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75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吹风,属于电吹风技术领域。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体组件,所述外壳体组件上形成容置腔和安装腔,所述外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内壳体组件,所述内壳体组件内形成气流通道;内压紧件,所述内压紧件的部分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内壳体组件抵接并将所述内壳体组件限位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机芯组件,所述机芯组件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通过外壳体组件形成风筒部分和手柄部分,内壳体组件上的气流通道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连通,内壳体组件与机芯组件进行整体装配,内压紧件将内壳体组件限位在外壳体组件上,电吹风内部结构布置紧凑合理,电吹风的安装结构更简便的同时确保了电吹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吹风,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吹风。


技术介绍

1、电吹风是常用的电器,一般包括风筒和手柄,风筒内设有加热组件和控制模块。现有的常常会存在风筒与手柄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如果采用较多的螺钉紧固件进行固定,或者使用大量的化学复合材料胶水等紧固材料,会存在安装工序多、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吹风的风筒和手柄之间安装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吹风。

2、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体组件,所述外壳体组件上形成容置腔和安装腔,所述容置腔和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外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内壳体组件,所述内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组件上,所述内壳体组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内壳体组件内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内压紧件,所述内压紧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组件上且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内压紧件的部分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内壳体组件抵接并将所述内壳体组件限位在所述壳体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组件(1)包括前壳体(11)、后壳体(12)和后盖(13),所述前壳体(11)的部分和后壳体(12)装配形成所述安装腔(104),所述前壳体(11)上形成所述容置腔(101),所述后盖(13)上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102),所述后盖(13)的部分穿过所述后壳体(12)的部分后盖设在所述前壳体(11)上,所述前壳体(11)上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1)包括风筒壳体(111)和第一手柄壳体(112),所述风筒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组件(1)包括前壳体(11)、后壳体(12)和后盖(13),所述前壳体(11)的部分和后壳体(12)装配形成所述安装腔(104),所述前壳体(11)上形成所述容置腔(101),所述后盖(13)上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102),所述后盖(13)的部分穿过所述后壳体(12)的部分后盖设在所述前壳体(11)上,所述前壳体(11)上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1)包括风筒壳体(111)和第一手柄壳体(112),所述风筒壳体(111)上设有所述第一手柄壳体(112),所述风筒壳体(111)上形成所述容置腔(101),所述风筒壳体(111)上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103),所述后壳体(12)包括第二手柄壳体(121)和外翻结构(122),所述外翻结构(122)设置在所述第二手柄壳体(121)上且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手柄壳体(121)与所述第一手柄壳体(112)适配安装形成所述安装腔(104),所述外翻结构(122)适配安装在所述风筒壳体(1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壳体(111)上设有开口(105),所述开口(105)将所述容置腔(101)与所述安装腔(10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壳体(112)上形成第一限位区(106),所述第一手柄壳体(112)上设有按键口(107)和滑动开关口(108),所述按键口(107)和所述滑动开关口(108)与所述第一限位区(10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雷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