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520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包括炉喉本体,所述炉喉本体一侧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炉喉本体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一侧通过液压缸与所述炉喉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四角处均设置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上端连接有拉杆。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密封圈、密封槽、耐高温橡胶垫、密封块、隔热保温层、限位弹簧、限位板以及拉杆的设计,在对装置进行使用时,密封圈配合密封槽的挤压以及耐高温橡胶垫之间的密封,保证了装置的密封性,配合密封块对炉喉以及盖体接口处进行密封,同时配合隔热保温层对炉喉本体的隔温作用,避免出现热量外散的情况,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密封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1、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炉喉为高炉炉型的最上面部分,呈圆筒形的一段。

2、专利号为cn20231030877.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废旧橡胶制品裂解炉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壳体、隔热保温筒体、密封件、密封件压紧组件和密封件压紧轴向补偿单元,所述隔热保温简体的内侧端与裂解炉炉体的前端或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壳体套装在隔热保温筒体外面,在密封壳体与隔热保温简体之间形成环空区域,所述密封件填充在密封壳体与隔热保温简体之间的环空区域中,所述密封件压紧组件包括压紧环和压紧盘,所述压紧环布置在密封件外侧端,所述压紧盘布置在密封件的内侧端,压紧盘与密封件压紧轴向补偿单元配装。

3、上述专利所述的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通过使用耐高温橡胶垫对炉喉出口处进行密封,上述方法虽然能够满足装置的密封效果,但是在对装置进行使用时,密封盖在和退火炉闭合时密封效果不佳,且接口处无法保证密封性,导致退火炉内炉气容易泄漏,同时单一炉喉结构容易导致热量的外散,大大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

3、(二)技术方案

4、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包括炉喉本体,所述炉喉本体一侧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炉喉本体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一侧通过液压缸与所述炉喉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四角处均设置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上端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上端固定有拉环,所述密封圈内位于所述拉杆两侧对称固定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顶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盖体一侧固定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上端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一侧设置有密封橡胶圈,所述密封槽另一侧安装有耐高温橡胶垫,所述炉喉本体内壁上固定有隔热保温层。

5、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一侧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把手,所述延伸块底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炉喉本体内侧顶端固定有内螺纹。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盖体实现对所述炉喉本体的密封作用,所述内螺纹以及所述外螺纹的设计,快速实现了所述盖体的安装与拆卸。

7、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与所述盖体螺钉连接,所述延伸块与所述炉喉本体旋接,所述延伸块与所述盖体螺钉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把手方便对所述盖体进行旋转拆卸,所述延伸块能够有效增大装置的密封性。

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块与所述盖体以及所述炉喉本体插接,所述密封圈以及所述耐高温橡胶垫均与所述延伸块粘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块实现对所述盖体以及所述炉喉本体的拼接处的密封作用,所述密封橡胶圈以及所述耐高温橡胶垫的设计,实现了所述延伸块与所述炉喉本体之间的密封效果。

11、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橡胶槽卡槽连接,所述隔热保温层与所述炉喉本体粘接,所述液压缸与所述炉喉本体螺钉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配合所述密封槽的设计,有效保证了装置的密封效果,所述隔热保温层能够避免装置热量外散。

13、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与所述密封圈螺钉连接,所述盖体与所述炉喉本体旋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液压缸带动了所述密封圈的水平移动,所述盖体实现对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槽以及所述耐高温橡胶垫之间的密封性的挤压。

1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弹簧与所述限位板以及所述密封块均螺钉连接,所述拉杆与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所述拉杆一端与所述限位板螺钉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弹簧、所述拉杆以及所述限位板的设计,快速实现了对密封块的抬起落下。

17、(三)有益效果

18、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为解决现有的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通过使用耐高温橡胶垫对炉喉出口处进行密封,上述方法虽然能够满足装置的密封效果,但是在对装置进行使用时,密封盖在和退火炉闭合时密封效果不佳,且接口处无法保证密封性,导致退火炉内炉气容易泄漏,同时单一炉喉结构容易导致热量的外散,大大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密封圈、密封槽、耐高温橡胶垫、密封块、隔热保温层、限位弹簧、限位板以及拉杆的设计,在对装置进行使用时,密封圈配合密封槽的挤压以及耐高温橡胶垫之间的密封,保证了装置的密封性,配合密封块对炉喉以及盖体接口处进行密封,同时配合隔热保温层对炉喉本体的隔温作用,避免出现热量外散的情况,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喉本体(6),所述炉喉本体(6)一侧设置有盖体(5),所述盖体(5)与所述炉喉本体(6)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3),所述密封圈(3)一侧通过液压缸(1)与所述炉喉本体(6)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3)四角处均设置有密封块(9),所述密封块(9)上端连接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上端固定有拉环(2),所述密封圈(3)内位于所述拉杆(13)两侧对称固定有限位弹簧(7),所述限位弹簧(7)顶端设置有限位板(11),所述盖体(5)一侧固定有延伸块(8),所述延伸块(8)上端开设有密封槽(15),所述密封槽(15)一侧设置有密封橡胶圈(16),所述密封槽(15)另一侧安装有耐高温橡胶垫(17),所述炉喉本体(6)内壁上固定有隔热保温层(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5)一侧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把手(4),所述延伸块(8)底端设置有外螺纹(12),所述炉喉本体(6)内侧顶端固定有内螺纹(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4)与所述盖体(5)螺钉连接,所述延伸块(8)与所述炉喉本体(6)旋接,所述延伸块(8)与所述盖体(5)螺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9)与所述盖体(5)以及所述炉喉本体(6)插接,所述密封橡胶圈(16)以及所述耐高温橡胶垫(17)均与所述延伸块(8)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与所述密封槽(15)卡槽连接,所述隔热保温层(14)与所述炉喉本体(6)粘接,所述液压缸(1)与所述炉喉本体(6)螺钉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1)的伸缩端与所述密封圈(3)螺钉连接,所述盖体(5)与所述炉喉本体(6)旋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弹簧(7)与所述限位板(11)以及所述密封块(9)均螺钉连接,所述拉杆(13)与所述限位板(11)滑动连接,所述拉杆(13)一端与所述限位板(11)螺钉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喉本体(6),所述炉喉本体(6)一侧设置有盖体(5),所述盖体(5)与所述炉喉本体(6)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3),所述密封圈(3)一侧通过液压缸(1)与所述炉喉本体(6)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3)四角处均设置有密封块(9),所述密封块(9)上端连接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上端固定有拉环(2),所述密封圈(3)内位于所述拉杆(13)两侧对称固定有限位弹簧(7),所述限位弹簧(7)顶端设置有限位板(11),所述盖体(5)一侧固定有延伸块(8),所述延伸块(8)上端开设有密封槽(15),所述密封槽(15)一侧设置有密封橡胶圈(16),所述密封槽(15)另一侧安装有耐高温橡胶垫(17),所述炉喉本体(6)内壁上固定有隔热保温层(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5)一侧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把手(4),所述延伸块(8)底端设置有外螺纹(12),所述炉喉本体(6)内侧顶端固定有内螺纹(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炉喉密封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祥光苏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阳江宏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