳体的部分后盖设在所述前壳体上,所述前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前壳体和后壳体适配安装形成电吹风的风筒部分和手柄部分,且前壳体和后壳体装配形成安装腔,内压紧件安装在安装腔内且部分延伸至容置腔内与内壳体组件抵接,内压紧件可进一步将内壳体组件限位在外壳体组件上,简化电吹风外壳组装结构的同时又能确保电吹风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将后盖穿过后壳体的部分后盖设在前壳体上,后盖可进一步压紧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的装配,使电吹风外壳的装配更加稳定可靠。通过前壳体一体成形,前壳体与后壳体装配后形成风筒部分和手柄部分,此设计简化了电吹风外壳的安装工序,但有效保证了电吹风壳体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包括风筒壳体和第一手柄壳体,所述风筒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一手柄壳体,所述风筒壳体上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风筒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后壳体包括第二手柄壳体和外翻结构,所述外翻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手柄壳体上且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手柄壳体与所述第一手柄壳体适配安装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外翻结构适配安装在所述风筒壳体上。通过风筒主体和第一手柄壳体组成前壳体,前壳体一体成形形成电吹风的风筒部分和手柄部分的一部分,风筒壳体上设有容置腔以容纳内壳体组件,风筒壳体上还设有第一出风口。前壳体和后壳体适配安装形成电吹风的风筒部分和手柄部分,其中第一手柄壳体和第二手柄壳体适配安装组成电吹风的手柄部分,且第一手柄壳体和第二手柄壳体装配形成安装腔,使内压紧件可以安装于安装腔内并与第一手柄壳体之间配合形成控制组件安装区。外翻结构适配安装在风筒壳体上,进一步使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的装配更稳定和更牢固。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筒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通过在风筒壳体上设有开口,开口将容置腔与安装腔连通,即内压紧件的部分能够穿过开口延伸至容置腔内并将内壳体组件限位在外壳体组件上,通过开口的设计,可实现内压紧件对内壳体组件的限位,使电吹风的安装结构更简易的同时确保了电吹风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壳体上形成第一限位区,所述第一手柄壳体上设有按键口和滑动开关口,所述按键口和所述滑动开关口与所述第一限位区连通。通过在第一手柄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区以对控制件进行限位,在第一手柄壳体上设有按键口和滑动开关口,可在按键口和滑动开关口处分别安装按键和滑动开关,并使按键和滑动开关与控制件联动,故通过调节按键和滑动开关即可控制控制件。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包括若干个进风孔。通过设置在后盖上的第一进风口由多个进风孔组成,外界气流可通过若干个进风孔进入到气流通道内,若干个进风孔均匀分布在后盖上,使后盖仍具有一定的遮盖力,能够对内部组件进行保护。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压紧件包括内压紧件本体、连接部和抵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抵接部间隔设置在所述内压紧件本体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外壳体组件适配安装,所述内压紧件本体、所述抵接部和所述外壳体组件配合形成控制组件安装区。通过内压紧件上设有连接部和抵接部,连接部可与外壳体组件适配安装,使内压紧件本体、抵接部和外壳体组件配合形成控制组件安装区,若在控制组件安装区安装控制件,抵接部能够将控制件牢牢的抵接限位在控制组件安装区内,避免控制件容易发生松动和移位,导致电吹风的控制作用不灵敏或不起作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组件包括风机套筒和隔热套筒,所述风机套筒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组件上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端,所述隔热套筒套设在所述风机套筒的部分上,所述风机套筒与所述隔热套筒配合形成气流通道,所述隔热套筒位于所述容置腔内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通过风机套筒与隔热套筒装配形成内壳体组件,且风机套筒与隔热套筒能够配合形成气流通道,风机套筒位于容置腔内靠近第一进风口的一端,隔热套筒位于容置腔内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一端,可在风机套筒和隔热套筒内分别安装风机和加热件,故风机可将外界气流导入至气流通道内,加热件可将气流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芯组件包括风机组件和加热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组件上,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上,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端,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流经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通过将风机组件设置于内壳体组件中的风机套筒内,将加热组件设置于隔热套筒内,风机组件位于气流通道内靠近第一进风口的一端,加热组件位于气流通道内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一端,风机组件可将外界气流从第一进风口导入气流通道内,加热组件可对流经气流通道的气流进