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0494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包括榆叶梅育苗基质的配制及其不同生长时期的光环境调控技术,测定榆叶梅各个生长时期在适宜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CO2饱和点,以及土壤和榆叶梅的呼吸释放CO2速率,配制适宜榆叶梅生长发育的育苗基质;对榆叶梅种子出苗后进行光环境调控处理,光源为红光、蓝光及远红光LED灯。该方法缩短了榆叶梅的育苗周期,也解决了榆叶梅育苗过程中的季节限制问题,且有效保证了苗木的生产质量,为大规模供应榆叶梅景观造林苗木提供高效、高质且节能的封闭式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苗木植物工厂化育苗,具体涉及一种榆叶梅封闭式植物工厂化育苗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 lindl.)又名小桃红,蔷薇科,桃属,是东北地区常见的绿化树种之一,也是比较常见的早春观花植物。榆叶梅的花期长,枝叶茂密,花繁色艳,在园林绿化、城镇绿化、村屯绿化中深受喜爱,尤其在北方地区广泛栽植。可见榆叶梅的绿化需求量非常大,但在自然条件下榆叶梅的播种时间受季节限制且种子发芽和幼苗发育迟缓,育苗周期长。

2、植物工厂通过高精度环境控制系统实现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及水肥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一方面使植物的生长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提高了苗木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植物工厂内的立体化培育模式很大程度的利用了立体空间,进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此外,通过特定育苗基质的呼吸作用为榆叶梅光合作用补充co2,特定的红光、蓝光及远红光配比为榆叶梅不同生长时期提供适宜的光质条件,最大程度节约能源,降低育苗成本,提高榆叶梅的育苗效率。

3、目前为止,鲜有报道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因此选用适宜的基质配比和育苗环境条件,对榆叶梅苗木规模化生产具有长远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

2、本专利技术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3、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1)种子催芽处理:在播种前7~15天左右,将挑选好的种子浸泡于浓度为250mg/l赤霉素溶液中2~3天,进行催芽;

5、(2)榆叶梅co2饱和点测定:榆叶梅各个生长时期在适宜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设置co2梯度试验,找出榆叶梅各个时期co2饱和点;

6、(3)育苗基质和榆叶梅呼吸速率测定:测定育苗基质的土壤呼吸速率和榆叶梅各个生长时期在适宜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的呼吸速率;

7、(4)育苗基质:榆叶梅育苗基质由有机废弃材料经高温消杀后结合粘质土、保水剂和稳定剂配置而成,通过调节基质配比调节co2释放速率;

8、(5)播种育苗:当榆叶梅种子露白有50%时,每穴2粒播种在充分湿润的基质中,播种深度为种子距离基质表面2~3cm;

9、(6)出苗期:在有榆叶梅苗破土后,开启植物灯照射榆叶梅,红光、蓝光及远红光的光质配比为8:1:1,光照强度分别为80μmol·m-2·s-1、10μmol·m-2·s-1和10μmol·m-2·s-1,总光照强度为100μmol·m-2·s-1,光周期为8h/d;

10、(7)榆叶梅叶面积指数≥4:在榆叶梅叶面积指数≥4的时候,调节植物灯红光、蓝光及远红光的光质配比为5:1:1,光照强度分别为115μmol·m-2·s-1、23μmol·m-2·s-1和23μmol·m-2·s-1,总光照强度为161μmol·m-2·s-1,光周期为10h/d;

11、(8)榆叶梅叶面积指数≥10:在榆叶梅叶面积指数≥10的时候,调节植物灯红光、蓝光及远红光的光质配比为3:1:1,光照强度分别为150μmol·m-2·s-1、50μmol·m-2·s-1和50μmol·m-2·s-1,总光照强度为250μmol·m-2·s-1,光周期为12h/d;

12、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步骤(4)中,所述育苗基质通过配比调节,使得播种期至出苗期的土壤呼吸速率为1.0~3.0μmol·m-2·s-1,满足每天中育苗基质和榆叶梅呼吸释放出的co2的总和应与榆叶梅光合作用co2吸收量相匹配,随着榆叶梅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通过增施氮肥调整育苗基质的碳氮比和添加微生物菌剂相应增加土壤呼吸能力,提高封闭式植物工厂环境中co2释放能力。

13、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步骤(4)中,所述榆叶梅育苗基质中有机废弃材料、粘质土、保水剂和稳定剂的体积占比为为40~50%:50~60%:0.2~0.5%:0.05~0.1%。

14、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步骤(6)、(7)和(8)所述红光波长选用640nm,蓝光波长选用440nm,远红光波长选用730nm。

1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育苗的环境温度采用白天25℃,夜间15℃。

1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步骤(5)中,育苗基质的含水率为40~45%。

17、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步骤(6)、(7)和(8)中,育苗基质的含水率为18~25%。

18、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

19、本专利技术在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通过育苗基质配比和育苗环境精准控制,首先通过育苗基质配比来建立榆叶梅各个生长时期在适宜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co2饱和点与土壤和榆叶梅的呼吸释放co2速率的平衡,通过基质土壤呼吸和榆叶梅呼吸提供榆叶梅生长所需的co2,不需要额外补充;其次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光质配比、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榆叶梅苗木的形态特征和光合速率均具有显著优异的效果;再次,本专利技术通过将led灯珠装在集装箱植物生长架上,一年四季均可育苗,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够保证榆叶梅苗木的质量;最后,本专利技术的育苗基质配比和育苗环境精准控制方式更加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本专利技术为大规模供应榆叶梅苗木提供了一种周期短且节能的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育苗基质通过配比调节,使得播种期至出苗期的土壤呼吸速率为1.0~3.0μmol·m-2·s-1,满足每天中育苗基质和榆叶梅呼吸释放出的CO2的总和应与榆叶梅光合作用CO2吸收量相匹配,随着榆叶梅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通过增施氮肥调整育苗基质的碳氮比和添加微生物菌剂相应增加土壤呼吸能力,提高封闭式植物工厂环境中CO2释放能力,以匹配植物光合作用所需CO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榆叶梅育苗基质中有机废弃材料、粘质土、保水剂和稳定剂的体积占比为40~50%:50~60%:0.2~0.5%:0.05~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7)和(8)所述红光波长选用640nm,蓝光波长选用440nm,远红光波长选用73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育苗的环境温度采用白天25℃,夜间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育苗基质的含水率为40~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7)和(8)中,育苗基质的含水率为18~2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育苗基质通过配比调节,使得播种期至出苗期的土壤呼吸速率为1.0~3.0μmol·m-2·s-1,满足每天中育苗基质和榆叶梅呼吸释放出的co2的总和应与榆叶梅光合作用co2吸收量相匹配,随着榆叶梅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通过增施氮肥调整育苗基质的碳氮比和添加微生物菌剂相应增加土壤呼吸能力,提高封闭式植物工厂环境中co2释放能力,以匹配植物光合作用所需co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叶梅封闭式工厂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榆叶梅育苗基质中有机废弃材料、粘质土、保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式雷李春林王金晓陈天宇刘耀臣曲宁封姣姜硕徐春莹孙佳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