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技术_技高网

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0216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包括确定采用目标规格钢筋作为加固钢筋时加固钢筋的数量;沿梁的宽度方向在节点核心区交替地开设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在靠近节点核心区下侧的下加固区段上沿竖直向开设分别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连通的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安装加固钢筋;在下加固区段和靠近节点核心区上侧的上加固区段环包FRP布。该实施方式确定加固钢筋参数后,通过在节点核心区开设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及在柱端的混凝土保护层中开设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安装预先弯折的加固钢筋,最后使用FRP布对上加固区段和下加固区段环包,提升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性能以及柱端的抗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1、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是建筑结构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其中,框架节点起着传递内力和维持结构整体性的作用,而现存较多的框架节点按早期规范设计,存在节点核心区箍筋数量不足等问题而导致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不足。作为示例,上述节点核心区可以是梁与柱十字交叉所形成。

2、部分框架结构未考虑楼板对梁抗弯强度的加强,造成“强梁弱柱”的现象,致使在遭受地震作用时,柱先于梁发生破坏从而引起结构倒塌,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这些抗震性能不足的rc框架节点实施有效的抗震加固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3、目前,用于提升rc节点抗震性能的常用加固方法主要有增大截面法、粘钢法和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法等。混凝土增大截面法施工难度大,且会影响建筑使用空间;粘钢法虽然施工便捷,但存在防腐性和耐火性较差的问题;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法在加载后期容易出现剥离破坏,且对于空间节点适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2、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来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3、该方法包括确定采用目标规格钢筋作为加固钢筋时所述加固钢筋的数量,其中,所述加固钢筋包括倾斜连接的节点区段和柱端区段,所述加固钢筋的数量为偶数;

4、沿梁的宽度方向在节点核心区交替地开设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节点核心区截面的一个对角线平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节点核心区截面的另一对角线平行;

5、在靠近所述节点核心区下侧的下加固区段上沿竖直向开设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连通的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

6、安装所述加固钢筋,使得所述加固钢筋安装到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一槽道,或者安装到所述第二安装孔和第二槽道;

7、在所述下加固区段和靠近所述节点核心区上侧的上加固区段环包frp布。

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能够使框架节点的整体抗震性能显著提升。

9、具体来说,通过在节点核心区开设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同时上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与该节点核心区截面的两个对角线平行,使得安装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的两个加固钢筋的节点区段间隔地、交错设置。两个节点区段呈角度地交错设置,能够提高该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同时可以覆盖整个节点核心区。如此一来提高了该节点核心区整体的强度。

10、进一步地,在节点核心区下侧的下加固区段设置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连通的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使得加固钢筋的柱端区段为对应的节点区段提供竖向支撑力,同时还能够增强下加固区段的抗弯承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采用目标规格钢筋作为加固钢筋时所述加固钢筋的数量,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确定采用目标规格钢筋作为加固钢筋时,所述节点核心区以及柱端加固所需加固钢筋的截面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端单侧加固所需加固钢筋的截面积As'sc是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钢筋两端使用镦粗机进行镦粗处理,镦粗部分的长度不小于2倍所述加固钢筋的直径,镦粗部分的直径比加固钢筋直径至少大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端区段的长度等于柱截面有效高度;所述节点区段的长度为0.7~0.8倍节点核心区截面对角线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加固钢筋直径的1.5倍,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长度等于所述节点区段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净距不小于50mm和3倍所述加固钢筋直径的较大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加固钢筋直径的1.5倍;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的深度至少大于所述加固钢筋直径5mm,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的长度等于所述柱截面有效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RP布环包宽度大于所述柱端区段的长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采用目标规格钢筋作为加固钢筋时所述加固钢筋的数量,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确定采用目标规格钢筋作为加固钢筋时,所述节点核心区以及柱端加固所需加固钢筋的截面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端单侧加固所需加固钢筋的截面积as'sc是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钢筋两端使用镦粗机进行镦粗处理,镦粗部分的长度不小于2倍所述加固钢筋的直径,镦粗部分的直径比加固钢筋直径至少大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带受力缺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林邵佳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