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舱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434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座舱监测装置,包括:外壳,具有相互连通的容纳腔和监测口;监测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且和监测口的位置相对应,监测组件用于监测座舱内的状况;遮挡组件,遮挡组件包括驱动部和遮挡部,驱动部和遮挡部驱动连接,驱动部驱动遮挡部移动,遮挡部用于避让或遮挡监测口。采用该方案,当遮挡部避让监测口时,此时监测组件能够监测座舱内的状况;当遮挡部遮挡监测口时,此时监测组件被遮挡,不能监测座舱内的状况。利用本方案的座舱监测装置,摒弃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手动拨动遮挡部避让或遮挡监测口的方式,本方案能够通过驱动部驱动遮挡部避让或遮挡监测口的方式,从而提高了座舱监测装置的智能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座舱监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舱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用于监测驾驶人员状态的相关技术已经相对较为成熟,通过相应的dms(媒体服务器)相机,可监测驾驶人员有无疲劳驾驶、安全带未系等多种状态,从而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以提示驾驶员注意安全驾驶。

2、现有的座舱监测装置,普遍是通过铰链式翻盖、滑动遮挡板等方式来遮挡镜头,从而起到隐私保护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往往需要人手动去操作翻盖或遮挡板的打开与闭合,而且大部分情况下,翻盖或遮挡板闭合后,车主基本上会忘记再次打开,从而导致相机监测功能长期失效,造成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座舱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座舱监测装置需要手动去操作遮挡板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座舱监测装置,包括:外壳,具有相互连通的容纳腔和监测口;监测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且和监测口的位置相对应,监测组件用于监测座舱内的状况;遮挡组件,遮挡组件包括驱动部和遮挡部,驱动部和遮挡部驱动连接,驱动部驱动遮挡部移动,遮挡部用于避让或遮挡监测口。

3、进一步地,遮挡组件还包括与容纳腔的底壁连接的安装座,遮挡部包括传动结构和遮挡件,驱动部设置在安装座的一侧,传动结构穿设在安装座上,且和安装座转动连接,遮挡件和传动结构限位配合,驱动部和传动结构驱动连接,驱动部驱动传动结构移动,传动结构带动遮挡件沿外壳的长度方向移动,遮挡件用于避让或遮挡监测口。

4、进一步地,传动结构包括丝杆、滑块和导向杆,丝杆穿设在安装座上,且和安装座转动连接,滑块套设在丝杆上,且和丝杆螺纹连接,导向杆设置在安装座上,滑块和导向杆滑动配合,且和遮挡件限位配合,驱动部和丝杆驱动连接,驱动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滑块沿导向杆移动。

5、进一步地,遮挡件为遮挡板,遮挡板具有限位槽,滑块包括第一块体、第二块体和第三块体,第二块体、第三块体均和第一块体连接,第一块体套设在丝杆上,且和丝杆螺纹连接,第二块体和导向杆滑动配合,第三块体的一部分插入限位槽中,且和限位槽限位配合。

6、进一步地,安装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三板体平行,第一板体、第三板体均和第二板体垂直,驱动部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板体上,传动结构穿过第一板体,且和第一板体、第三板体转动连接,第二板体和容纳腔的内壁连接。

7、进一步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具有容纳腔,第二壳体具有监测口。

8、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内壁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台阶面,遮挡部的两端分别和对应的两个导向台阶面滑动配合。

9、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卡扣,第二壳体设置有多个卡环,多个卡扣沿第一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卡环沿第二壳体的轴向间隔设置,卡扣和卡环卡接,多个卡扣和多个卡环一一对应设置。

10、进一步地,座舱监测装置还包括硅胶圈,硅胶圈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硅胶圈用于充填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配合间隙。