行加热,加热过的气流将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组件(1)包括前壳体(11)、后壳体(12)和后盖(13),所述前壳体(11)的部分和后壳体(12)装配形成所述安装腔(104),所述前壳体(11)上形成所述容置腔(101),所述后盖(13)上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102),所述后盖(13)的部分穿过所述后壳体(12)的部分后盖设在所述前壳体(11)上,所述前壳体(11)上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1)包括风筒壳体(111)和第一手柄壳体(112),所述风筒壳体(111)上设有所述第一手柄壳体(112),所述风筒壳体(111)上形成所述容置腔(101),所述风筒壳体(111)上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103),所述后壳体(12)包括第二手柄壳体(121)和外翻结构(122),所述外翻结构(122)设置在所述第二手柄壳体(121)上且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手柄壳体(121)与所述第一手柄壳体(112)适配安装形成所述安装腔(104),所述外翻结构(122)适配安装在所述风筒壳体(1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壳体(111)上设有开口(105),所述开口(105)将所述容置腔(101)与所述安装腔(10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壳体(112)上形成第一限位区(106),所述第一手柄壳体(112)上设有按键口(107)和滑动开关口(108),所述按键口(107)和所述滑动开关口(108)与所述第一限位区(10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02)包括若干个进风孔(10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紧件(3)包括内压紧件本体(31)、连接部(32)和抵接部(33),所述连接部(32)和所述抵接部(33)间隔设置在所述内压紧件本体(31)上,所述连接部(32)与所述外壳体组件(1)适配安装,所述内压紧件本体(31)、所述抵接部(33)和所述外壳体组件(1)配合形成控制组件安装区(3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组件(2)包括风机套筒(21)和隔热套筒(22),所述风机套筒(21)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组件(1)上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102)的一端,所述隔热套筒(22)套设在所述风机套筒(21)的部分上,所述风机套筒(21)与所述隔热套筒(22)配合形成气流通道(201),所述隔热套筒(22)位于所述容置腔(101)内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03)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组件(4)包括风机组件(41)和加热组件(42),所述风机组件(41)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组件(2)上,所述加热组件(42)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41)上,所述风机组件(41)位于所述气流通道(201)内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102)的一端,所述加热组件(42)位于所述气流通道(201)内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03)的一端,所述加热组件(42)用于加热流经所述气流通道(201)内的气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组件(5),所述控制组件(5)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组件(1)和/或所述内压紧件(3)上,所述内压紧件(3)与所述外壳体组件(1)配合形成控制组件安装区(301),所述控制组件(5)限位于所述控制组件安装区(301)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组件(1)包括前壳体(11)、后壳体(12)和后盖(13),所述前壳体(11)的部分和后壳体(12)装配形成所述安装腔(104),所述前壳体(11)上形成所述容置腔(101),所述后盖(13)上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102),所述后盖(13)的部分穿过所述后壳体(12)的部分后盖设在所述前壳体(11)上,所述前壳体(11)上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1)包括风筒壳体(111)和第一手柄壳体(112),所述风筒壳体(111)上设有所述第一手柄壳体(112),所述风筒壳体(111)上形成所述容置腔(101),所述风筒壳体(111)上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103),所述后壳体(12)包括第二手柄壳体(121)和外翻结构(122),所述外翻结构(122)设置在所述第二手柄壳体(121)上且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手柄壳体(121)与所述第一手柄壳体(112)适配安装形成所述安装腔(104),所述外翻结构(122)适配安装在所述风筒壳体(1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壳体(111)上设有开口(105),所述开口(105)将所述容置腔(101)与所述安装腔(10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壳体(112)上形成第一限位区(106),所述第一手柄壳体(112)上设有按键口(107)和滑动开关口(108),所述按键口(107)和所述滑动开关口(108)与所述第一限位区(10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雷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