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635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中,弹性卡爪的弹性端受到卡爪支撑件的支撑从而能够撑起,弹性卡爪的弹性端设置有外螺纹而能够与下壳体的第三端内侧螺纹连接,对接公头与对接母头对接连接后母头液压通道适于连通至公头液压通道,从而实现液控管线的对接连接,原边线圈装置与副边线圈装置也通过无线电连接实现连通,从而实现电控管线的对接连接。当需要对接公头与对接母头脱离接触时,可通过地面环空打压方式,使得卡爪支撑件失去对弹性卡爪的支撑,进而使得弹性卡爪径向收缩,弹性卡爪弹性端上的外螺纹与对接母头的上外壳的内螺纹失去连接,从而实现对接公头与对接母头的脱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工程智能完井,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


技术介绍

1、智能完井井下电液复合控制完井技术是采用一根电控管线和两个液控管线对井下多个产层流体进行长期监测和控制,电控管线和液控管线需要与地面控制系统连接。

2、由于智能井存在多个封隔器实现管柱与套管间分层封隔,完井管柱在遇到检泵或井下发生故障时,需要将井下全部管柱起出,才能进行相应作业,起下管柱作业周期长,成本高,起下时容易造成电控管线和液控管线损伤、脱落等。

3、因此必须需要井下对接工具,能够实现智能完井管柱、电控管线和液控管线在工作时接通,在起出时,与留井管柱脱开,同时能够实现电控管线和液控管线的断开分离。

4、现有的井下对接工具仅能实现管柱和液控管线的对接,无法实现液控管线和电控管线的同时对接,不能满足智能完井井下电液复合控完井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既能实现井下生产管柱和留井管柱的分离和快速准确对接,也能进行对接公头以及对接母头的液控管线和电控管线的快速准确地对接。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包括对接公头和对接母头,其中,对接公头包括:

4、阀芯,具有沿轴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设置有位于其内部的公头液压通道、以及实现所述公头液压通道连通至所述阀芯外侧的第一通孔;

5、弹性卡爪,具有沿轴向的固接端和弹性端,所述固接端靠近所述阀芯的第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阀芯外周面,所述弹性端分瓣设置且朝所述第二端延伸,所述弹性卡爪内侧设置有卡爪支撑件以及第一锁定弹簧,所述卡爪支撑件具有支撑所述弹性端内侧面的第一位置、以及远离所述弹性端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锁定弹簧适于施加使所述卡爪支撑件自所述第二位置回位至所述第一位置的弹性力;以及

6、原边线圈装置,设置于所述阀芯外周面;

7、对接母头包括:

8、下壳体,具有沿轴向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且内形成有适于供所述阀芯穿置的轴向通孔,所述第三端螺纹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内侧适于与所述固接端螺纹连接,所述第四端设置有位于其内部的母头液压通道、以及实现所述母头液压通道连通至所述轴向通孔的第二通孔;

9、下接头,穿置于所述轴向通孔且与所述第四端螺纹连接,且具有位于第二通孔靠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的第五端、以及显露于所述第四端外的第六端,在所述第三端内侧与所述固接端螺纹连接后,所述阀芯与所述下接头相连通且所述母头液压通道适于连通至所述公头液压通道;以及

10、副边线圈装置,对应所述原边线圈装置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侧面,以与所述原边线圈装置之间实现电源以及信号的无线传输。

11、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中,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形成有内螺纹安装位,所述内螺纹安装位螺纹连接有上接头密封盖,所述上接头密封盖内侧设置有上接头,所述上接头内部与所述阀芯连通,所述上接头外周面开设有第一电池槽用以设置与所述原边线圈装置电连接的电池板。

12、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中,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上接头之间设置有端面密封件;所述上接头与所述上接头密封盖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密封圈,若干所述第一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池槽的相对两侧。

13、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中,所述第一锁定弹簧设置于所述卡爪支撑件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一锁定弹簧背离所述卡爪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设置,相对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卡爪支撑件,所述弹性端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凸部用以抵接所述卡爪支撑件背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阀芯外周面凹设有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内侧的弹簧安装位,所述弹簧安装位设置有第二锁定弹簧,所述第二锁定弹簧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凸部的内侧。

14、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中,所述阀芯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用以与所述卡爪支撑件内侧密封接触,所述限位凸部内侧面设置有用以第三密封圈与所述阀芯外周面密封接触。

15、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中,所述阀芯外周面可滑动设置有公头滑套,所述公头滑套具有密封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三位置、以及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第四位置;所述阀芯外周面设置有公滑套弹簧用以施加使所述公头滑套自所述第四位置回位至所述第三位置的弹性力。

16、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中,所述公头滑套内侧面设置有第四密封圈用以与所述阀芯外周面密封接触,外周面设置有公头滑套罩,且所述公头滑套外周面设置有第五密封圈用以与所述公头滑套罩内侧面密封接触。

17、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中,所述下壳体内侧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侧的组合密封圈组件,所述组合密封圈组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径向通孔,所述组合密封圈组件靠近所述第三端的一侧设置为限位面,用以抵推所述公头滑套自所述第三位置移动至所述第四位置。

18、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中,所述下壳体内侧可滑动设置有母头滑套,所述母头滑套具有密封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五位置、以及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第六位置,在所述第三端内侧与所述固接端螺纹连接后,所述第二端适于抵推所述母头滑套自所述第五位置移动至所述第六位置;所述下接头外周面设置有母头滑动弹簧用以施加使所述母头滑套自所述第六位置回位至所述第五位置的弹性力。

19、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中,所述第五端外周面设置有限位凸环,所述母头滑动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凸环、另一端弹性连接于所述母头滑套,所述母头滑套包括靠近所述母头滑动弹簧的限位端和密封端,所述限位端适于与所述组合密封圈组件靠近所述母头滑动弹簧的一侧抵接,所述密封端适于:在所述母头滑套位于所述第五位置时密封所述径向通孔,在所述母头滑套位于所述第六位置时打开所述径向通孔;所述下接头的位于所述限位凸环背离所述母头滑动弹簧的一侧外周面,设置有第二电池槽用以设置与所述副边线圈装置电连接的电池板,所述第二电池槽外侧可拆卸地盖设有下接头密封盖。

20、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中,所述原边线圈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所述阀芯的外周面,且包括沿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原边左密封隔套、第一原边线圈、原边无磁隔套、第二原边线圈以及原边右密封隔套,所述第一原边线圈以及所述第二原边线圈外周面覆设有原边碳纤维管。

21、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中,所述原边左密封隔套及所述原边右密封隔套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第六密封圈用以与所述阀芯外周面密封接触,所述原边左密封隔套、所述原边无磁隔套、以及所述原边右密封隔套的外周面,分别设置有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公头和对接母头,其中,对接公头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公头和对接母头,其中,对接公头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井井下湿接头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仁军邱浩侯泽宁文敏曹砚锋齐致远黄辉潘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