11、进一步地,座舱监测装置还包括控制部,监测组件为监测相机,控制部和驱动部电连接,控制部接收指令后控制驱动部转动,监测相机用于监测座舱内的状况。

1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座舱监测装置,包括:外壳,具有相互连通的容纳腔和监测口;监测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且和监测口的位置相对应,监测组件用于监测座舱内的状况;遮挡组件,遮挡组件包括驱动部和遮挡部,驱动部和遮挡部驱动连接,驱动部驱动遮挡部移动,遮挡部用于避让或遮挡监测口。采用该方案,通过将驱动部和遮挡部驱动连接,这样驱动部能够驱动遮挡部移动,使得遮挡部能够避让或遮挡监测口,当遮挡部避让监测口时,此时监测组件能够监测座舱内的状况;当遮挡部遮挡监测口时,此时监测组件被遮挡,不能监测座舱内的状况。利用本方案的座舱监测装置,摒弃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手动拨动遮挡部避让或遮挡监测口的方式,本方案能够通过驱动部驱动遮挡部避让或遮挡监测口的方式,从而提高了座舱监测装置的智能化程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30)还包括与所述容纳腔(11)的底壁连接的安装座(33),所述遮挡部(32)包括传动结构(321)和遮挡件(322),所述驱动部(3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3)的一侧,所述传动结构(321)穿设在所述安装座(33)上,且和所述安装座(33)转动连接,所述遮挡件(322)和所述传动结构(321)限位配合,所述驱动部(31)和所述传动结构(321)驱动连接,所述驱动部(31)驱动所述传动结构(321)移动,所述传动结构(321)带动所述遮挡件(322)沿所述外壳(10)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遮挡件(322)用于避让或遮挡所述监测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321)包括丝杆(3211)、滑块(3212)和导向杆(3213),所述丝杆(3211)穿设在所述安装座(33)上,且和所述安装座(33)转动连接,所述滑块(3212)套设在所述丝杆(3211)上,且和所述丝杆(3211)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3213)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3)上,所述滑块(3212)和所述导向杆(3213)滑动配合,且和所述遮挡件(322)限位配合,所述驱动部(31)和所述丝杆(3211)驱动连接,所述驱动部(31)带动所述丝杆(3211)转动,所述丝杆(3211)带动所述滑块(3212)沿所述导向杆(3213)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322)为遮挡板,所述遮挡板具有限位槽,所述滑块(3212)包括第一块体(3214)、第二块体(3215)和第三块体(3216),所述第二块体(3215)、所述第三块体(3216)均和所述第一块体(3214)连接,所述第一块体(3214)套设在所述丝杆(3211)上,且和所述丝杆(3211)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块体(3215)和所述导向杆(3213)滑动配合,所述第三块体(3216)的一部分插入所述限位槽中,且和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体(331)、第二板体(332)和第三板体(333),所述第一板体(331)和所述第三板体(333)平行,所述第一板体(331)、所述第三板体(333)均和所述第二板体(332)垂直,所述驱动部(31)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板体(331)上,所述传动结构(321)穿过所述第一板体(331),且和所述第一板体(331)、所述第三板体(33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板体(332)和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所述第一壳体(13)和所述第二壳体(14)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3)具有所述容纳腔(11),所述第二壳体(14)具有所述监测口(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3)的内壁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台阶面(131),所述遮挡部(32)的两端分别和对应的两个所述导向台阶面(131)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3)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卡扣(132),所述第二壳体(14)设置有多个卡环(141),多个所述卡扣(132)沿所述第一壳体(13)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卡环(141)沿所述第二壳体(14)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卡扣(132)和所述卡环(141)卡接,多个所述卡扣(132)和多个所述卡环(141)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监测装置还包括硅胶圈(40),所述硅胶圈(4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3)和所述第二壳体(14)之间,所述硅胶圈(40)用于充填所述第一壳体(13)和所述第二壳体(14)的配合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监测装置还包括控制部,所述监测组件(20)为监测相机,所述控制部和所述驱动部(31)电连接,所述控制部接收指令后控制所述驱动部(31)转动,所述监测相机用于监测座舱内的状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30)还包括与所述容纳腔(11)的底壁连接的安装座(33),所述遮挡部(32)包括传动结构(321)和遮挡件(322),所述驱动部(3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3)的一侧,所述传动结构(321)穿设在所述安装座(33)上,且和所述安装座(33)转动连接,所述遮挡件(322)和所述传动结构(321)限位配合,所述驱动部(31)和所述传动结构(321)驱动连接,所述驱动部(31)驱动所述传动结构(321)移动,所述传动结构(321)带动所述遮挡件(322)沿所述外壳(10)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遮挡件(322)用于避让或遮挡所述监测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321)包括丝杆(3211)、滑块(3212)和导向杆(3213),所述丝杆(3211)穿设在所述安装座(33)上,且和所述安装座(33)转动连接,所述滑块(3212)套设在所述丝杆(3211)上,且和所述丝杆(3211)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3213)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3)上,所述滑块(3212)和所述导向杆(3213)滑动配合,且和所述遮挡件(322)限位配合,所述驱动部(31)和所述丝杆(3211)驱动连接,所述驱动部(31)带动所述丝杆(3211)转动,所述丝杆(3211)带动所述滑块(3212)沿所述导向杆(3213)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322)为遮挡板,所述遮挡板具有限位槽,所述滑块(3212)包括第一块体(3214)、第二块体(3215)和第三块体(3216),所述第二块体(3215)、所述第三块体(3216)均和所述第一块体(3214)连接,所述第一块体(3214)套设在所述丝杆(3211)上,且和所述丝杆(3211)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块体(3215)和所述导向杆(3213)滑动配合,所述第三块体(3216)的一部分插入所述限位槽中,且和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舱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龙金卫斌王力潘君许少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锐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