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及MBR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272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及MBR膜组件,包括:支撑板本体,具有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第一卡接定位部,设置于第一板面,包括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具有面向支撑板本体的第一侧边的开口;第二卡接定位部,设置于第二板面,包括第一卡块,用于与相邻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的第一卡槽卡接配合,支撑板本体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相对的两个侧边,第一卡槽的端部具有开口。本技术在安装时,通过第一卡接定位部和第二卡接定位部可以将MBR膜元件牢固的结合一起,在需要更换其中任意一片MBR膜元件时,因为位置相互制约关系,其它MBR膜元件不会发生位置滑动,再将新的MBR膜元件放回时,因此会比较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mbr膜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及mbr膜组件。


技术介绍

1、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和污水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新技术,也称为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相比,具有生化效率高、出水优质稳定、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占地面积小、排泥量小、易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新技术之一。

2、目前,mbr膜元件主要有平板式和中空纤维式。mbr膜元件主要包括膜元件支撑板和分离膜,分离膜通过胶水粘接、热熔焊接和超声波焊接的形式与膜元件支撑板结合成一体。多个mbr膜元件竖直堆放在一起,使其固定在膜箱体上,在膜箱体下方设有爆气装置,构成平板mbr膜组件。平板mbr膜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将平板膜组件沉浸在需要处理的生化池中,生化池中的活性污泥被阻隔在分离膜外面,产水通过分离膜流到支撑板中,最后汇集至导水口抽出。整个过程需要不断爆气,利用水中气泡上升,对分离膜表面进行冲刷,防止活性污泥堵塞分离膜,爆气过程中还可以为微生物降解提供所需要的氧气。

3、现有技术中的一种mbr膜组件包括成对设置的导轨板,导轨板上设置有凹槽,可以将mbr膜元件放置到凹槽中,凹槽的宽度要大于mbr膜元件的厚度,这样设计的优势是mbr膜元件排列整齐,更换单个或多个mbr膜元件的时候方便从mbr膜组件上方取出。此种方案的缺点是在组装时候mbr膜元件仅能由上而下插入的方式安装,组装不方便。

4、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mbr膜组件,在mbr膜元件的一侧板面上设置有固定卯眼,在另一侧板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卯眼配合的固定榫头,固定卯眼为凹槽结构,固定榫头可嵌入和移出固定卯眼,可以限制mbr膜元件的左右相对位移。这种方案可以沿垂直于mbr膜元件板面的方向安装mbr膜元件,无需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的方向安装,满足了低矮空间的安装要求。但是由于mbr膜元件可沿垂直于板面的方向安装,这也使得在垂直于板面的方向上,相邻两个mbr膜元件没有相互限位,在取出一片或多片mbr膜元件后,在mbr膜组件内的其它mbr膜元件就会发生倾斜,以填补空缺的元件空间,在将新的mbr膜元件放置进去的时候就会遇到较大阻力,在不拆卸整个组件情况下,单换其中一个或多个元件有一定的困难。

5、因此,如何在取出mbr膜元件时,不会导致其他mbr膜元件的倾斜,以方便更换新的mbr膜元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以在取出mbr膜元件时,不会导致其他mbr膜元件的倾斜,以方便更换新的mbr膜元件;

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的mbr膜组件。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包括:

5、支撑板本体,具有用于设置分离膜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

6、第一卡接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面,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包括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具有面向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一侧边的开口;

7、第二卡接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板面,所述第二卡接定位部包括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向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二侧边的方向延伸,用于与相邻的所述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的第一卡槽卡接配合,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相对的两个侧边,所述第一卡槽的端部具有开口。

8、可选地,在上述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中,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板面,所述第二卡块、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板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槽;

9、所述第二卡接定位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板面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卡块、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板面之间形成第二卡槽;

10、所述第二卡块用于与相邻的所述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的第二卡槽卡接配合。

11、可选地,在上述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中,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平行。

12、可选地,在上述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卡块相垂直,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垂直。

13、可选地,在上述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中,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卡块的厚度;

14、所述第二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卡块的厚度。

15、可选地,在上述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中,所述第一板面在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

16、所述第二板面在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卡接定位部。

17、可选地,在上述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中,位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一侧边的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为第一侧边第一卡接定位部,所述第一侧边第一卡接定位部的第一连接板为第一侧边第一连接板;

18、位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二侧边的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为第二侧边第一卡接定位部,所述第二侧边第一卡接定位部的第一连接板为第二侧边第一连接板;

19、位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一侧边的所述第二卡接定位部为第一侧边第二卡接定位部,所述第一侧边第二卡接定位部的第二连接板为第一侧边第二连接板;

20、位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二侧边的所述第二卡接定位部为第二侧边第二卡接定位部,所述第二侧边第二卡接定位部的第二连接板为第二侧边第二连接板;

21、所述第二侧边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二侧边的端部,所述第一侧边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一侧边的端部,所述第一侧边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一侧边的端部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侧边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第二侧边的端部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侧边第二连接板的厚度,所述第二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二侧边第一连接板的厚度。

22、可选地,在上述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中,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卡接定位部均为连续结构,且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支撑板本体的边缘;或者,

23、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卡接定位部均为分段式结构,且各段结构位于同一直线上。

24、可选地,在上述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中,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卡接定位部均与所述支撑板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25、本技术提供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支撑板本体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分别设置了第一卡接定位部和第二卡接定位部。第一卡接定位部具有第一卡槽,且该第一卡槽的开口朝向支撑板本体的第一侧边。第二卡接定位部具有第一卡块,第一卡块向支撑板本体的第二侧边的方向延伸。使得在安装平板式mbr膜元件时,沿支撑板本体的第一侧边至第二侧边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板面侧的第二卡接定位部的第一卡块能够通过第一卡槽的开口卡入相邻的平板式mbr膜元件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102)包括第一连接板(1022)和第二卡块(1021),所述第二卡块(102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1022)连接于所述第一板面,所述第二卡块(1021)、所述第一连接板(1022)和所述第一板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槽(10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023)和所述第二卡槽(1033)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支撑板本体(101)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022)和所述第二卡块(1021)相垂直,所述第一卡块(10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032)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02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卡块(1031)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面在所述支撑板本体(101)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1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支撑板本体(101)的第一侧边的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102)为第一侧边第一卡接定位部,所述第一侧边第一卡接定位部的第一连接板(1022)为第一侧边第一连接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102)和所述第二卡接定位部(103)均为连续结构,且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支撑板本体(101)的边缘;或者,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102)和所述第二卡接定位部(103)均与所述支撑板本体(101)为一体式结构。

10.一种MBR膜组件,包括框架和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所述框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102),所述框架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卡接定位部(10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定位部(102)包括第一连接板(1022)和第二卡块(1021),所述第二卡块(102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1022)连接于所述第一板面,所述第二卡块(1021)、所述第一连接板(1022)和所述第一板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槽(10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023)和所述第二卡槽(1033)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支撑板本体(101)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022)和所述第二卡块(1021)相垂直,所述第一卡块(10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032)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02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卡块(1031)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式mbr膜元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面在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中青李宁何福海魏齐杨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瑞阳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