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各向异性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各向异性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0699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型构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各向异性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为了使计算结果具有合理性和普遍性,针对WM函数、傅里叶变化和机械加工三种方式生成分形表面;步骤2:测量异性表面的表面维数与竖直方向轮廓和水平方向轮廓的关系,建立夹角为90°的两条轮廓维数与粗糙表面维数的关系;步骤3:测量任意角度轮廓维数与水平、竖直方向轮廓维数的关系,进而得到任意两条轮廓维数与表面维数的关系;步骤4:改变分形参数,重复步骤2与步骤3的步骤,完善异性表面维数与轮廓维数之间的关系。确保各向异性表计算结果的唯一性,提高分形接触模型的计算精度,为后续分形接触模型的建立提供前期的理论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函数模型算法,具体为一种各向异性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各向异性表面中,虽然表面分形维数是一个定值,但是各个方向的轮廓分形维数是不同的。表面分形维数为一定值,轮廓分形维数不同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表面形貌。分形维数是分形接触模型中必不可少的参数。经典分形接触模型中采用的分形维数为表面分形维数,从而导致表面维数相同而形貌不同的分形表面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这明显是不合理的,且实际机加工表面中如铣削,磨削等粗糙表面各向异性更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张基于图神经网络结构的分割模型,确保各向异性表面计算结果的唯一性,提高分形接触模型的计算精度,为后续分形接触模型的建立提供前期的理论基础。

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各向异性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1:为了使计算结果具有合理性和普遍性,针对wm函数、傅里叶变化和机械加工三种方式生成分形表面;

4、步骤2:测量异性表面的表面维数与竖直方向轮廓和水平方向轮廓的关系,建立夹角为90°的两条轮廓维数与粗糙表面维数的关系;

5、步骤3:测量任意角度轮廓维数与水平、竖直方向轮廓维数的关系,进而得到任意两条轮廓维数与表面维数的关系;

6、步骤4:改变分形参数,重复步骤2与步骤3的步骤,完善异性表面维数与轮廓维数之间的关系。

7、优选的,步骤1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8、步骤1.1:wm函数构造各向异性粗糙表面;

9、通过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wm函数叠加模拟粗糙表面z(x,y)由公式(1)生成:

10、

11、公式(1)中:x,y为两方向坐标,gx为水平方向x的尺度参数,gy为竖直方向y的尺度参数,dx为x方向轮廓分形维数,dy为y方向轮廓分形维数,γ为频率系数,取γ=1.5,n为频率指数,其中nmin为最小频率指数;

12、步骤1.2:傅里叶变换生成各向异性粗糙表面;

13、通过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傅里叶变换叠加模拟粗糙表面z(x,y),由公式(2)生成:

14、

15、公式(2)中:p,q为两方向坐标,gx为水平方向p的尺度参数,gy为竖直方向q的尺度参数,m、n分别为两方向的采样点数,k、l分别为两方向的频率序号,δx、δy分别为两方向采样间隔;φk、φl为随机相位,通常均匀分布;

16、步骤1.3:机加工表面得到各项异性粗糙表面;

17、通过选铣削、磨削、车削任意一种方式对平面进行加工,进行观测,得到机械加工真实各向异性粗糙表面。

18、优选的,所述步骤2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19、步骤2.1:wm函数生成表面;

20、选取x,y方向不同数值的分形维数dx、dy,(1<dx<2)(1<dy<2),两向尺度参数g,频率指数n,采样点数n,采样长度l均在范围内取相同值,模拟生成各种不同的各向异性粗糙表面,多次数据测量,将数据进行拟合,以下数据是在尺度参数gx=尺度参数gy=1e-15,频率指数n=1:50,采样点数1000×1000,采样长度0.0667米时测得,通过分形布朗法测量粗糙表面维数,分形布朗法公式为(3):

21、

22、公式(3)中:nδr表示该区域中所有距离为δr的像素对的个数,δr表示一系列整数k=1,2…m,m为整数;δiδr为相邻为δr的两点高度差的绝对值;h是一个随机指数,范围为(0,1);通常所求维数ds=3-h;将上式在对数坐标下求解h,进而求出表面维数;进而得到竖直和水平轮廓维数与表面维数的关系;

23、对此数据进行非线性曲面拟合,得到经验公式(4):

24、ds=-0.075dy+0.877dx+1.288 dx<dy  (4);

25、ds为表面分形维数,根据经验公式得出dy前系数很小,dy在1到2之间变化时,-0.075dy的值最大为0.15,对计算影响非常小,经计算最大误差在5%左右,因此将公式近似表示为公式(5):

26、ds=min(dx,dy)+1  (5);

27、min(dx,dy)为取dx、dy中较小的分形维数值,因此得到在参数相同情况下,表面维数的计算通过公式(5)求得;

28、步骤2.2:傅里叶变换生成表面;

29、参数选择与wm函数完全相同,重复上述方法;

30、非线性拟合后可得到公式(6);

31、ds=-0.005dy+0.91dx+1.12 dx<dy                (6);

32、与wm函数得到结论基本一致,因此将公式(6)近似表示为公式(5)。

33、优选的,所述步骤(3)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34、根据结构函数法对不同方向的轮廓维数进行测量,测量方法为公式(7)、公式(8)

35、s(τ)=<[z(x+τ)-z(x)]2>=cτ4-2d               (7);

36、

37、公式(7)、(8)中:τ为两点间隔;z(x+τ)-z(x)为间隔为τ的两点高度差;c是一个常数,由公式(8)求得;g为尺度参数;d为分形维数;γ为伽玛函数,s(τ)为结构函数,求轮廓高度的均方差;

38、dx值与轮廓维数值和两轮廓夹角α拟合得出经验公式(9)、公式(10);

39、dr=1.2×min(dx,dy)·cosα 0°<α<45°         (9);

40、

41、dx值与轮廓维数值和两轮廓夹角拟合得出经验公式公式(11)、公式(12);

42、dr=1.15×min(dx,dy)·cosα0°<α<45°       (11);

43、

44、公式中:dr为任意方向轮廓维数值;α为两轮廓之间的夹角。

45、因此拟合总的具体关系为公式(13)、公式(14);

46、dr=1.175×min(dx,dy)·cosα 0°<α<45°       (13);

47、

48、优选的,所述步骤(4)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49、4.1改变尺度参数g对表面维数的影响;

50、改变两个方向的尺度参数g对表面维数的影响,多次数据测量得到初始参数;

51、拟合的公式形式为(16);

52、

53、公式(16)中:dx为x方向轮廓分形维数,dy为y方向轮廓分形维数,其中dy+1是控制粗糙表面的最大维数,dx-dy控制粗糙表面维数变化区间,x0为恰好达到中间维数时的gx/gy在对数下的数值大小,p值控制维数变化的陡度;多次数据测量得到dx、dy不同时对x0和p值大小有关;

54、将dx、dy的值与x0、p值进行非线性曲面拟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各向异性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各向异性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各向异性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各向异性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各向异性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各向异性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各向异性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各向异性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路群原园邓少华刘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