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冷适应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冷适应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0629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适应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将硝酸锌或硝酸钴或二者的混合物溶于甲醇得到溶液A;将咪唑类配体溶于甲醇得到溶液B;溶液A与溶液B混合后在25~60℃下回流搅拌得到结晶沉淀;对结晶沉淀清洗并干燥,在氮气氛围下于900℃热解3h,之后用盐酸溶液搅拌处理并清洗干燥,然后再次在氮气氛围下于900℃热解1h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制备的纳米酶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600~1000m<supgt;2</supgt;/g,含吡啶氮、吡咯氮和石墨氮等活性成分;用含硝酸钴的原料制备的纳米酶内部还含有Co‑N<subgt;x</subgt;(x=2‑6)活性成分,该纳米酶在低温(5℃)下具有优异的类酶活性和稳定性,可适应极寒工业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制备,具体涉及一种冷适应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生物催化剂(即生物酶),因高效和高选择性等特性,正逐渐成为用于加速化学反应的理想之选。目前,地球上超过四分之三的环境,例如南极、北极和深海水域均为低温环境,通常低于5℃。科研工作者对该类环境下的生物酶(冷适应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下仍可以保持较高的活性,在工业催化方面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然而,大多数天然冷适应酶的获取需要在极端环境下进行样本筛选,再经过后续分离、提纯、发酵或克隆等一系列繁琐的步骤,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天然冷适应酶对温度环境极其敏感,在储存或使用过程中极易失活,严重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2007年,yan课题组发现fe3o4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并用fe3o4 nps代替酶联免疫反应中的生物酶,成功用于疾病标志物的检测。2013年,wei和wang将具有类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定义为纳米酶。与生物酶相比,纳米酶具有易于制备、成本低和稳定性高等特点,在可持续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与生物酶类似,大部分纳米酶的温度曲线具有抛物线的形状,最佳使用温度通常在20~40℃之间,在低温环境下活性大幅降低,不能适应极端环境的应用场景。因此,亟需开发高效、稳定的冷适应纳米酶,以克服传统纳米酶制备技术的弊端,充分发挥其在工业催化中的潜力,推动纳米技术与生物催化技术的融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适应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利用zn(no3)2·6h2o或co(no3)2·6h2o或zn(no3)2·6h2o与co(no3)2·6h2o的混合物与咪唑类有机配体混合,以形成沸石咪唑酯骨架(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zif)结构材料,对上述产物进行热解、酸洗和二次热解处理后获即得。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便,条件温和,无技术壁垒,经济和时间成本较低,所制备的冷适应纳米酶具有显著的类氧化酶活性,在低温环境下(5℃)催化活性高,适用于极端工业环境,同时具有优异的底物亲和力及杰出的储存和使用稳定性。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1)将zn(no3)2·6h2o或co(no3)2·6h2o或zn(no3)2·6h2o与co(no3)2·6h2o的混合物溶于甲醇中,得到溶液a;

4、(2)将咪唑类有机配体溶于甲醇中得到溶液b;

5、(3)将溶液b注入到溶液a中,并在25~60℃下回流搅拌30min,得到结晶沉淀;

6、(4)用甲醇对所制备的结晶沉淀离心清洗三次,并于60℃真空干燥24h;

7、(5)将步骤(4)干燥后的产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于900℃热解3h,将热解后的材料用hcl溶液于80℃搅拌处理8h后,用去离子水离心清洗三次,并在60℃下真空干燥24h;

8、(6)将步骤(5)干燥后的产物再次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于900℃热解1h,获得冷适应纳米酶。

9、进一步地,步骤(1)中还可以在溶液a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10、较佳地,表面活性剂选用聚丙二醇-嵌段-聚乙二醇-嵌段-聚丙二醇、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11、较佳地,溶液a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01~0.04g/ml。

12、较佳地,步骤(1)中co(no3)2·6h2o与zn(no3)2·6h2o的摩尔比为4:9或9:4或6:7或0:13或13:0。

13、较佳地,所述的咪唑类有机配体选用咪唑、2-甲基咪唑、苯并咪唑中的任意一种,且咪唑类有机配体在溶液b中的浓度为0.8mmol/ml。

14、较佳地,hcl溶液的浓度为2mol/l;管式炉的升温速率为5℃/min。

15、按照前述方法制备的冷适应纳米酶具有多孔结构,其比表面积为600~1000m2/g,形貌呈现出类菱形十二面体的形状,颗粒大小为400~500nm,如果步骤(1)的原料包含co(no3)2·6h2o,则制备的冷适应纳米酶的颗粒表面还有碳纳米管形成,碳纳米管的外径为20~30nm,呈竹节形状。

16、按照前述方法加入表面活性剂之后制备的冷适应纳米酶为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600~1000m2/g,形貌呈现出类菱形十二面体的形状,颗粒大小为200nm,如果步骤(1)的原料包含co(no3)2·6h2o,则制备的冷适应纳米酶的颗粒表面还有碳纳米管形成,碳纳米管的外径为20~30nm,呈竹节形状。

17、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冷适应纳米酶具有显著的类氧化酶活性,可在氧气存在下,用于催化氧化常见底物,例如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邻苯二胺(o-phenylenediamine,opd)或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上述底物在酶联免疫吸附和生物传感等领域是不可或缺的信号元件,起到关键作用。

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达到显著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9、(1)制备方法简单

20、冷适应生物酶的获取需要在极端条件下对生物样品进行筛选,再经过后续的分离、提纯、发酵或克隆等繁琐步骤。传统制备过程涉及到固体底物培养物提取、细胞提取、固体分离、膜分离、凝胶过滤、吸附、沉淀、转换储存等复杂技术。相比于传统制备过程,本专利技术的冷适应纳米酶仅需在温和条件下,回流搅拌前驱体溶液生成zif结晶后,进行热解、酸洗和二次热解步骤即可获得。因而操作过程简单,无技术壁垒,适于批量生产。

21、(2)经济和时间成本较低

22、冷适应生物酶的获取需要生物样品、低温离心机、冷冻干燥设备、超滤设备、液氮、色谱或色谱质谱联用设备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相比于冷适应生物酶的制造过程,本专利技术冷适应纳米酶的合成仅需常见的化工原料和简单设备,操作步骤少,需要的设备简单,经济和时间成本较低。

23、(3)催化活性高和冷适应性强

24、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冷适应纳米酶因具有氮掺杂碳或co-nx活性位点,并且具有较小的粒径和高的比表面积等优势,因此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中vmax大于100nmol/l·s,说明其具有优异的类氧化酶催化活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冷适应纳米酶在低温环境下(5℃)可维持较高的催化水平,表现出优异的冷适应性,适用于极端工业环境。

25、(4)对底物亲和力好

26、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冷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在溶液A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选用聚丙二醇-嵌段-聚乙二醇-嵌段-聚丙二醇、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溶液A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01~0.04g/m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Co(NO3)2·6H2O与Zn(NO3)2·6H2O的摩尔比为4:9或9:4或6:7或0:13或13:0。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咪唑类有机配体选用咪唑、2-甲基咪唑、苯并咪唑中的任意一种,且咪唑类有机配体在溶液B中的浓度为0.8mmol/mL。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HCl溶液的浓度为2mol/L;管式炉的升温速率为5℃/min。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备的冷适应纳米酶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600~1000m2/g,形貌呈现出类菱形十二面体的形状,颗粒大小为400~500nm;如果步骤(1)的原料包含Co(NO3)2·6H2O,则制备的冷适应纳米酶的颗粒表面还有碳纳米管形成,碳纳米管的外径为20~30nm,呈竹节形状。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备的冷适应纳米酶为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600~1000m2/g,形貌呈现出类菱形十二面体的形状,颗粒大小为200nm;如果步骤(1)的原料包含Co(NO3)2·6H2O,则制备的冷适应纳米酶的颗粒表面还有碳纳米管形成,碳纳米管的外径为20~30nm,呈竹节形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在溶液a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选用聚丙二醇-嵌段-聚乙二醇-嵌段-聚丙二醇、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溶液a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01~0.04g/m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co(no3)2·6h2o与zn(no3)2·6h2o的摩尔比为4:9或9:4或6:7或0:13或13:0。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冷适应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咪唑类有机配体选用咪唑、2-甲基咪唑、苯并咪唑中的任意一种,且咪唑类有机配体在溶液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逍赵丽红张拦张少文赵丹王芳王万慧程绍娟李现东杜加伟马大宝丁煊祺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